计算机视觉(10)-杂糅(自动驾驶中的多传感器素材融合)

自动驾驶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一、理论篇
  1. 常用传感器硬件介绍

    • 1.1 Camera 介绍

      • a) 工作原理
        通过镜头接收光线,CMOS/CCD 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 ISP 处理生成 RGB 图像。
        关键参数:焦距 (f)、视场角 (FOV)、分辨率 (e.g., 1920×1080)、帧率 (e.g., 30 FPS)。
      • b) 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车道线检测、交通标志识别、目标检测 (YOLO/SSD)、语义分割 (DeepLab)。
    • 1.2 Lidar 介绍

      • a) 工作原理
        发射激光脉冲,测量反射时间 (ToF) 计算距离。点云公式:
        d=c⋅Δt2(c=光速)d = \frac{c \cdot \Delta t}{2} \quad (c = \text{光速})d=2cΔt(c=光速)
      • b) 分类
        • 机械式 (e.g., Velodyne HDL-64E):360° 旋转扫描
        • 固态 (e.g., Ouster OS1):MEMS 微振镜
        • Flash Lidar (e.g., Continental HFL110):单次泛光成像
      • c) 应用
        高精度 3D 环境建模 (PointPillars)、SLAM。
    • 1.3 Radar 介绍

      • a) 工作原理
        发射毫米波 (77 GHz),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速:
        v=fd⋅c2f0(fd=频移)v = \frac{f_d \cdot c}{2f_0} \quad (f_d = \text{频移})v=2f0fdc(fd=频移)
      • b) 应用
        自适应巡航 (ACC)、盲点监测 (BSD),抗雨雾干扰。
    • 1.4 IMU 介绍

      • a) 工作原理
        加速度计测量线性加速度,陀螺仪测量角速度。姿态解算 (四元数更新):
        qt+1=qt⊗exp⁡(12ωΔt)\mathbf{q}_{t+1} = \mathbf{q}_t \otimes \exp\left(\frac{1}{2}\boldsymbol{\omega}\Delta t\right)qt+1=qtexp(21ωΔt)
      • b) 应用
        车辆位姿估计、传感器运动补偿。
    • 1.5 GNSS 与 RTK 介绍

      • a) GNSS 与 GPS
        GPS (美国) + GLONASS (俄) + Galileo (欧) + 北斗 (中),定位误差约 1–5 m。
      • b) RTK
        基准站校正移动站信号,精度提升至厘米级。
      • c) 应用
        高精度定位 (结合 IMU 滤波)。
    • 1.6 其它传感器

      • a) 超声波雷达
        短距检测 (0.1–5 m),泊车辅助。
      • b) 红外传感器
        夜视系统。
  2. 多传感器同步理论

    • 2.1 时间硬同步
      • a) 传感器频率
        统一时钟源 (e.g., PTP 协议),相机 30 Hz、Lidar 10 Hz、IMU 100 Hz。
      • b) 硬件触发
        使用 GPIO 触发信号同步采集。
    • 2.2 时间软同步
      • a) 时间索引
        为数据打时间戳 (e.g., ROS Header.stamp)。
      • b) 时间插值
        线性插值 IMU 数据对齐图像时间戳。
    • 2.3 空间同步
      • a) 运动补偿
        利用 IMU 数据校正运动畸变 (Lidar 点云)。
      • b) 传感器标定
        • 内参标定:相机焦距 fx,fyf_x, f_yfx,fy、畸变系数 k1,k2k_1, k_2k1,k2
        • 外参标定:求变换矩阵 Tlidarcamera∈R4×4T_{\text{lidar}}^{\text{camera}} \in \mathbb{R}^{4\times4}TlidarcameraR4×4
  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

    • 3.1 传感器融合基本原理
      • a) 传统方法
        卡尔曼滤波 (KF)、扩展卡尔曼滤波 (EKF)、粒子滤波 (PF)。
      • b) 深度学习方法
        BEVFormer (Bird’s Eye View 融合)、TransFuser (多模态 Transformer)。
    • 3.2 融合体系架构
      • a) 集中式
        原始数据直接融合 (e.g., 原始点云 + 像素)。
      • b) 分布式
        各传感器独立处理,融合结果 (e.g., 目标级融合)。
      • c) 混合式
        分层融合 (e.g., 特征级 + 决策级)。
    • 3.3 融合级别分类
      • a) 数据级融合
        直接合并原始数据 (e.g., 点云投影到图像)。
      • b) 特征级融合
        提取特征后融合 (e.g., CNN 特征拼接)。
      • c) 目标级融合
        融合检测结果 (e.g., 加权框融合)。

二、实战篇
  1. 传感器同步实战

    • 1.1 多相机同步
      使用硬件触发信号同步曝光 (e.g., Arduino 生成 PWM 触发脉冲)。
    • 1.2 相机与 IMU 同步
      Kalibr 工具标定时间偏移 δt\delta tδt 和空间变换。
    • 1.3 相机与 Lidar 同步
      • a) 时间同步
        插值对齐时间戳: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interp1d
        lidar_times = [0.1, 0.2, 0.3] # Lidar 时间戳
        lidar_data = [...] # 点云数据
        camera_time = 0.25 # 相机时间戳
        interp_func = interp1d(lidar_times, lidar_data, axis=0)
        synced_data = interp_func(camera_time)
      • b) 空间同步
        使用标定板计算外参矩阵:
        # OpenCV 相机标定
        ret, K, dist, rvecs, tvecs = cv2.calibrateCamera(...)
        # 点云到图像的投影
        points_cam = T_lidar_to_cam @ lidar_points
        pixels = K @ points_cam[:3, :] / points_cam[2, :]
    • 1.4 Lidar 与 IMU 同步
      运动补偿代码:
      for point in point_cloud:
      dt = point.time - scan_start_time # 点相对时间
      rotation = imu.get_rotation(dt) # IMU 插值旋转
      point = rotation.apply(point)
    • 1.5 相机与 Radar 同步
      坐标转换:Radar 极坐标 → 笛卡尔坐标 → 相机坐标系。
  2. 传感器信息融合实战

    • 2.1 多相机融合
      立体匹配生成深度图 (SGM 算法)。
    • 2.2 相机 + IMU 融合
      VIO 算法 (e.g., VINS-Fusion):
      // VINS-Fusion 关键流程
      processImage(ImageData img) {
      if (first_image) initFrame(...);
      else trackFeature(...);
      processIMU(imu_data);
      // 预积分
      optimizePose();
      // 滑动窗口优化
      }
    • 2.3 相机 + Lidar 融合
      代码示例:点云投影到图像并融合检测结果
      def fuse_camera_lidar(img, point_cloud, calib):
      # 投影点云到图像
      pixels = calib.project_lidar_to_image(point_cloud)
      # 过滤图像外点
      mask = (pixels[:,0] >= 0) &
      (pixels[:,0] < img_w) &
      ...
      pixels = pixels[mask]
      # 在图像上绘制点云深度
      for u, v, z in pixels:
      cv2.circle(img, (u,v), 2, color_map(z), -1)
      return img
    • 2.4 相机 + Radar 融合
      关联图像检测框与 Radar 目标 (IoU + 速度一致性)。
    • 2.5 多 Lidar 融合
      ICP 算法配准点云: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DTree
      def icp(source, target, max_iter=100):
      for _ in range(max_iter):
      tree = KDTree(target)
      dist, idx = tree.query(source)
      T = compute_transform(source, target[idx]) # SVD求解变换
      source = apply_transform(source, T)
    • 2.6 Lidar + IMU 融合
      LIO-SAM 框架:IMU 预积分 + Lidar 位姿优化。
    • 2.7 Lidar + Radar 融合
      代码示例:互补目标检测
      def fuse_lidar_radar(lidar_objects, radar_objects):
      fused_objects = []
      for lidar_obj in lidar_objects:
      matched = False
      for radar_obj in radar_objects:
      if distance(lidar_obj, radar_obj) < threshold:
      # 融合位置和速度
      pos = (lidar_obj.pos * w_lidar + radar_obj.pos * w_radar)
      vel = radar_obj.vel # Radar 测速更准
      fused_objects.append(FusedObject(pos, vel))
      matched = True
      break
      if not matched:
      fused_objects.append(lidar_obj) # 保留未匹配的Lidar目标
      return fused_objects

关键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解决方案
时间异步硬件触发 + 时间插值
空间标定误差在线标定 (LiDAR-Camera Net)
多模态数据对齐深度学习特征融合 (BEVFusion)
极端天气干扰多传感器冗余 (Radar + Lidar)
实时性要求优化算法 (CUDA 加速)

标定工具推荐

  • 相机内参:MATLAB Camera Calibrator / OpenCV
  • Lidar-相机:Autoware Calibration Tool
  • IMU-相机:Kalibr
  • 多传感器联合:COLMAP + LIO-SAM
posted on 2025-08-21 21:46  ljbguanli  阅读(1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