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JVM的理解

1.jvm内存 区域结构:
 
2.分类
①线程私有:
  • 程序计数器: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当正在执行java方法时,计数器记录的是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当前指令的地址)。如果为Native方法,则为空。(唯一一个不会出现OutOfMemoryError的区域)
  • java虚拟机:用来描述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 本地方法栈:本地方法栈和java虚拟机栈是类似的,区别是虚拟机栈是为java方法提供服务,而本地方法栈是为Native方法服务。
②线程共享:
  • java堆:是被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创建的对象和数组都保存在 Java 堆内存中,也是垃圾收集器进行垃圾收集的最重要的内存区域。由于现代 VM 采用分代收集算法, 因此 Java 堆从 GC 的角度还可以细分为: 新生代(Eden 区、From Survivor 区和 To Survivor 区)和老年代。
  • 方法区(永久代):用于存储被 JVM 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3.JVM运行时内存(Java 堆从 GC 的角度还可以细分为: 新生代(Eden 区、From Survivor 区和 To Survivor 区)和老年代
新生代:是用来存放新生的对象。一般占据堆的 1/3 空间。由于频繁创建对象,所以新生代会频繁触发MinorGC 进行垃圾回收。新生代又分为 Eden 区、ServivorFrom、ServivorTo 三个区。
  • Eden 区:Java 新对象的出生地(如果新创建的对象占用内存很大,则直接分配到老年代)。当 Eden 区内存不够的时候就会触发 MinorGC对新生代区进行一次垃圾回收。
  • From Servivor:上一次 GC 的幸存者,作为这一次 GC 的被扫描者
  • To Servivor:保留了一次 MinorGC 过程中的幸存者。
MinorGC 的过程(复制->清空->互换),MinorGC 采用复制算法
 
  • eden、servicorFrom 复制到 ServicorTo,年龄+1(默认情况下年龄到达 15 的对象会被移到老生代中。)
    • 首先,把 Eden 和 ServivorFrom 区域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 ServicorTo 区域(如果有对象的年龄以及达到了老年的标准,则赋值到老年代区),同时把这些对象的年龄+1(如果 ServicorTo 不够位置了就放到老年区);
  • 清空 eden、servicorFrom
    • 然后,清空 Eden 和 ServicorFrom 中的对象;
  • ServicorTo 和 ServicorFrom 互换
    • 最后,ServicorTo 和 ServicorFrom 互换,原 ServicorTo 成为下一次 GC 时的 ServicorFrom区。
③老年代:主要存放应用程序中生命周期长的内存对象。
  • 老年代的对象比较稳定,所以 MajorGC 不会频繁执行。在进行 MajorGC 前一般都先进行了一次 MinorGC,使得有新生代的对象晋身入老年代,导致空间不够用时才触发。当无法找到足够大的连续空间分配给新创建的较大对象时也会提前触发一次 MajorGC 进行垃圾回收腾出空间。
  • MajorGC 采用标记清除算法:首先扫描一次所有老年代,标记出存活的对象,然后回收没有标记的对象。MajorGC 的耗时比较长,因为要扫描再回收。MajorGC 会产生内存碎片,为了减少内存损耗,我们一般需要进行合并或者标记出来方便下次直接分配。当老年代也满了装不下的时候,就会抛出 OOM(Out of Memory)异常。
④永久代:指内存的永久保存区域,主要存放 Class 和 Meta(元数据)的信息,Class 在被加载的时候被放入永久区域,它和和存放实例的区域不同,GC 不会在主程序运行期对永久区域进行清理。所以这也导致了永久代的区域会随着加载的 Class 的增多而胀满,最终抛出 OOM 异常。
⑤JAVA8 与元数据:Java8 中,永久代已经被移除,被一个称为“元数据区”(元空间)的区域所取代。元空间的本质和永久代类似,元空间与永久代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元空间并不在虚拟机中,而是使用本地内存。因此,默认情况下,元空间的大小仅受本地内存限制。类的元数据放入 native memory, 字符串池和类的静态变量放入 java 堆中,这样可以加载多少类的元数据就不再由MaxPermSize 控制, 而由系统的实际可用空间来控制。
 
4.垃圾回收与算法
如何确定垃圾要被回收
  • 引用计数法:在 Java 中,引用和对象是有关联的。如果要操作对象则必须用引用进行。因此,很显然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通过引用计数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以回收。简单说,即一个对象如果没有任何与之关联的引用,即他们的引用计数都不为 0,则说明对象不太可能再被用到,那么这个对象就是可回收对象(解决不了循环引用问题)。
  • 可达性分析:为了解决引用计数法的循环引用问题,Java 使用了可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GC roots”对象作为起点搜索。如果在“GC roots”和一个对象之间没有可达路径,则称该对象是不可达的。要注意的是,不可达对象不等价于可回收对象,不可达对象变为可回收对象至少要经过两次标记过程。两次标记后仍然是可回收对象,则将面临回收。

②垃圾回收算法

  •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分为两个阶段,标注和清除。标记阶段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清除阶段回收被标记的对象所占用的空间。
图解:
注:从图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该算法最大的问题是内存碎片化严重,后续可能发生大对象不能找到可利用空间的问题。
  • 复制算法(copying):为了解决 Mark-Sweep 算法内存碎片化的缺陷而被提出的算法。按内存容量将内存划分为等大小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满后将尚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去,把已使用的内存清掉。

图解:

注:这种算法虽然实现简单,内存效率高,不易产生碎片,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可用内存被压缩到了原本的一半。且存活对象增多的话,Copying 算法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 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结合了以上两个算法,为了避免缺陷而提出。标记阶段和 Mark-Sweep 算法相同,标记后不是清理对象,而是将存活对象移向内存的一端。然后清除端边界外的对象。

图解:

分代收集算法:分代收集法是目前大部分 JVM 所采用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对象存活的不同生命周期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域,一般情况下将 GC 堆划分为老生代(Tenured/Old Generation)和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老生代的特点是每次垃圾回收时只有少量对象需要被回收,新生代的特点是每次垃圾回收时都有大量垃圾需要被回收,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算法。
  • 新生代与复制算法:目前大部分 JVM 的 GC 对于新生代都采取 Copying 算法,因为新生代中每次垃圾回收都要回收大部分对象,即要复制的操作比较少,但通常并不是按照 1:1 来划分新生代。一般将新生代划分为一块较大的 Eden 空间和两个较小的 Survivor 空间(From Space, To Space),每次使用Eden 空间和其中的一块 Survivor 空间,当进行回收时,将该两块空间中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 Survivor 空间中。
  • 老年代与标记整理算法:老年代因为每次只回收少量对象,因而采用 Mark-Compact 算法。
5.JAVA 四中引用类型
强引用:在 Java 中最常见的就是强引用,把一个对象赋给一个引用变量,这个引用变量就是一个强引用。当一个对象被强引用变量引用时,它处于可达状态,它是不可能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的,即使该对象以后永远都不会被用到 JVM 也不会回收。因此强引用是造成 Java 内存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软引用:软引用需要用 SoftReference 类来实现,对于只有软引用的对象来说,当系统内存足够时它不会被回收,当系统内存空间不足时它会被回收。软引用通常用在对内存敏感的程序中。
弱引用:弱引用需要用 WeakReference 类来实现,它比软引用的生存期更短,对于只有弱引用的对象来说,只要垃圾回收机制一运行,不管 JVM 的内存空间是否足够,总会回收该对象占用的内存。
虚引用:虚引用需要 PhantomReference 类来实现,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引用队列联合使用。虚引用的主要作用是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状态。
6.GC 分代收集算法 VS 分区收集算法
①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主流 VM 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算法, 这种算法会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 如 JVM 中的 新生代、老年代、永久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年代特点分别采用最适当的 GC 算法
② 在新生代-复制算法
每次垃圾收集都能发现大批对象已死, 只有少量存活. 因此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
③ 在老年代-标记整理算法
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 就必须采用“标记—清理”或“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不必进行内存复制, 且直接腾出空闲
④分区收集算法
分区算法则将整个堆空间划分为连续的不同小区间, 每个小区间独立使用, 独立回收.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一次回收多少个小区间 , 根据目标停顿时间, 每次合理地回收若干个小区间(而不是整个堆), 从而减少一次 GC 所产生的停顿。
7.GC 垃圾收集器(主要的两种)
CMS 收集器(多线程标记清除算法):Concurrent mark sweep(CMS)收集器是一种年老代垃圾收集器,其最主要目标是获取最短垃圾回收停顿时间,和其他年老代使用标记-整理算法不同,它使用多线程的标记-清除算法。最短的垃圾收集停顿时间可以为交互比较高的程序提高用户体验。整个过程分为以下 4 个阶段:
  • 初始标记:只是标记一下 GC Roots 能直接关联的对象,速度很快,仍然需要暂停所有的工作线程。
  • 并发标记:进行 GC Roots 跟踪的过程,和用户线程一起工作,不需要暂停工作线程。
  • 重新标记:为了修正在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行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仍然需要暂停所有的工作线程。
  • 并发清除:清除 GC Roots 不可达对象,和用户线程一起工作,不需要暂停工作线程。由于耗时最长的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过程中,垃圾收集线程可以和用户现在一起并发工作,所以总体上来看CMS 收集器的内存回收和用户线程是一起并发地执行。
G1 收集器:Garbage first 垃圾收集器是目前垃圾收集器理论发展的最前沿成果,相比与 CMS 收集器,G1 收集器两个最突出的改进是:
  • 基于标记-整理算法,不产生内存碎片。
  • 2可以非常精确控制停顿时间,在不牺牲吞吐量前提下,实现低停顿垃圾回收。
  • G1 收集器避免全区域垃圾收集,它把堆内存划分为大小固定的几个独立区域,并且跟踪这些区域的垃圾收集进度,同时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级列表,每次根据所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垃圾最多的区域。区域划分和优先级区域回收机制,确保 G1 收集器可以在有限时间获得最高的垃圾收集效率
 
posted @ 2020-08-13 12:28  小呆俊  阅读(1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标题彩虹滚动字*/ #blogTitle h1 a{ background-image: -webkit-gradient( linear, left top, right top, color-stop(0, #f22), color-stop(0.15, #f2f), color-stop(0.3, #22f), color-stop(0.45, #2ff), color-stop(0.6, #2f2), color-stop(0.75, #2f2), color-stop(0.9, #ff2), color-stop(1, #f22) ); color: transparent;-webkit-text-fill-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 -webkit-background-size: 200% 100%; -webkit-animation: maskedAnimation 2s infinite linear; -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moz-background-clip: text;-ms-background-clip: text /*文字颜色变化*/ @keyframes maskedAnimation { 0% { background-position: 0 0; } 100% { background-p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