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纳新反思和新方向

实验室纳新反思

最近在展开实验室讲座和纳新时,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吸引来的同学渐渐离开了。

1. 宣讲时不要神话acm

根据田野调查,对于零基础同学而言对acm了解有限,难以通过诸如公费旅游、拿牌好处等作为动力,加上acm本就有难度高的风评,如果只说"认识伙伴"、“坚持一个梦想”等,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落到实处上有些难。

可以整理一份Q&A出来。

Q:学姐学姐,为什么要学acm呢?

A:找工作、跳槽需要刷leetcode,考研复试需要刷算法题,保研需要考csp或者机试,大二有《算法与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打打蓝桥杯也可以水个奖项。如果你觉得acm很难,那不如先考虑自己需要学算法开始。算法是绕不开的一门课程。参与acm实验室的讲座,相当于提供一个培训算法的机会。不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起码会提升算法水平,在必须用到的场合更有自信;如果学得很好,那就有机会参加比赛呀~

Q:这样听起来算法好难啊,我一定学不会吧,我一点基础也没有

A:不会~因为大家都是零基础上来的,99%的人都是在大学学的编程。你看学校都敢收你了!

Q:那还有1%的人已经学过了,学姐为什么不去招她们呢?而是要来给我们宣讲。

A:因为高中学过oi不一定就很适合acm,这两个风格和赛制都是不一样的。

而算法竞赛需要的也不只是1%的选手,一个团队不是靠所谓的“顶尖选手”支撑起来的。我们追求的是不同基础和认知的人都能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收获。而且谁说零基础学不好啦!要举例子的话,最厉害的是wyy学姐,零基础打到了word final,还有lz学姐,转专业+零基础,c语言更是大一下学期才补上的,打了区域赛的铜牌。

Q:但是我听学长学姐说,算法包含的范围很大很广,我怕我大学四年都学不完

A:算法是很多没错的,看来你也对acm也有兴趣,有去了解呢。但是呢,我们的比赛不只是考算法,也有考思维,我们不一定需要你非常会写代码,只要你有思想,想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我们就欢迎你的加入。而且我们是组队参加比赛,所以得到的奖牌我们是队伍共同拥有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荣誉。算法只是一部分需求,我们当然希望你学得越多越好,对你的未来也会更加地有帮助。就是说算法并不意味着every thing!

Q:但是我感觉自己没有天赋,数学也学得很一塌糊涂

A:acm中有一类题是数学题,但是并不是算法题=数学题,还有很多脑洞大开的题目~考验天马行空的能力,或者考验扎实的代码基础,或者考验思维能力(像上面说的那样),同样的数学也不意味着every thing!

关于天赋这个问题,不否认在某些方面有的人上手会更快,就像有人会跑得更快,有人视力更好。不妨把学习算法的过程看成一条河流,在漂流的过程中会走出许多分支,然后你一定会走向自己的去路,虽然方向不一定一样,但总归是有在自己的路上前进的。所谓“进一寸自有一寸的欢喜”,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而非唯天赋论或者唯强者论(这何尝不算一种等级制度)。

Q:我听班导和知乎上说,打acm性价比很低呀!
A:性价比低说明含金量高呀(笑)如果是一定要拿一个牌才算是目标的话,确实要花费很多时间,也正是这些时间堆叠起了它的含金量。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哪怕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结果,在过程中学习到的算法对未来的路也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在宣传时尽量少一些对大佬的膜拜(不要再说谁谁谁六场上紫吊打xxx之类的了..六场上紫什么概念?好像很厉害,但是跟此时还一知半解的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多一些能落实到身边的例子:三个人如何一起训练一起合作一起奋斗(这段可以做得热血一点)、通过学算法虽然没有走到拿牌但是机试顺利去了满意的大学(举真人的例子)、算法学习的经历使得简历很丰富,在寻找暑期实习时有帮助收到了offer,然后去了喜欢的公司工作(举真人的例子)。

2. 宣讲之后没跟上

宣讲之后没跟上指的是没有及时的讲课和教程。结束后有很多同学来私聊我,提出了上述问题,还提出的其他问题是:如何加入实验室?答:要通过选拔。如何学才能通过选拔?推荐去做cf、去注册洛谷刷oj,但是都比较泛泛,没有一个详细的指南,往往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或许人不是突然跑掉的,是慢慢跑掉的。

而实验室如何选拔,如何训练,完全可以像上面的Q&A一样写成一个文档,每年删删改改拿出来用。

如果要做一个竞品分析的话,隔壁西二在线的考核是很早就开始的,并且持续一整年。要学什么也很清晰,还有阶段性成果。而acm的选拔要等到大一结束后的暑假,在此期间实验室这边能提供的反馈,除了讲课外都比较少。

要出阶段性成果的话多组织几场新生赛(而非校赛)?奖励德育(学院特色类,活动类很容易满)和奖品?对题目的要求倒没有一定要原创,目的主要在于给大家一个反馈,可以多多多一些思维题/脑洞题,趣味+引导为主

然后讲座方面也有问题。

3. peer presure同辈压力

在讲座方面有几点问题:

1.开展讲座时c语言还没有上完,且从之后的挂科人数来看,c语言学得颇坎坷,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敢学习算法。大一上就上算法课,这个时间点有些早了。

2.人选问题。在讲课水平、信服力上都有所欠缺。同龄人除非水平公认足够高以外,很难把对方当成严肃的授课者,更多时候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此外,相对于同龄人来说,还是学姐学长会更有信服力,同龄人则明里暗里会有竞争压力。知乎曾经有一个回答:天之骄子进入清北后是怎么心态爆炸的?北大的计算机新生刚进机房,有的开机键都找不到,同龄人已经开始给ta们出题了,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大学不仅供应知识,还供应同僚压力下的焦虑。有些人可以安慰自己,可大多尚未肯定自己的人,容易生活在竞争和别人的阴影中,害怕到忘了自己有多么年轻,本来可以有那么多热情。

3.课堂的知识点太密集,讲了很多但是讲不清楚,导致吸收率很低。

4.宣传画风不对。整活和玩梗过多,光靠整活是没法吸引人的。

新的方向

大晚上的越想越睡不着,实在是睡不着了,爬起来继续开写。

流程应该是这样的:宣讲 ——> 大一上的讲座 ——> 冬令营 ——> 大一下的讲座+新生赛+校赛 ——>和以前一样的暑假集训。

宣讲

上面提到了宣讲要去“神秘化”,此外宣讲后Q&A、课程安排要及时跟上。Q&A要保存下来(大概需要一个类似网盘的东西存储共有资料,并且这些资料要可以传承和修补)想用直接发。

大一上的授课

虽然还在学c语言,但授课不是不行,是一定要的,否则别的实验室都在纳新,acm都没有动静,人会跑掉很多。

但是授课内容一定要把握,在大家都在痛苦c语言时,最好就别讲算法。要讲也是枚举、贪心、模拟,教大家如何使用online judge(注册账号、提交题目),如何调试一段代码等等都可以。主要可以穿插着一些不用很会代码也能写的趣味思维题(典型的构造、结论题),传递出这样的意思:不是只有高深的算法和长长长的代码才是acm。

同样的,为了吸引人讲座要有德育。

如果有同学不满足于这些简单讲座怎么办?很好!把寒假的题单和视频整理出来发给大家,说这是去年冬令营的内容,大家可以自己赶进度,提供自学的方向,但是没时间也不着急,寒假还会分层次讲,最重要的是先有个热情和印象。

课程安排一定不要在期末,讲授者和学习者都忙不过来。

冬令营

寒假时考完c语言,就可以开始学算法了,大体模式可以参照2024寒假那样,主要模式为视频+ppt+题单,感觉反馈还可以。为了兑现之前能帮忙找工作、刷leetcode的承诺,这个时期按照专题穿插讲一些leetcode真题和考研复试真题、ds课程的历年考试题,会显得非常实用。

不过在人选和课件质量上要好好把控,这里很吃人力。

时间安排上我唯一的经验是大家年前最有激情,年后懈怠了很多,所以放假几天后就可以两三天安排一次,直到除夕前3天左右。

结营的时候可以组织一场结束赛,简单组一套卷子,包含一部分讲过的原题,不一定要原创。取成绩优异的前30%、60%、100%发结营证书和小礼品。

那结营证书有什么作用?其实作用有限,意思意思一下,最多告诉学妹学弟们可以写到简历里:“参加福州大学acm团队组织的算法冬令营,并获得优秀营员。”

性质有点类似于西二在线宣传自己能开实习证明,字节青训营开的结营证明。既然隔壁都宣传自己能开实习证明,也有人心动了,那我们开个结营证明咋啦!小礼品就是趣味性了,送小黄鸭、大enter键、程序员周边等等。

大一下的讲座+新生赛

大一下开学时,经过了上学期c语言的学习和一个寒假的训练,大家的接受能力开始上来了,可以讲更多入门算法。这时的讲座就可以围绕着专题讲座展开。人选问题上面有讨论过,最好讲述人要有经验、内容不宜过难。

到这里如果前面做得好,没有劝退太多人,总会有新人来。但是只靠讲座反馈有点不足,除了稳定的专题讲座外可以多办2场新生赛。

为什么强调是新生赛?理由:校赛太难了,并且有很多大二的同学、甚至大三的同学参与,对大多数新同学来说还是太难了,哪怕有签到题还是会有人签不上,第一次打比赛就枯坐了很久会对自己深深怀疑。

新生赛则一定强制只能新生参与,并且按照高中是否学过oi分组:潜力组/经验组,这样对手限定为和自己水平更可能相近的人,成长最快。

新生赛的组卷原则上和冬令营结营赛一样,不一定要原创,但重在思维和所教授的东西,不能超纲。这样可以检验所学,出卷压力也小,甚至很快就能组出来(快速挑些合适的题目)。

新生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xcpc比赛的现场:现场可以发个气球(实现上来说,只要招志愿者实时算新的过题记录+吹气球即可,志愿者的招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宣传,而且铜盘的志愿时长不好抢,志愿者是一定能招满甚至是用抢的),赛后现场讲题,抽奖品(这里前期准备需要买礼物和气球)。

两场可以一场是个人赛,一场是团队赛。之前要一直到暑假八月份才能组上队,感受"有队友"的感觉,但是其实可以早点让大家体验一下何为团队合作,acm组队的魅力在哪。

那花费这些人力物力举办新生赛意义在哪?

主要是给同学参与感和反馈,以及让大家了解xcpc的现场氛围。这样大家有了已经投入的沉没成本,参与的意愿和能力也会更大。

并且在新生赛中表现优异的同学可以分组别按比例收为"预备队员"。

这里的"预备队员"是一个重点。

其实本质上也和以前是一样的,没办法动到正式队员在赛区名额分配上的优势(这点难以解决,本质上是资源极其有限的问题,除非蛋糕能做大..)不过哪怕不打区域赛,也可以想办法提升预备队员的各类机会。

那要如何提升呢?提升机会就是给好处,有啥好处?

对同学来说:
1.可以跟别人说自己打acm有成果了,是预备队员。(笑)严肃地说,可以作为一段经历写到简历里面去。
2.可以拉一个预备队群聊,每周除了日常的专题讲座外,在cf的group上挂好训练,最好是挂个两场,必参与一场。美其名曰:“提供特别训练”。
3.可以在实验室有工位,工位是身份的象征。在这之前最好不要在实验室开放工位,容易被有oi基础的同学垄断,形成有排外性的小团体。
4.可以参与实验室的有偿教学任务。
5.可以组织大型活动和比赛(比如组织第二年的新生赛和冬令营,也蛮锻炼人的,很多校级部门宣传也是说来这里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大平台啥啥啥的)
6.奖励打各省省赛的机会,但是自费,实验室帮忙申请名额。自费的话如果距离没有到坐飞机,三个人均摊花费不算很难接受。而实验室在这点上主要是信息来源多,能提供申请名额这种服务,不然新生是没有消息和关系网的。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以前每次出去都有学姐学长带队,如果没有人带队不太合适,一定要有人去的话,又是自费,这个人选还蛮难的,除非实验室有办法出这个人出行的钱。如果也没有办法资助,也没有人带队,老师很在意的安全性解决不了,那这点还是得作废了。

对我们来说:
1.这些相对来说有经验的人可以成为第二年给新生分享经验的授课者,而且0基础的出身和只差一岁的年龄,和新同学们交流会更有说服力。这些人还可以作为来年冬令营、来年新生赛的组织者,可持续发展!
2.既然已经当上了预备队员,就有了沉没成本,再冲击正式队员的可能性更大,这些人更可能来参与暑假集训。

但细看会发现其实没有办法给预备队员多少好处,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该打选拔还是要选拔,名额没法多还是没法多,没办法许诺大家每个人都能打区域赛。真正功利性的奖励只有有偿教学,人家还不一定愿意。但是既然都想办新生赛了,选点人出来给点小甜头也不错。这样就有比赛,有体验,有参与感,有身份和名号,有成本。

关于变成校选课

校选课的话是科学类,我们学院不用修习科学类,开不来。如果是专业选修课的话,大一比较少专业选修,基本都是大二开始,大一都在忙着上公共课。此外选修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希望好过,能水。绝大多数人选修课都是希望好过才选的,而非感兴趣。

总结

基本上是围绕着1.要有阶段性反馈2.要有一个明晰的教学路线3.要有更多学算法的实际好处
这三点展开的,能比较有效地解决新人氛围问题,真要实践起来肯定要做很多改动。

成本主要在开头难,要有人组织这些事情,不过非原创出题+稳定的志愿者来源已经把成本尽量压缩了,人力的话只要第一年能吸引一些人愿意过来参与,第二年就会好很多。如果能做起来,也算多一个新的传统了。

今年我也是刚开始接触这些事项,有很多事情想不明白,感觉做不好也是很烦躁和难过。晚上突然想到了好多,现在看来同学也跑得差不多了,这其中应该有各类主观客观原因(比如学习者的学业压力、团队早期宣传的不足、授课者的教学速度),总归发生了,咋挽救呢..继续讲课也是能讲的,就是比较难保证吸引新人来了。但是新生个人赛/团队赛想办一场的话感觉还是能办的,甚至不是我们acm团队的,学院学习部也办过。我个人的话愿意组织这个事情,也愿意讲课。

深夜爆发的思绪,可能很多考虑欠缺,实践起来很难,不过想得太多就会怯懦反而不敢做事了,还是先写下来。

posted @ 2024-03-27 03:27  liyishui  阅读(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