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成长》:沟通、孤独和现实

在2019年10月末,我在再一次充值流量后又断网了,现实告诉我不应该再买流量了,这个月花在流量上的钱已经够多了。于是我就开始了为期几天的假的与世隔绝中。在身边没人时我是断网的,在身边有同学时我是蹭网的。当我发现我没有网时,心中有些莫名的快乐,感觉整个世界清净了,我不用被各种各样的消息烦,不用在乎是不是及时回复朋友的消息,因为一个没网的理由就足够支撑我所有事的借口,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应付别人的很好的油头,不知道我以后要不要利用以下。我坐在宿舍,想使用电脑学习,发现没网下不了课堂教案,搜不了相关信息,也联系不到别人,总之就是想进行专业相关的学习就没网这一点全部抹杀了。终于,在我强烈不想颓废的心理下,我拿起了一本只打开过一次的唯一一本书:《论人的成长》。这本书的来历是一种奖励,具体就不多说了。我在这几天选择其中的三篇认真地看了,分别是关于沟通、孤独和现实主题的三篇。我想说一下我看完后的理解,很短的几句话,我希望把它记录下来。
沟通:不加评价的倾听、倾听得不带评价
在被倾听的时候,人们往往希望身边的倾听者可以不作任何评价的倾听,被倾听者只要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排泄自己的情绪。同时反过来作为倾听者不做评价的倾听是给被倾听者一种安全感。当然,书中提到了一种被倾听者的倾诉被倾听者主观思想臆想成了倾听者希望被倾听者所说的,就是倾听者把自己的想法加在了倾诉者的倾诉中,这并不是不做评价的,书中所指的不带评价的不仅仅是在言语上,也是在对这个人的定型思维上,只有消除主观的想法,这种倾听才是不做评价的。相当于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谈话。
孤独:书中讲述了一位女性被早期的心理咨询师看作是有心理疾病的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将需要帮助的人看成一个客体而不是一个有问题的人。这位女性生活在他人的言论中,她总是对自己内心的激情不认可,只是因为身边的亲人、朋友、医生等都给了她不一样的想法,她活在了父亲的期望了,完全丢失了自己的希望,把自己陷在了不自信的孤独之中。早期的咨询师把他看成了一个绝症的人,治不了了,能做的就只有自杀,将她生存的想法也扼杀了,导致她在自杀之前的想法还是自己无可救药能做的就只有死了,于是她做了这样的选择。这个真实案例让作者很愤怒,如果让这位女性知道自我的重要性,也许她的情况会有所改善,她会作出反抗。所以我想总结成一句话:在自我中体验他人的想法。
现实:打破现实,彼此学习
作者提出我们生活在同种现实中,如果人们都可以不生活在这种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实,并且互相学习,未来将会不同,我想应该会发展的更快。书中提到了哥白尼,作者想说,当时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因为与当时人们所知的现实不同,所以他的想法被现实的世人所排斥,可是后来人们通过科学又证实这个不同于现实的想法。当有一个新的现实出现,人们因为局限在眼前的现实中而否定了这个新现实,如果人们都能像哥白尼一样有新的现实,并且针对新的现实互相学习、发展,那就有很大的不同了。但这是理想的状态。

posted @ 2019-10-31 20:18  這是記憶中的一本書!  阅读(8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