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笔记
1.什么是程序
程序(program)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用某种语言编写的一组指令的集合。即指一 段静态的代码,静态对象。
2.什么是进程
进程(process)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或是正在运行的一个程序。是一个动态 的过程:有它自身的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过程。——生命周期
3.什么是线程
进程可进一步细化为线程,是一个程序内部的一条执行路径。
4.创建多线程方式一(继承Thread类)
步骤:(1)、创建一个继承于Thread类的子类
(2)、重写Thread类的run()方法
(3)、创建Tread类的子类的对象
(4)、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方法
5.线程中常用的方法
(1)、start()启动当前线程,调用当前线程的run方法
(2)、run()通常需要重写Thread类中的此方法,将创建的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此方法中
(3)、currentThread()静态方法,返回执行当前代码的线程
(4)、getName()获取当前线程的名字
(5)、setName()设置当前线程的名字
(6)、yield()释放当前cpu的执行权
(7)、join()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的join方法,此时线程a就进入阻塞状态,直到线程b执行完以后,线程a才结束阻塞状态
(8)、stop()已过时,当执行此方法时,强制结束此线程
(9)、sleep(long millitime):让当前线程“睡眠”指定的“millitime"毫秒。在指定的millitime毫秒时间内,当前线程是阻塞状态
(10)、isAlive()判断当前线程是否还存活
6.线程优先级的设置
(1)、getPriority()返回线程的优先级
(2)、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改变线程的优先级
线程创建时继承父线程的优先级
低优先级只是获得调度的概率低,并非一定是在高优先级线程之后才被调用
线程默认的优先级为5
7.创建多线程的方式二(实现Runnable接口)
(1)、创建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类
(2)、实现类去实现Runnable中的抽象方法run()
(3)、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4)、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5)、通过Thread类的对象调用start()方法
8.比较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开发中:优先选择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
原因:(1)、实现的方式没有类的单继承性的局限性
(2)、实现的方式更适合处理多个线程有共享数据的情况
联系:public class 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相同点:都需要重写run方法,将线程要执行的逻辑声明在run()中;
9.线程的生命周期

10、同步代码块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1)、使用同步代码块解决实现Runnable接口方式的线程安全问题。
synchronized(同步监视器){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说明:
(1)、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即为需要被同步的代码(不能包含代码多了,也不能包含代码少了)
(2)、共享数据:多个线程共同操作的变量
(3)、同步监视器:俗称:锁。任何一个类对象,都可以充当锁。,可以考虑用this充当同步监视器。
要求:多个线程必须共用一把锁。
同步的方式,解决了线程安全问题,但操作同步代码时,只能有一个线程参与,其他线程等待,相当于一个单线程的过程。
2)、使用同步代码块解决继承Thread类的线程安全问题。
慎用this充当同步监视器,考虑使用当前类充当同步监视器。
11、同步方法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如果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完整的声明在一个方法中,我们不妨将此方法声明为同步的。
1)、使用同步代方法解决实现Runnable接口方式的线程安全问题。
(1)、同步方法仍然涉及到同步监视器,只是不需要我们显示的声明。
(2)、非静态的同步方法,同步监视器是:this
静态的同步方法,同步监视器是当前类本身
2)、使用同步代方法解决继承Thread类方式的线程安全问题。
12、死锁问题
(1)、死锁的理解:不同的线程分别占用对方需要的同步资源不放弃,都在四等对方放弃自己需要的同步资源,就形成了线程的死锁。
(2)、出现死锁后,不会出现异常,不会出现提示,只是所有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无法继续。我们使用同步时,要避免出现死锁。
13.解决线程安全问题方式三:lock锁
synchronized与lock的异同
相同:二者都可以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不同:synchronized机制在执行完相应的同步代码以后,自动释放同步监视器,
Lock需要手动的启动同步(lock()),同时结束同步也需要手动的实现(unlock())
如何解决线程安全问题?有几种方式
14.线程的通信
涉及到三个方法
wait():一旦执行此方法,当前线程就进入阻塞状态,并释放同步监视器。
notify():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被wait()的一个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被wait,就会唤醒优先级高的那个。
notifyAll():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所有被wait()的线程
说明:
wait(),notify(),notifyAll()三个方法必须使用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
wait(),notify(),notifyAll()三个方法的调用者必须是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的同步监视器。
wait(),notify(),notifyAll()三个方法是定义在java.lang.Object类中。
15.sleep()和wait()的异同?
(1)、相同点:一旦执行方法,都可以使得当前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2)、不同点:1)、两个方法声明的位置不同、Thread类中声明sleep(),Object类中声明wait().
2)、调用的范围不同:sleep()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场景下调用,wait()必须使用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
3)、关于是否释放同步监视器:如果两个方法都使用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sleep()不会释放锁,wait()会释放锁。
16.创建线程的方式三(实现Callable接口)
(1)、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
(2)、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中。
(3)、创建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4)、将此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的对象。
(5)、将FutureTask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并调用start()
(6)、获取Callable()中call()方法的返回值
如何理解实现Callable接口创建线程比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要强大?
(1)、call()可以有返回值
(2)、call()可以抛出异常,被外面的操作捕获,获取异常信息
(3)、Callable是支持泛型的
17、创建线程的方式四(线程池)
(1)、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2)、执行指定的线程操作。需要提供实现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
(1)、提高响应速度(减少创建新线程的时间)
(2)、降低资源消耗(重复利用线程池中的线程,不需要每次都创建)
(3)、便于线程管理(核心池的大小,最大线程数,线程没有任务时最多保持多长时间后会终止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