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复习

1、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1965-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  1972-1990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  1990-至今 巨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某一时间间隔能处理的信息量

响应时间:输入到有效到系统产生相应之间的时间度量

利用率: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系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所占的比率

处理机字长:处理器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位数

存储器容量:存储器中所有的存储单元的总数目

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读出的二进制数信息量

主频/时间周期 :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

CPU执行时间:CPU执行时间=CPU时钟周期 * CPU时钟周期数

CPI:表示每条指令周期数

   CPI=CPU时钟周期数/程序包含的指令条数

MIPS:平均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定点指令数

FLOPS:每秒执行多少次浮点运算

   FLOPS=指令数/(程序执行时间x10 ^6 )

3 、计算机硬件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

关键词:存储单元、存储容量、计算程序、指令的形式(操作码和地址码)、取址周期、执行周期、字长、字节(8位二进制)

4.计算机软件

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及其分类

如: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  

 

posted @ 2023-03-14 18:52  平凡的柳先生  阅读(9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