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博客空间

文学的博客,有你更精彩! 梦想不足以使我们到达远方,但是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

  博客园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35岁以下,...”,“30岁以下,...”。这是我们在软件职场招聘中经常看到的对求职者在年龄上的限制。一方面,它说明了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行业;另一方面,也无意中透露了用人单位榨取年轻人血汗的贪婪。

那么,对于目前在职场中打拼的软件业者,或者即将进入这个残酷竞争环境中的大学生和培训学校的学生来讲,可持续发展的从业之路在哪里?这就是“择业发展”的主题将要跟大家分享的思考。

考察软件业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把程序员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称之为“三代程序员的历程”。

第一代:程序师。

1975年,Pascal语言的首席设计师Niklaus Wirth出版了他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书:《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这本书后来成了中国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正规训练的程序员的宝典。从书名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代程序员关注的是高效率的算法和精巧的数据结构。由于对结构和算法的关注,所以很多数学和物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转战到软件专业。如果我们把程序定义为算法和数据的结构化组合的话,这一代人无疑是最纯正的程序员。我们尊敬地称他们为“程序师”。

第二代:工程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软件规模的扩大,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于是,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实践开始在中国逐步拓展,程序师开始成为工程概念下的工程师。一直到现在,我们培养的软件人才基本上都以软件工程师自居。
工程的理念建立在严格的组织秩序、流程、标准、方法、工具、平台等等之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工具+平台=系统“的模式。在软件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依赖各种各样的开发环境(工具)、框架、系统平台。毫无疑问,这种规范对保障软件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随着传统产业与软件行业的融合,随着互联网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改变,对行业的理解和业务模式的创新,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竞争力的核心。这一背景为程序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道路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代:设计师。

成为一个专业的软件工程师对今天的程序员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对行业知识(行业模板)和运营模式的深刻认识,将是提升程序员价值并规划可持续发展的从业道路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姑且称它为“模板+模式=价值”的模式。

在与程序员相关的职业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高增值的职位,譬如SAP咨询师、业务分析师(BA)等,这些业者很多都是程序员出身,他们从事着企业级计算(Enterprise Computing)这类高附加值的业务服务,成为某一行业的软件专家。雄厚的行业背景是他们赢得市场的资本,代表着第三代程序员的发展方向。我们称之为设计师或者咨询师。

因此,如果今天的程序员能够选择合适的行业,持续不断地学习、提升,他们将逐步发现一条通向高端人才的大道。面对整个行业缺乏高端人才的困境,自主进步将是根本解决之道。

程序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在产业变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多一些思考,去感悟职场的变化,以挑战传统的创新精神,去开拓适合自己的从业之路。

 

cto:闫长富

posted on 2010-04-11 00:43  literature  阅读(30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