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xiao滨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构建之法》问答

                                                                          构建之法

第一章里面的软件工程的知识领域的1.Software Requirements,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概括了我不懂的东西。

 

 

第二章里面的个人开发流程,职业工程师和大学生的软件开发耗时表对我启发很大,不同方面的时间分配反映出来了各自质量要求的不同,在此我有一个问题:只有时间沉淀出来的工程师才是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师吗?岂不是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等到40多岁才能熬出头了?

 

 

第三章里面的个人能力的衡量和发展,我觉得里面举的足球队例子不是很好地说明了个人能力的衡量度,在我看来工程师开发团队里面的开发维护模块的合作交流不是简简单单可以用一场足球能比喻出来的,衡量一个程序员能力的高低应该用更全面的数据。不,数据并不能说明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好坏。

 

 

第四章里面的分行,我个人觉得定义在把同一类的变量定义在同一行上在客观上能更好地清楚区分吧?或者说true/FALSE也不是一定要说它们是相反的吧?

 

 

第五章里面的团队和非团队,邹老师又用了王屋村的例子,这个我看完也是醉了,能不能用林屋村的例子呢?

 

posted on 2015-04-15 17:39  24林扬滨  阅读(160)  评论(13)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