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与表之间的三种对应关系

一对一

    1. 一张表的一条记录一定只能与另外一张表的一条记录进行对应,反之亦然。
    2. 示例
    3. 学生表: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籍贯,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
    4. 其中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属于常用数据,但是籍贯、住址和联系人为不常用数据
    5. 如果每次查询都是查询所有数据,不常用的数据就会影响效率,实际又不用
    6. 常用信息表:ID(P),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
    7. 不常用信息表:ID(P),籍贯,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
    8.  
    9. 解决方案:将常用的和不常用的信息分享存储,分成两张表
    10. 不常用信息表和常用信息表,保证不常用信息表与常用信息表能够对应上:找一个具有唯一性的
    11. 字段来共同连接两张表。
    12. 一个常用表中的一条记录永远只能在一张不常用表中匹配一条记录,反之亦然

一对多

    1. 一张表中有一条记录可以对应另外一张表中的多条记录;但是反过来,另外一张表的一条记录
    2. 只能对应第一张表的一条记录,这种关系就是一对多或多对一
    3.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母亲,孩子两个实体
    4. 母亲表:ID(P),名字,年龄,性别
    5. 孩子表:ID(P),名字,年龄,性别
    6. 以上关系:一个妈妈可以在孩子表中找到多条记录(也可能是一条),但是一个孩子只能找到一个妈妈
    7. 是一种典型的一对多的关系。
    8. 但是以上设计:解决了实体的设计表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关系问题,孩子找不到母亲,母亲也找不到孩子
    9. 解决方案:在某一张表中增加一个字段,能够找到另外一张表中的记录:在孩子表中增加一个字段
    10. 指向母亲表,因为孩子表的记录只能匹配到一条母亲表的记录。
    11. 母亲表:ID(P),名字,年龄,性别
    12. 孩子表:ID(P),名字,年龄,性别,母亲表ID(母亲表主键)

多对多

    1. 一对表中(A)的一条记录能够对应另外一张表(B)中的多条记录;同时B表中的一条记录
    2. 也能对应A表中的多条记录
    3. 老师和学生
    4. 老师表 T_ID(P),姓名,性别
    5. 学生表 S_ID(P),姓名,性别
    6. 以上设计方案:实现了实体的设计,但是没有维护实体的关系
    7. 一个老师教过多个学生,一个学生也被多个老师教过
    8. 解决方案:增加一张中间关系表
    9.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表:ID(P),T_ID,S_ID
    10. 老师表与中间表形成一对多的关系,而中间表是多表;维护了能够唯一找到一表的关系;
    11. 同样的学生表与中间表也是一个一对多的关系;
    12. 学生找老师:找出学生ID--->中间表寻找匹配记录(多条)--->老师表匹配(一条)
    13. 老师找学生:找出老师ID--->中间表寻找匹配记录(多条)--->学生表匹配(一条)

 

posted @ 2023-02-24 11:56  羊脂玉净瓶  阅读(19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