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开放平台的离线数据服务,帮了大忙啦

最近我们公司中标了一个政府项目,对本市所有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进行动态监控,来整体观测企业的经营状况,观测新增企业和吊注销企业的比例趋势,从宏观上把控,为此,我们使用了企查查开放平台的离线数据,来实现上述的目标。

前期准备

数据获取与筛选

明确数据需求:与企查查开放平台沟通,说明需获取本市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全量离线数据,涵盖企业基本信息(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时间、经营状态等)、经营状况信息(营收数据、纳税情况、社保缴纳信息等)、变更信息(注册地址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等)、吊注销信息(吊注销时间、原因等)。
企查查开放平台离线数据
image

数据筛选与清洗:拿到数据后,依据地域标识筛选出本市数据,剔除重复、错误及无效数据,比如缺失关键信息(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技术架构搭建

存储系统搭建:选用合适的数据库(如关系型数据库 MySQL、非关系型数据库 MongoDB 等)存储离线数据,考虑到数据量可能较大,可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
分析工具配置:配置数据分析工具,如 Python(搭配 Pandas、NumPy 等数据分析库)、SPSS 等,用于数据处理与分析;同时准备数据可视化工具,如 Tableau、Power BI 等,以便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

动态监控企业经营状况

构建监控指标体系

经营稳定性指标:基于离线数据中的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停业等)、变更记录(如注册资本变更频率、股权变更次数等)构建指标,判断企业经营是否稳定。例如,短期内多次发生重大变更的企业可能经营不稳定。
信用风险指标:利用法律诉讼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失信信息等数据,构建信用风险指标,评估企业信用状况。如存在多起未执行法律诉讼案件的企业,信用风险较高。
经营能力指标:结合营收数据、纳税数据、社保缴纳数据等,构建经营能力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运营能力。比如营收持续增长、纳税额稳定的企业经营能力较强。

数据比对与异常识别

定期数据比对:定期获取企查查开放平台的最新离线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监测企业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例如,每月更新一次数据,对比企业本月与上月的经营状态、营收数据等。
异常识别与预警:通过设定阈值和规则,当企业某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比如,企业突然出现大量行政处罚信息,或营收数据大幅下降且超出预设阈值,系统及时预警,提示工作人员重点关注。

观测新增与吊注销企业比例趋势

新增企业数据提取与统计:从离线数据中提取企业注册时间信息,筛选出特定时间段内(如每月、每季度)注册的企业,统计新增企业数量。同时,可按行业、企业类型(公司、个体工商户)等维度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新增企业的结构特征。
吊注销企业数据提取与统计:依据离线数据中的吊注销信息,提取特定时间段内吊注销的企业数量,并按吊注销原因(如经营不善、违法违规等)、行业等维度分类统计,了解吊注销企业的分布情况。

比例趋势分析与可视化

计算比例:计算每个时间段内新增企业与吊注销企业的比例,如新增企业数与吊注销企业数的比值,分析该比例的变化趋势。若比例持续上升,说明本市企业整体增长态势良好;若比例下降,可能意味着市场活力减弱。
趋势可视化: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新增企业数量、吊注销企业数量及两者比例的变化趋势以折线图、柱状图等形式呈现,直观展示趋势变化,方便宏观把控。例如,通过折线图可清晰看到近一年来每月新增与吊注销企业比例的波动情况。

宏观把控与决策支持

综合分析与报告生成:定期对监控数据和趋势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宏观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市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新增与吊注销企业比例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等,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动态调整与优化:根据实际监控情况和政府部门的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监控指标体系、数据更新频率及分析方法等,不断优化监控方案,提高监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宏观把控目标。

posted @ 2025-09-29 15:38  lick  阅读(1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