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演变
资料:[[同情交流NVC]]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非暴力交流]
参考:Little, Marion (2008) Total HonestyTotal Heart Fostering empathy developmen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s 2014-11-02.. MA Thesis, Dispute Resolution, Victoria.
时间:2023.1.26
上世纪60年代末
[[马里昂·利特尔]](Marion Little, 2008)认为,NVC模式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罗森博格正在研究学校和美国南部一些组织中的种族融合问题。该模式的最早版本(观察、感觉、需求和面向行动的需求)是[[马歇尔·罗森博格]](Marshall B.Rosenberg)在1972年编写的培训手册的一部分。非暴力沟通是以正统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非暴力交流的发展高度取决于卡尔·罗杰斯和个人中心治疗。马歇尔·罗森博格强调: 1)体验学习。 2)坦率对待别人的情绪状态。 3)“以一种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方式”倾听别人的满足感。 4)丰富和鼓励“创意、活跃、敏感、准确、用心聆听”的经历。5)观察“一个人的内心体验、意识和交流”之间一致性的深层价值。随后,6)无条件地接受爱或感激,以及类似的更深层次的生动体验。这些影响了下一节中描述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
根据对暴力的心理学研究,我们绝大多数人得出结论,暴力不是随机的、无法控制的或不可避免的发生⋯⋯尽管我们承认涉及青少年的暴力问题令人震惊⋯⋯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我们可以干预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他们卷入暴力。(美国心理学会,1993 年)合作、解决冲突和同理心(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培训的价值逐渐体现出来,许多国家都意识到,前后开始进行[[干预计划]]。
研究发现,培养这些能力,成为了支持人际尊重和考虑的关键因素。WT Grant Consortium for School‑based Promotion of Social Competence (1994)通过调查美国各地的暴力预防计划发现,通过学习,这些能力结合起来传达情感和认知社会熟练程度。并且,他们还指出这些能力与减少的校园暴力相吻合,并增加亲社会行为。这些能力被定义如下:
- 情感能力技能(例如识别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同理心、自我安慰和挫折容忍);
- 认知能力(例如分析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决策、计划和自言自语);
- 行为能力技能,包括:非语言技能(例如面部表情、语调、个人陈述、手势或眼神交流);语言技能(例如明确要求、回应批评、表达感受清楚);主动技能(帮助他人、远离消极情况、参与积极活动)。
经评估[[预防项目 CBVPP]],其中四个显示出最显著的积极影响。CBVPP – 系统性[[正强化]],包括两步。这种系统的积极强化旨在通过以下方式在学校营造积极的氛围让整个学校社区(成人和儿童)参与有趣的、互动的、有创意的、合作、尊重的日常活动。第一步,活动范围从主题日到展示学生才艺到学生组织的集会。该计划还包括定期培训。第二步冲突解决方案,培训包括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感受词汇、想象他人的经历和愤怒管理技巧发展。
同理心,是移情(ROE)之根。(由前多伦多教育委员会育儿计划管理员,Mary Gordon 2005,开发的)同理心被认为是阻止侵略和发展积极的关键,个体之间的关系 (Schonert‑Reichl, 2005)。移情是由[[托马斯·戈登]]和 Schonert‑Reichl 定义的,包括三种能力:a)识别他人的情绪;b)理解/解释他人的情绪;c) 对他人做出情绪反应。(P30)
罗杰斯 1964 年在加州学院的演讲经常引用[[《技术论》Rogers,1980 年]],此书是罗杰斯主要的灵感来源。在那次演讲中,罗杰斯强调:[[体验式学习]];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坦诚相待;调查帮助关系组成部分的研究项目,作为真正以一种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方式聆听他人的满足感;如何丰富和鼓励它是体验创造性的、积极的、敏感的、准确的、同理心的倾听;深处一个人自己的内在体验、一个人的自觉意识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之间的一致性价值沟通;随后,无条件地接受另一个人的爱是多么的活跃或对其进行欣赏和扩展(罗杰斯,1980 年,第5~26页)。
其次,为应对与大型团队合作的挑战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替代方法角色扮演。
之后与团队合作的时间有限,这增加了有意义的、实用的、学习的经验促进的挑战性。在Rosenberg促进的几年中,他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建立可衡量的学习目标(培训参与者已知),包括[[交互式教学技术]](如[[角色扮演]]、[[心理剧]]和[[结构化的小组活动]]),采用视觉记录作为研讨会参与者的反馈工具,并提供补充阅读材料,是罗森伯格用来使最有效地利用大型团体的训练时间 (Rosenberg, 1970, 1971)。这些都为马歇尔·罗森博格对[[教育疗法]]系列的贡献起到了重要作用。
[[圣雄甘地]]作为非暴力沟通的试金石。他的论述,强调意图、联系质量和自我同理心,这些都反映了罗森伯格的早期愿望,圣雄甘地贯穿了马歇尔·罗森博格的成年生活和再寻找灵感的过程。圣雄甘地发展非暴力的方法涉及广泛的、复杂的生活,并提倡改变生活方式。据史密斯回忆,罗森伯格在甘地哲学中提炼出了一种实用的、适应性强的、易于理解的思想,并在交流中提出了“不杀生”的理念:罗森博格已经隔离了一个关键点,在这个关键点上,我们会在一瞬间做出选择,决定我们如何继续与他人相处。非暴力沟通提供了一种语法,将语言集中在需求之美上,随后集中思想和注意力。 (史密斯,个人通讯,2006 年 3 月 19~27 日)
罗森博格的模型促进了增加面对痛苦或不想要的刺激时,基于需求的选择的可能性,而不是标准“膝跳”反应的限制。此模型易被任何人学习并使用,它使甘地思想随时可用,并且做好这两步舞[[诚实Honest]]和[[同理心Empathy]]能获得甘地所说的爱“kindness”。(史密斯,个人通讯,2006 年 3 月 19~27 日)这就是非暴力沟通模型的最早版本(观察、感受和以行动为导向的需求)。、
虽然两者都没有提及对方,但非暴力沟通和基于利益的谈判显然在同一理论和社会政治环境中发展。在32次非暴力沟通和基于利益的谈判之前,另一个类似的模式已经被阐明:[[托马斯·戈登]](Thomas Gordon)(1970)的父母有效性培训,也称为戈登有效关系模型,在准备这篇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戈登模型]]被揭示为最现代的北美冲突解决和有效沟通的先驱。在全面描述非暴力沟通模式之前,接下来回顾到基于利益调解的戈登模型作为背景的中心。
基于利益的模式本质上,基于利益的谈判涉及:(a)将人与手头的问题;(b) 关注潜在利益而非具体立场;(c) 创造互惠的选择;以及(d)坚持使用客观标准来达成和评估商定的解决方案 (Fisher, Ury, & Patton, 1991)。
- (a)将人与手头的问题
将人们从问题中分离出来,包括讨论彼此的看法(避免指责)、认识并明确表达情绪、允许彼此自由和不受干扰地讲话、认真倾听并检查准确性、将当前问题作为共同问题来讨论,以及使用“我”陈述而不是“你”陈述。一旦共同的问题明确了,各方就可以区分立场和潜在利益。 - (b) 关注潜在利益而非具体立场
他们将利益确定为需求、欲望、担忧或恐惧,这突出了一种立场。根据这个模型,有33个互补利益、不同利益和冲突利益。他们指出,有时解决方案是可能的,特别是因为利益不同。作者们承认,确定利益可能很困难,因为它们往往是未表达的、无形的和不一致的。他们还断言,最有力的利益是人类的需求,即“激励所有人的基本关切”(第48页)。需求激励着个人和整个群体,他们声称“只要一方认为他们的基本人类需求的实现受到另一方的威胁,谈判就不可能取得太大进展”。(第49页) - (c) 创造互惠的选择并设置客观标准
作者明确指出,一个人的利益(需求、欲望、担忧、恐惧)必须坚持、具体地自我表达,并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寻求可能满足双方的利益。创造性、灵活的头脑风暴对于创造互惠互利的选择至关重要,这符合双方的利益。最后,作者鼓励谈判者在公平标准和程序的基础上就客观标准达成一致,以确保谈判达成的协议得到遵守,每个人都清楚前进的规则。 - (d)坚持使用客观标准来达成和评估商定的解决方案
Fisher、Ury和Patton(1991)没有提供任何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然而,考虑到模型的组成,他们可能受到了人文主义趋势、思想和作者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影响了罗森博格(如Carl Rogers和Morton Deutsch)。自从罗森博格对非暴力传播模式的首次阐述发表于1972年和1976年以来,费舍尔、尤里和巴顿很可能是在开发自己的模式时遇到了他的想法,该模式于1981年首次发表。戈登模型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广泛教授后于1970年首次出版,基于利益的模型反映了它的重要方面。再次,这表明了共同的影响,以及费希尔、尤里和巴顿在1981年出版之前的某个时间点接触过戈登模型或戈登模型的变体的可能性。
基于利益的谈判中的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在结构上与基于利益的谈判非常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将利益(如欲望、担忧和恐惧)确定为立场的方面,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策略。非暴力沟通只承认人的需求是所有人类行为的灵感来源,而将立场、欲望、担忧和恐惧视为满足这些需求的文化或社会策略。非暴力沟通提供了对与需求相关的情感的更深入的探索,但基于利益的谈判提供了更具体的方向,围绕着制定互惠战略或选择,以及维持谈判协议的方法。
尽管基于利益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关注冲突各方的情绪和关系,但它仍然主要是以战略和结果为导向的。基于利益的谈判的目标是通过关注利益而不是立场来扩大可能的结果选择,但实质性结果仍然是主要目标。非暴力沟通,由于其更加集中地关注情感和需求,主要以关系为导向。非暴力沟通的目标是在各方之间建立35种丰富的联系,相信一旦通过对彼此共同的人类需求的同情建立了这种联系,就会在适当的时候制定出相互满意的战略。
这些模型相对兼容。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中制定战略之前,以非暴力沟通流程取代前两步,可以丰富基于利益的谈判。非暴力沟通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基于利益的谈判策略来加强,在建立了高质量的联系后,在适合环境的情况下制定解决方案(P46)。
[[戈登模型]]
开放沟通的障碍
戈登接着写了他的博士论文(1949年,芝加哥大学),讲述了听众的反应,这些反应往往会阻碍演讲者的开放沟通(批评、点名、诊断、评价性赞扬、命令/命令、威胁、说教、过度/不恰当的提问、建议、转移注意力、逻辑论证和安慰)。戈登于1957年首次公开描述了这“12个障碍”,后来被收录在他1970年的育儿书《父母有效性培训》中(戈登,2008)。
组织领导模式变成家庭领导模式
戈登的第一本书名叫《以群体为中心的领导力:释放群体创造力的方法》(1955)。它为他的领导模式提供了一种工具,将基于奖励和惩罚的组织统治体系转变为基于人的尊严、相互问责和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体系]](Gordon,2008)。早期的概念包括“团队的智慧”和团队成员的创造性资源、四步团队问题解决过程(即(a)识别问题,(b)诊断问题,(c)做出决策,以及(d)接受/执行决策),并认识到领导者在团队行动决策方面的局限性。虽然这些想法中的许多现在已经流行起来,但当时很少有公司或企业有兴趣改变其传统的权力动态。
积极倾听和“I-message”
最初,家长有效性培训主要关注罗杰斯的移情倾听实践,戈登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实践,并将其称为主动倾听,这是他的一名学生创造的一个术语。父母对这些做法反应良好,但要求额外的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在感到孩子的行为不安时更清楚、更尊重地表达自己。戈登(2008)表示,他受到了治疗师同事奥利弗·布朗(Oliver Brown)和《透明的自我》(The Transparent Self,1971)一书作者西德尼·茹拉德(Sidney Jourard)的启发,他们都建议在所有关系中公开、诚实、直接地代表自己。戈登将这一建议与他与儿童一起使用游戏疗法的经验相结合,开发了“我的信息”,以代表一个人未满足的需求,而不责备另一个人。他还承认他的妻子琳达·亚当斯(Linda Adams)是另一位重要的影响者,她对后来的“我的信息”的变化以及1976年以后戈登模型的总体演变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Gordon,2008)。
“不输”的冲突解决流程
戈登将20世纪早期两位伟大思想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概念结合起来,成为了双赢冲突解决方法的先驱。根据澳大利亚冲突解决研究人员Davidson和Wood(2004)的说法,Gordon改编了马斯洛1970年关于人类需求的概念,并将其与1960年Maier和1963年Osborn提出的新出现的“头脑风暴”实践相结合,以及杜威1933年和1938年关于考虑所有可能解决方案的想法。这种最初的组合产生了Gordon的六步“不输”冲突解决过程,该过程与移情倾听和诚实的“I-message”一起动态使用。(摘自Davidson & Wood,2004;Gordon,2008)
用于价值冲突和识别问题所有权的工具
此外,为了解决基于价值观、信念或强烈偏好的父母-青少年冲突,Gordon(2008)制定了一系列“非权力”策略,并制定了衡量每种策略相关风险程度的晴雨表。他还创建了一个名为“行为窗口”的可视化工具,以帮助父母识别是否确实存在问题,并确定问题属于谁(孩子、父母或两者),作为解决潜在冲突的第一步(Gordon,2008)。
[[戈登的健康关系信条]]
最后,受卡利尔·纪伯伦(Kahlil Gibran)的诗歌《论儿童》(Gibran,1923年,第22页)的启发,戈登在20世纪60年代末阐述了一个关系信条,该信条于1978年出版。该信条平衡了相互联系和自主性,呼吁开放和诚实,鼓励相互同情,鼓励改变行为以满足彼此的需求,从伙伴关系的态度和将双方的需求视为有价值的意图出发,解决冲突,从而使解决方案为双方服务,和平是健康关系的目标(Gordon,2008)。
[[非暴力传播模型的描述性概述]]
非暴力沟通(Rosenberg,1999年、2000年、2003年、2005年)是[[恢复性司法]]在日常实践中的典型例子。它涉及避免过去被认定为报复性的“疏远生活”语言(指责、羞辱、贴标签等)。该模型的核心是明确观察,并通过认识激励自己的潜在需求,为自己的行为和感受承担责任:“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指责或批评”(Rosenberg,2000年,第193页)。两个实用的概念构成了非暴力沟通的基础:[[诚实Honest]]和[[同理心Empathy]]。
(a)[[诚实Honest]]
(b)[[同理心Empathy]](包含自我同理心Self-Empathy)
(c)[[诚实和同情同行Putting Honesty and Empathy Together]]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屋檐下的树叶,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liaowangta/articles/1713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