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4-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体系
4.1网络安全体系的特征
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的最高层概念抽象。
特征:整体性、协同性、过程性、全面性、适应性
整协程面适、整体协同过程 全面适应11
4.2BLP机密性模型(重要)
BLP模型:符合军事安全策略的计算机安全模型,用于防止非授权信息的扩散
BLP模型的2个特征:
1、简单安全特性,下读上写,操作者访问资源时,主体的安全级别和范畴>=客体
2、*特性,操作者写访问资源时,操作者(主体)的安全级别和范畴都<=资源(客体)
BIba模型,不能下读、不能上写、不能调用
1、简单安全特性:主体的完整性级别和范畴>=客体
2、*特性:主体的完整性级别<客体
4.3信息保障模型
信息保障模型:PDRR、P2DR、WPDRRC
PDRR: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
P2DR: 保护、策略(Policy)、检测、响应
WPDRRC:预警(Warning)、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反击(Counterattack)
4.4能力成熟度模型
网络安全的成熟度模型:SSE-CMM、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SMM)、软件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4.6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应用参考
1、等级保护制度是中国网络安全保障的特色和基石
2、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五个阶段
3、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保护审计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4、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主要变化包括:
1、扩大了对象范围
2、提出一个中心,三重防护体系架构
3、强化了可信计算技术使用的要求,增加了“可信验证”控制点
4.7软件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分五级:
- CMM1级-----补丁修补
- CMM2级----渗透测试、安全代码评审
- CMM3级----漏洞评估、代码分析、 安全编码标准
- CMM4级----软件安全风险识别、SDLC实施不同安全检查点
- CMM5级----改进软件安全风险覆盖率 评估安全差距
自主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包括:访问控制矩阵 访问控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