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收获
读《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第一章有感:唤醒内心的“专业自觉”
翻开《程序员修炼之道》的第一章,开篇一句“你是一个程序员,而不仅仅是一个码农”,瞬间击中了我作为职场程序员的痛点——长久以来,我总把“完成需求”当作工作终点,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专业程序员”与“代码工人”的本质区别。这一章就像一剂清醒剂,彻底打破了我对“做好编程”的浅层认知。
章节中“破窗理论”的类比让我印象深刻:一扇破损的窗户如果不及时修补,很快会有更多窗户被破坏,最终导致整栋建筑失控。这恰如我们日常的项目开发——一行杂乱的代码、一个未处理的异常、一段模糊的注释,看似微小的“破窗”,若放任不管,会逐渐滋生更多劣质代码,最终让项目陷入维护困境。回想之前参与的一个老项目,正是因为初期大家对“小问题”不以为然,后期不仅新增功能困难重重,排查bug更是耗费了大量精力,这与书中的警示不谋而合。
更让我触动的是“你负责你的代码”这一观点。作为程序员,我们常常陷入“需求怎么说,我就怎么写”的被动思维,却忽略了自己对代码的“所有权”——不仅要保证代码能运行,更要考虑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甚至要预判业务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专业素养的体现。就像医生不会只满足于“治好当下的病症”,还会关注患者的长期健康,程序员也不应只做“功能的执行者”,而要成为“代码的守护者”。
第一章的核心,其实是唤醒程序员的“专业自觉”:真正的成长,始于从“被动编码”到“主动负责”的心态转变。它让我明白,成为专家的第一步,不是掌握多少高深的技术,而是先建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心——每一行代码都承载着责任,每一次开发都应追求极致。接下来的修炼之路,我会从修复身边的“破窗”开始,主动对自己的代码负责,用专业主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需求。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