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的命令操作汇总

mongodb的命令操作汇总

 

一、索引操作

1、查看集合索引

db.col.getIndexes()

2、查看集合索引大小

db.col.totalIndexSize()

3、删除集合所有索引

db.col.dropIndexes()

4、删除集合指定索引

db.col.dropIndex("索引名称")

5、设置过期时间索引

db.col.createIndex({"expireAt": 1},{expireAfterSeconds: 10}, {background: true})

 

二、数据库名操作

#创建数据库名为ycj:
use ycj
#删除数据库名为ycj:
use ycj
db.dropDatabase()
 

三、集合操作

1.集合重命名

#将集合col1改成col2
db.col1.renameCollection( "col2" )
 
#通过cmd:renameCollection重命名数据库
db.runCommand( { renameCollection: "test.col1", to: "test.col2" }
 

2.创建集合

#MongoDB 中使用 createCollection() 方法来创建集合
#创建集合col1
db.createCollection(name,options)

参数说明:

  • name: 要创建的集合名称
  • options: 可选参数, 指定有关内存大小及索引的选项

options 可以是如下参数:

字段类型描述
capped 布尔 (可选)如果为 true,则创建固定集合。固定集合是指有着固定大小的集合,当达到最大值时,它会自动覆盖最早的文档。
当该值为 true 时,必须指定 size 参数。
autoIndexId 布尔 (可选)如为 true,自动在 _id 字段创建索引。默认为 false。
size 数值 (可选)为固定集合指定一个最大值,以千字节计(KB)。
如果 capped 为 true,也需要指定该字段。
max 数值 (可选)指定固定集合中包含文档的最大数量。
 

实例

在 test 数据库中创建 runoob 集合:

> use test
switched to db test
> db.createCollection("runoob")
{ "ok" : 1 }
>

如果要查看已有集合,可以使用 show collections 或 show tables 命令:

> show collections
runoob
system.indexes

下面是带有几个关键参数的 createCollection() 的用法:

创建固定集合 mycol,整个集合空间大小 6142800 KB, 文档最大个数为 10000 个。

> db.createCollection("mycol", { capped : true, autoIndexId : true, size : 
   6142800, max : 10000 } )
{ "ok" : 1 }
>

在 MongoDB 中,你不需要创建集合。当你插入一些文档时,MongoDB 会自动创建集合。

> db.mycol2.insert({"name" : "菜鸟教程"})
> show collections
mycol2
...

3.删除集合

#MongoDB 中使用 drop() 方法来删除集合。
#删除集合col1
db.col1.drop()

删除mongodb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使用remove()函数。remove()函数可以接受一个查询文档作为可选参数来有选择性的删除符合条件的文档。remove()函数不会删除集合本身,同时,原有的索引也同样不会被删除。

1)、删除数据
1.带条件删除
>db.user.remove({"name":"zhangshan"});
2.删除所有数据
>db.user.remove({})
3.删除集合
>db.user.drop()
4.删除整个数据库
>show dbs;
>db.user.getDB()
>db.dropDatabase()

删除文档是永久性的,不能撤销,也不能恢复的。因此,在执行remove()函数前先用find()命令来查看下是否正确。

2)、回收remove的磁盘空间
mongodb删除集合后磁盘空间不释放,用db.repairDatabase()去修复才能释放。但是在修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非正常的mongodb的挂掉,再次启动时启动不了的,需要先修复才可以,可以利用./mongod --repair --dbpath=/data/mongo/,如果你是把数据库单独的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指定dbpath时就指向要修复的数据库就可以,修复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使用db.repairDatabase()去修复时一定要停掉读写,并且mongodb要有备机才可以,不然千万不要随便使用db.repairDatabase()来修复数据库,切记。

回收磁盘空间可以参考:http://blog.csdn.net/mchdba/article/details/8894344

3)、mongodb占用空间过大的原因,在官方的FAQ中,提到有如下几个方面:
1、空间的预分配:为避免形成过多的硬盘碎片,mongodb每次空间不足时都会申请生成一大块的硬盘空间,而且申请的量从64M、128M、256M那样的指数递增,直到2G为单个文件的最大体积。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你可以在其数据目录里看到这些整块生成容量不断递增的文件。
2、字段名所占用的空间:为了保持每个记录内的结构信息用于查询,mongodb需要把每个字段的key-value都以BSON的形式存储,如果value域相对于key域并不大,比如存放数值型的数据,则数据的overhead是最大的。一种减少空间占用的方法是把字段名尽量取短一些,这样占用空间就小了,但这就要求在易读性与空间占用上作为权衡了。我曾建议作者把字段名作个index,每个字段名用一个字节表示,这样就不用担心字段名取多长了。但作者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这种索引方式需要每次查询得到结果后把索引值跟原值作一个替换,再发送到客户端,这个替换也是挺耗费时间的。现在的实现算是拿空间来换取时间吧。
3、删除记录不释放空间:这很容易理解,为避免记录删除后的数据的大规模挪动,原记录空间不删除,只标记“已删除”即可,以后还可以重复利用。
4、可以定期运行db.repairDatabase()来整理记录,但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
修复master过程:
1、在master做db.repairDatabase(),不起作用;
2、停止slave的同步;
3、对slave作mongodump,备份数据;
4、对master作mongostore,把备份数据恢复,使用–drop参数可以先把原表删除。
5、恢复slave的同步。
注:对于需要定期清理的数据库如:保留定期的业务系统日志数据等,可以采用国定大小集合capped collection,限制数据的大小或条数,永远保留最新的数据。

 
 

四、文档操作

 
 
 
 
 

五、备份和恢复mongodb数据

 

1、MongoDB数据备份

在Mongodb中我们使用mongodump命令来备份MongoDB数据。该命令可以导出所有数据到指定目录中。

mongodump命令可以通过参数指定导出的数据量级转存的服务器。

语法

mongodump命令脚本语法如下:

>mongodump -h dbhost -d dbname -o dbdirectory
  • -h:

    MongDB所在服务器地址,例如:127.0.0.1,当然也可以指定端口号:127.0.0.1:27017

  • -d:

    需要备份的数据库实例,例如:test

  • -o:

    备份的数据存放位置,例如:c:\data\dump,当然该目录需要提前建立,在备份完成后,系统自动在dump目录下建立一个test目录,这个目录里面存放该数据库实例的备份数据。

2、MongoDB数据恢复

mongodb使用 mongorestore 命令来恢复备份的数据。

语法

mongorestore命令脚本语法如下:

>mongorestore -h <hostname><:port> -d dbname <path>
  • --host <:port>, -h <:port>:

    MongoDB所在服务器地址,默认为: localhost:27017

  • --db , -d :

    需要恢复的数据库实例,例如:test,当然这个名称也可以和备份时候的不一样,比如test2

  • --drop:

    恢复的时候,先删除当前数据,然后恢复备份的数据。就是说,恢复后,备份后添加修改的数据都会被删除,慎用哦!

  • <path>:

    mongorestore 最后的一个参数,设置备份数据所在位置,例如:c:\data\dump\test。

    你不能同时指定 <path> 和 --dir 选项,--dir也可以设置备份目录。

  • --dir:

    指定备份的目录

    你不能同时指定 <path> 和 --dir 选项。

六、mongodb监控命令

1、mongostat 命令

1)无auth认证的mongodb服务

#mongostat

2)有auth认证的mongodb服务

#mongostat -u root -p xxx --authenticationDatabase=admin

2、mongotop 命令

1)无auth认证的mongodb服务

#mongotop

2)有auth认证的mongodb服务(无参数)

#mongotop -u root -p xxx --authenticationDatabase=admin

3)有auth认证的mongodb服务(有参数)

a)后面的10是<sleeptime>参数 ,可以不使用,等待的时间长度,以秒为单位,mongotop等待调用之间。通过的默认mongotop返回数据的每一秒。

#mongotop -u root -p xxx --authenticationDatabase=admin 10

b)报告每个数据库的锁的使用中,使用mongotop - 锁,这将产生以下输出:

#mongotop -u root -p xxx --authenticationDatabase=admin --locks

输出结果字段说明:

  • ns:

    包含数据库命名空间,后者结合了数据库名称和集合。

  • db:

    包含数据库的名称。名为 . 的数据库针对全局锁定,而非特定数据库。

  • total:

    mongod花费的时间工作在这个命名空间提供总额。

  • read:

    提供了大量的时间,这mongod花费在执行读操作,在此命名空间。

  • write:

    提供这个命名空间进行写操作,这mongod花了大量的时间。

 

 

 

 

 

 

 

 

 

 

 

 

 

 

 

 

 

 

 

 

 

 

 

 

 

 

 

 

 

 

 

 

 

 

 

 

 

 

 

 

 

 

 

 

 

 

 

 

 

 

 

 

 

 

 

 

 

 

 

 

 

 

 

 

 

 

 

 

 

 

 

 

 

 

 

 

 

 

 

 

 

 

 

 

 

 

 

 

 

 

 

 

 

 

 

 

 

 

 

posted @ 2019-12-12 15:13  yang-leo  阅读(45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