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逐浪去,将象入海流。炮声震心动,惊起卧龙游。
我的博客园主页 --------- 我的知乎主页 --------- 我的github主页 --------- 我的csdn主页 --------- 我的新浪微博

从20岁到30岁:多想想后路,少干些自毁前程的事

转载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377805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第一职场网

“教练式”职业规划首创者

专注职场——定位、规划、晋升、转行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图片

 

文/杨毅

 

多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得到了大量转载。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由于生涯咨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30岁以上的客户,他们的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不知如何突破,所以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而最近这两年的咨询中,通过与一些30岁以上的大龄客户的接触,我越来越迫切地感觉到,假如把时光倒流几年,他们完全可以走一条更好的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30多岁的年龄了,却还在将就地过着委曲求全的生活。

他们一方面心里有所不甘,不愿意承认自己一辈子就这样被定型了,另一方面又迫于各种压力,总是犹犹豫豫,各种担心,缺乏足够的勇气、决心和信心来面对当下的困境,一幅典型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生活状态。

人生是一场长跑,在这场长跑中,又要经过很多的十字路口,他们组成了你人生的节点。这样的节点会有很多个,但对于你的人生起到重大影响的核心关键节点,只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要想整个长跑不落败,你就要思考如何在这些核心关键节点上不犯错误。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假如人生注定要拼一次,那不妨把时间提前一些

假如你不想过着平平淡淡、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还是希望小有成就,能够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被迫谋生;假如人生注定要用尽全力拼搏一次,那么,你不妨把上车的时间提前一些。

前几天还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例子:31岁的清华计算机硕士,因为不满职业现状,觉得靠自己清华硕士的文凭可以自信满满地找一份大厂好工作。半年来通过委托同学、前同事内推以及官方社招平台投递简历,结果被阿里拒了16次,腾讯10次,美团7次,百度3次,连一次电话面试资格都没拿到。简历连续被刷36次,被虐到怀疑人生。在同龄竞争者实打实的工作经验面前,他慨叹自己的清华硕士学历变得一文不值。

我所接触过的不少大龄客户,有不少是硕士学历,甚至很多还有海归背景,但他们的职业发展并不顺利。而影响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年龄,这是比学历、比专业背景更具有破坏性的一个影响因素。

道理很简单:同等能力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为什么不招一个年龄更小、薪水更低、适应能力更强的年轻员工呢?无论是大龄海归还是大龄硕士,假如在这个年龄他们还把自己的前途希望寄托在一张文凭、但过往经历中却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作能力作为支撑,那么,他们毕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性价比很低,高不成低不就,适应能力差。这样的员工,往往是用人单位最不受欢迎的。

人生的这趟班车,会开往不同的目的地。有的地方是你极度向往的,有的是你不情愿抵达的。假如你想抵达你非常向往的地方,那么,你最好提前考虑清楚方向和行程,以便在下一个十字路口能够准确转弯。假如你错过了这个路口,你只能等待下一个路口,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你与同行队伍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

《资治通鉴·周纪一》中有一段话:“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产生于微小而后逐渐发展壮大的,圣贤考虑深远,所以对微小的变故能够谨慎对待并处理;一般人见识短浅,所以必定等弊端大了才设法补救。矫正细微的小错,用力小而收效大;救治严重的大害,则竭尽所能也不能成功。

职场同样如此。一个22岁的年轻人犯的错误再严重,也依然会有补救的机会,因为年龄就是他最大的资本,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纠错。

假如一个30岁的人还在犯错误,那么,要想弥补这个错误,你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要呈几何级增加。哪怕你是清华毕业,可能也无能为力。

 

图片

 

 

最重要的时间管理:把80%的精力放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

大学毕业后进入咨询公司工作,刚进入公司时,公司安排了培训,讲的是时间管理。培训师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两件事情摆在你面前,一件重要的事,一件紧急的急,你先做哪一件?结果,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紧急的事,而培训师给出的答案却是重要的事。

我们当时不能理解培训师为什么要这样选择,甚至下班以后我们几个小伙伴还商量了一番,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培训师错了。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理解,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先做重要的事。

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都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很多人成天忙忙碌碌,但一天下来却不知道这一天在忙些什么,有什么价值,成天都在瞎忙。因为,他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事实:

1、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2、根据帕累托法则,只有20%重要的事情,会决定80%的结果。

所以,基于这两点,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因为这些事情会对未来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为之付出80%的精力。假如你将大部分的精力浪费在80%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你会发现,你所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你几乎每一天都会处于忙碌的救火状态。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在职场上发展顺利,谁都不希望走弯路。

在人生前进的过程中,要解决的无非就是两个问题:

1、方向问题: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长远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2、方法问题:我应该怎样做?要想实现某个目标方向,我应该分几步?每一步应该干什么?先有方向,再有方法;先有选择,再有努力。

所谓选择大于努力,就是指的是首先要确定方向问题(选择),再确定方法问题(怎样努力)。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浅显易懂,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211院校毕业,专业也不错,在大学期间的表现也非常不错,社团、实习、实践经历也非常丰富,毕业后有过两段工作经历,都是与销售相关,他的业绩表现也非常不错,经常是销售冠军。但因为在求职的时候没有认真思考职业生涯问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所以他最终选择的都是规模不太大的公司。

因为公司经营不稳定,他觉得不靠谱,所以后来根据家人的安排进入了国有大型银行,成为一名派遣制大堂经理。但只干了不到两个月,他就感觉到痛苦不堪。他觉得作为一名派遣制员工,工作简单,没有地位,是不可能有太好的发展前景的。相比较那些与银行正式签约的管培生而言,自己就处于一个极度不受重视的位置上。于是,他决定去留学,两年的时间总计花费将近60万元。而等他留学回来之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银行,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管培生,从柜台开始轮岗锻炼。

但这两年银行受互联网冲击比较厉害,业绩压力也很大,从柜台做起的日子里,他每天就要承担一定的业绩压力,但时常完不成任务,领导还天天指责他工作不努力,他也成天搞得心力交瘁、焦头烂额。在一次工作失误、被领导骂得毫无颜面之后,他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当初一门心思要进银行,这个方向是否选错了?花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去留学,是否真的值得?

像这样的案例,就属于典型的时间管理问题,没有解决好最重要的方向问题,就盲目投入大量精力去申请学校,攻读学位,天天努力工作,结果却并不如意。

假如他当初没有留学,以他的能力,选择一家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继续担任销售岗位,完全会是不一样的结果,他完全可以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每一个问题产生时,都会有一个核心关键的战略突破口(病根),对于事情的全局走向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只要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再去思考具体的战术性解决方案(药方),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很多人在遇到职场问题时,连战略突破口到底在哪里都没找到,就急着从战术上进行突破。就好比病根都没找到的情况下,就着急开药方把药吞下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无论遇到什么职场问题,也不管是什么原因,第一想法就是一味地去选择读研或者留学。妄图以战术上的努力来弥补(准确地讲,不是弥补,应该是掩盖)战略上的不足,这恰恰是一种在高学历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懒惰、愚蠢和决策失误。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深有感触:很多人一生忙忙碌碌,最终却碌碌无为,大概都是因为在最重要的事情或者事情最核心的部分上偷了懒。但事实上,因为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偷懒懈怠了,所有其他的辛苦和努力都近乎于零。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对于年轻人来说,20-30岁这个阶段,是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10年。

因为年轻,你有很多选择的权利,也有选择的机会。因为年轻,你不用背负太多的家庭压力,你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正因为年轻,所以你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可培养潜力等等特质,在这个阶段都是最强的,用人单位也最喜欢这样的员工。即使你犯过错,他们也会对于年轻人拥有更多的包容度。年少轻狂的时代,谁没犯过错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这最重要的10年间,你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而很多人却把这10年给浪费了。假如到了30岁以后这个年龄要想再重新选择,就会难上加难。我接触过很多年龄超过30岁以上想要再重新规划人生方向的客户,当回顾他们的职业生涯时,他们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没有及早考虑清楚方向问题,结果导致职业发展越来越被动。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前瞻意识,很多人往往都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开始有职业规划的意识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他们无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错误。

所以,针对这些人,根据我本人这么多年的生涯咨询经验,总结了在20到30岁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需要遵循的“2314法则”,可以有效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

2314法则,具体来说,指的就是将这10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2年探索期,3年试错期,1年定位期,4年积累期。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一个阶段:2年探索期

如果从18岁考入大学开始算起,此时的两年探索期,应该对应的是你的大三到大四这个阶段,你的年龄应该是20-22岁。

要想在职场上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前提是你得先对自身有一个最基础的了解和认知,也就是向内挖掘。正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对职业规划的无知和误解,才是你职场不顺的根源一文中提到:

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我是什么性格特质?我更擅长的是什么?我对哪些东西学起来上手更快?又有哪些东西是我感觉比较吃力的?什么样的事情才会令我产生内在驱动力?我喜欢与什么样的人接触和交往?我的交际沟通能力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水平?我的领悟和认知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水平?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你得有一个最基本的答案。

有些人对于自身的能力评价完全不靠谱,认为这个工作也能干,那个工作看起来也没那么难,而一旦实际上手去干,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在探索期阶段,很多人依然正在读大学,他们尚没有走入社会。而进行自我探索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多地参加社团、实习、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认知自己、了解自己。

有些人通过这样的实践,发现了自己团队管理的能力,有些人发现了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短缺,有些人发现更擅长创意设计,而有些人则发现自己更擅长统筹协调,等等。

你身上所有的种种好的与不好的特质、擅长与不擅长的地方,往往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发掘出来的。而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了,大学4年,有些人只会死读书,有些人沉溺于游戏,有些人只知道谈情说爱,他们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不了解自身,也无法培养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所以你会看到,有些人大学4年读完,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根本不需要自我探索,到时候做一个职业测试就行了。这种想法明显是一种误解。我们经常遇到一类客户,缺乏自我认知,他们在做测评的时候,各项测评的得分都很低,各项特质表现都很弱,并不突出。为什么呢?因为测评只是一个“梳理”工具,而不是“挖掘”工具。

测评的结果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你输入的答案,通过特定的逻辑进行梳理分析,看看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假如你输入的答案不准确、不客观,那么,它是无法给你提供正确的结果的。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那些实践经历丰富的客户,在进行测评时,各项测评得分都很明显,高低之间有明显的不同,能够鲜明地反应出他身上的特质,这样的人在进行职业生涯方向定位时就很容易找到答案;而那些经历简单、对自我认知没有那么明确的人,各项测评并无突出项,只是很平淡的一种反应而已,在进行方向选择时往往也是困难重重。

所以,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地通过实践来认知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最基本的人生探索。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第二个阶段:3年试错期

此时的你,应该是22-25岁这个阶段。如果你参加工作,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刚步入职场的前三年。如果你读研,你可能刚刚研究生毕业,正准备步入职场阶段(两年制的研究生也只是仅有一年经验)。

大学期间没有接触职场和社会,只有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探索完成之后,人生会有两种选择:一是工作,二是读研。假如你选择去工作,而你对于职场没有充分的认知,同时也抱有很多的求职误区,这个时候走错路是很正常的。假如人生必须要通过试错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那么,不妨把时间限定在3年以内。此时,你可以通过不断换工作、甚至频繁跳槽,来了解职场,了解社会。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视为上述探索期的一个延伸,通过试错来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特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等等,从而不断修正方向。

发现错误,及时止损,是这个阶段必须要牢记的8个字。

假如一个方向不合适,最快一周、最慢半年,就需要重新优化和调整方向,千万千万不要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恋战不舍。上个月遇到的一个客户,5年换了3份工作,并且全部都是业务销售方向。我们看了她的测评结果,只用了5秒钟就判定她不适合这个方向。我们问她,明明这个方向不适合你,为什么不早做决断,而是坚持了5年?而她的回答则令人难以理解。她说:我一开始是对销售这个职位抱有幻想的,一开始我就感觉不太适合,想放弃,但身边同事又劝我不要轻易放弃,于是我尝试了5年,终于证明了我自己不适合做销售。

用3年的时间去试错,有些人足够幸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而大部分的人则不是那幸运,他们花了5年甚至10年的时间不断试错,也没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通过试错的方法来寻找方向,并不是一种十分科学的方法,并且成本和代价都极其高昂。一旦你折腾了3年都还没找到方向的时候,向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求助咨询,这才是最节省时间、节省精力、节省成本的问题解决方式。我们的很多客户,在试错两三年还没有找到方向时,都是通过参加第一职场网“教练式”职业规划来快速解决问题。

假如你没有选择去工作,而是读研,那么,如果你不喜欢你的本科专业,你可以通过读研的方式换一个您感兴趣的专业。但读了研之后,你是否喜欢这个硕士专业,你是否适合这个专业,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应该有一个定论了。据我所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喜欢自己的硕士专业的,他们出于种种原因报考了这个专业,但最终却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专业。假如你真的不喜欢这个专业,想换一个方向,那么,你期望朝着哪个方向去发展?如果你没有答案,你依然可以在读研期间继续第一阶段的探索期,通过有效的实习、实践经历,来发现和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三阶段:1年定位期

此时的你,已经来到了26岁的门槛上。在经历了两年探索期和三年试错期之后,假如你到这时候还没有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那么,最好在你26岁的年纪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你接下来要前进的方向。尤其是之前的方向不太适合你、需要重新进行方向定位时,及时把方向问题明确下来,是影响你下一步成败的关键一环。在这一年中,你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3个方面:

1、界定求职边界。

明确自身优势,找到自身发展潜力,并进行准确的职位匹配。

你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你到底是哪块料,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而不是活在这也能干、那也能干的自欺欺人的状态里。

2、完善知识储备。

你需要清晰地知道这个职位的招聘要求是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标准,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并提前3-6个月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此时应该清晰地知道如何补充自身的筹码,以便具备和面试官坐下来面对面谈判的权利。在我们以往的生涯咨询中,对于客户来说,这一步所耗费的时间是最长的。我见过的最愚蠢的转行做法就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只写了一张简历,告诉别人我要转行,然后让别人给你一个机会。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简历投递一个月无人理会,无法接受现实,转行失败,最终不得不干回老本行,或者被迫接受其他看起来是机会、但其实是陷阱的职业。

3、目标平台优化。

即使确定了方向,也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也有人愿意录用你,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公司向你抛出的橄榄枝都是可以同等对待的。

如何更有智慧地选择offer,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你得知道什么样的舞台才更有可能让你成名成角,让你功成名就,才能给你提供更适合你的土壤、更好的成长机会以及更大的上升空间。这时候,考验的是你的行业/公司的筛选能力。

很多人方向选对了,但目标平台的优化选择能力不够,依然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决定转行成败最关键的临门一脚。如果这一步没走对,那么,则意味着你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我记得半年前曾经咨询过一个客户,在确定方向之后,也接到了许多份offer。但在进行一一评判之后,我们建议他统统放弃,继续寻找更合适的机会。而此时客户已经投递了几百份简历,耗时将近3个月,依然没有选到心仪的公司,心里难免有些焦虑。但考虑到长远发展问题,避免为以后的发展留下陷阱,客户最终听取了我们的建议,继续寻找合适的机会。最终,两周之后,终于有一家本地独角兽企业看中了他的潜质,顺利入职,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开局。

顺便说一句:有少部分人会选择读博士。假如你的本科没选对、硕士也没选对,那么,读博士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方向,争取对一次。假如你的本、硕、博三次方向选择都没选对,那我只能祝你以后的人生路途上能够多遇到一些好运气吧。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第四阶段:4年蓄能期

此时的你,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但到这个时候,你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因为,选择了一个适合的方向,只是意味着你站在了正确的起点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顺利走到终点,这取决于你在前期能够积蓄起多大的能量。能量储备的多少,将直接决定了你未来到底能够走多远,有多大的后劲。

为什么要蓄能?因为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是三十而立这个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假如能量不够,30岁之后,你就会慢慢垮掉。

到了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结婚的压力,父母也会为你将来的终身大事操心。不仅如此,你还要面临结婚所带来的一系列压力,比如买房、买车、育儿、养老,等等。年龄越大,你会感觉肩膀上的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你的人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你不可能再像25岁之前那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要承担起这些压力,你必须要为未来的发展积蓄足够的能量,思考怎样能够不断积累自身的竞争力,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

在这个阶段,你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战略层面的布局,同样也包括战术上的勤奋,以及思维意识层面的突破。你应该知道如何通过战略与战术的配合,构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规划一条向上发展的路径。如果这个问题不想清楚,你可能一辈子只是站在这个正确的起点上,原地踏步,永远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才能迈向更远大的未来。

在我们的生涯咨询中,在确定方向之后,我统统都要花专门的时间,为他们制定一条长远的发展路径,告诉他们如何从更长的时间线规划自己,这其中的核心关键点又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不断提升自身的净资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假如没有这样的思考,充其量35岁就是你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以后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但这个问题你不能等到35岁的时候再去解决,而至少要提前5年甚至10年,这样你到了35岁的时候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图片

 

不要在大势已去的时候想着从头再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周期和规律,只有踩准鼓点,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对于农民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颗粒无收。如果你想投资一个新的产业,你也要知道其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假如你想在衰退期赚一桶金,也是一件痴心妄想的事情。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25岁之前就是探索期,25岁-30岁就是积累期,30-35岁就是快速成长期,35岁之后就是爆发期,真正的职场红利,需要到35岁之后才能收获。

但我上面所规划的时间,指的是完成这件事的deadline,即最后期限。假如超过了这个期限,则意味着你将来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以及付出更多的成本才能扭转局面。

这些时间总体上又分为两种类型:负债时间和资产时间。

负债时间,指的是探索期和试错期,这段时间你只有投入,但却很少能够看到产出。而资产时间,指的是蓄能期,这段时间你能够看到自己的收获和回报。

时间管理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尽量压缩和减少负债时间,增加资产时间。

假如你有能力对上述所规划的时间进行整体前移,那么对于你以后的发展就更加有利。比如有些人20岁就完成了探索,25岁就实现了快速成长,30岁就实现了大爆发。但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很多人在27、8甚至30多岁的年纪出去读研,出去留学,在别人已经是进入积累期甚至快速成长的阶段,他却想着如何重新开始,在本该三十而立的年龄却为如何选择方向的问题而焦虑不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当你已经错过人生的发展机遇并为此感到后悔时,很多人喜欢用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 Moyo的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我想告诫你的是,假如你十年前有机会改变命运,那么,最好在十年前就抓住机会,而不是等到十年以后再行动,因为有些看起来很励志的话说出来非常容易,但做起来完全就是另外一码事。

我曾经写过一篇案例:33岁转行,历时3年失败3次,最终如何成功突围?,虽然最终的结局不错,但从决定转行开始,到转行最终成功,他已经非常艰难地坚持了2年半。在这2年半的时间里,他经受了多少打击,遭遇了多少白眼,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是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

而现实当中,即使你是在25岁的年纪转行,可能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就已经失去自信了,三个月没着落就已经严重怀疑自己了,半年没工作就会感觉到生不如死了。还有谁会像傻瓜一样,在33岁的年纪,顶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坚持2年半而不放弃?你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假如我也处在同样的情境下,我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和煎熬吗?

《满江红》中有一句词特别提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不是等到大势已去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想着寻找一条正确的路径从头再来。在你足够年轻的时候,多想想后路,少干些自毁前程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你以后回望自己20多岁的年华时,只留下满腔悔恨。也正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拥有足够的主动权,把你人生的方向盘紧握在自己手中,想向哪里走就向哪里走,想在哪站停就在哪站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边抱怨薪水多么低工作多么没劲,一边却又不得不低头认命乖乖去上班,在隐忍和焦虑中将就着自己的后半生,屁都不敢放一个。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PS: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热的问题: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其中有一个回答,获得了超过100K的赞同。在这个回答中,有一条是这么写的:“最快的学习方法是:找到行业里的优秀人物带你。如何让他带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者支付费用买他的时间。”

假如你在20-30岁这个阶段同样遇到了人生方向的重大问题而不知道如何抉择,那么,和我们的众多客户一样,参加第一职场网“教练式”职业规划,向拥有10年以上成功经验的咨询师求助,是更为高效的办法,可以有效减少你的负债时间,直接进入蓄能期,至少可以节省5年走弯路的时间。

 


文|杨毅,第一职场网“教练式”职业规划首席顾问。原创文章,非经允许,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和传播,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案例」985优秀本科生,走弯路3年,如何回到正轨上?

真实案例:80后小硕毕业后失业一年的惨痛经历和成功职业规划

一张图看清穷人思维: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对职业规划的无知和误解,才是你职场不顺的根源

posted @ 2021-05-11 14:29  leoking01  阅读(25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back-to-top { background-color: #00CD00; bottom: 0; box-shadow: 0 0 6px #00CD00; color: #444444; padding: 10px 10px; position: fixed; right: 50px; cursor: poin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