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es生产迁移
Kubernetes生产迁移实战指南:零停机搬家的核心策略
一、迁移的本质:不是复制粘贴,而是架构重塑
Kubernetes迁移不是简单的资源搬运,而是对现有架构的全面审视。生产迁移必须遵循三个核心原则:
- 业务连续性:必须确保服务零感知
- 数据完整性:状态类数据必须零丢失
- 可回退性:任何阶段都能快速回滚
二、迁移全景图:6大关键阶段
graph TD
A[环境分析] --> B[迁移方案设计]
B --> C[数据备份]
C --> D[预迁移演练]
D --> E[正式迁移]
E --> F[验证与监控]
F --> G[旧环境清理]
三、生产迁移七步法(附真实案例)
1. 环境深度扫描(发现隐藏炸弹)
# 导出全集群资源配置(含CRD)
kubectl get all,secret,configmap,pvc,ingress --all-namespaces -o yaml > cluster-dump.yaml
# 检查存储类兼容性(跨云迁移核心)
kubectl get storageclass -o=jsonpath='{range .items[*]}{.metadata.name}{"\t"}{.provisioner}{"\n"}{end}'
典型问题:AWS EBS无法直接迁移到Azure Disk
2. 制定迁移策略(不同场景选择)
| 场景类型 | 适用工具 | 停机时间 | 复杂度 |
|---|---|---|---|
| 同版本跨集群 | Velero | 分钟级 | ★★☆☆☆ |
| 跨云迁移 | Kubeadm + Rclone | 小时级 | ★★★★☆ |
| K8S大版本升级 | kube-upgrade | 需滚动重启 | ★★★☆☆ |
3. 数据迁移实战(有状态服务处理)
MySQL迁移示例:
# 1. 创建物理备份
mysqldump --single-transaction --master-data=2 -uroot -p dbname > backup.sql
# 2. 使用PVC克隆(CSI支持时)
kubectl create pvc new-pvc --from=pvc/old-pvc
禁忌:直接复制/var/lib/mysql目录可能导致文件锁残留
4. 网络拓扑适配(避免服务雪崩)
# 新集群Ingress测试配置(金丝雀发布模式)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Ingress
metadata:
name: canary-ingress
annotations:
nginx.ingress.kubernetes.io/canary: "true"
nginx.ingress.kubernetes.io/canary-weight: "10"
5. 迁移执行(Velero生产级用法)
# 创建带快照的备份(需提前配置VolumeSnapshotLocation)
velero backup create prod-backup --include-namespaces=production --snapshot-volumes
# 跨集群恢复(保证storageclass映射正确)
velero restore create --from-backup prod-backup --preserve-nodeports --storage-class-mapping=old-storageclass:new-storageclass
避坑指南:使用--preserve-annotations=kubectl.kubernetes.io/last-applied-configuration保留原有配置
6. 流量切换验证(四层检查法)
- DNS层:逐步修改TTL值
- 负载均衡层:添加新集群后端
- 应用层:对比新旧集群日志
- 客户端层:抽样用户引流测试
7. 监控与回滚(必须建立熔断机制)
# 实时监控关键指标(Prometheus示例)
sum(rate(container_cpu_usage_seconds_total{cluster="new"}[5m])) /
sum(kube_pod_container_resource_limits{cluster="new", resource="cpu"}) > 0.8
熔断条件:当任一核心指标超过阈值立即回滚
四、生产级迁移工具链
| 工具类型 | 推荐工具 | 适用场景 | 注意事项 |
|---|---|---|---|
| 全量迁移 | Velero | 跨集群迁移 | 需处理存储类映射 |
| 增量同步 | Kasten K10 | 持续数据保护 | 商业软件成本 |
| 配置管理 | Kustomize | 多环境适配 | 避免硬编码IP |
| 流量调度 | Istio | 细粒度控制 | 学习曲线陡峭 |
| 验证工具 | Kube-bench | 安全合规检查 | CIS标准适配 |
五、五大经典故障场景复盘
案例1:时区配置丢失
- 现象:定时任务全部提前8小时
- 解决方案:在迁移工具中保留
TZ环境变量
案例2:Secret解码失败
- 现象:新集群出现Invalid API Key
- 根因:base64编码字符集差异
- 修复:使用
stringData字段显式声明
案例3:节点亲和性失效
- 现象:Pod堆积在部分节点
- 根因:新旧集群标签体系不同
- 预防:提前执行
kubectl get nodes --show-labels对比
案例4:HPA自动缩放异常
- 现象:CPU指标无法触发扩容
- 根因:metrics-server版本不兼容
- 处理:统一监控组件版本
案例5:自定义调度器冲突
- 现象:Pod长期Pending
- 根因:新集群未部署调度插件
- 措施:建立插件白名单制度
六、迁移后优化清单
- 资源回收:旧集群保留至少7天
- 配置标准化:统一所有环境的Helm Chart版本
- 文档更新:同步新版架构图到Confluence
- 成本分析:对比迁移前后资源利用率
- 复盘会议:产出改进Checklist
七、写给架构师的特别建议
- 灰度迁移法则:按照「非核心业务 -> 核心业务 -> 有状态服务」顺序推进
- 双活架构设计:迁移完成后保持双集群并行能力
- 混沌工程验证:使用Chaos Mesh模拟网络分区
- 法律合规检查:特别注意跨境数据存储合规性
实战箴言:成功的迁移不是终点,而是技术债务清理的开始。每次迁移都应成为推动架构优化的契机,而非简单的环境复制。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