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鸟兽之名

家乡

我们连家乡都回不去了,只能在梦里回去。所以我就想着,如果能写出点什么,我这一生多少也算有了一点意义。

当我们在谈家乡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通常如果被问你的家乡是哪里?我们会回答我来自xx(地名)这是家乡的第一层意义,家乡是生你养你的地方的指代;第二层则是有你的亲人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乡;第三层意义则是那个已经过去了的只存在于你记忆中,永远去怀念和追寻,却怎么也无法再次到达的那段时空。我们怀念的往往是那段时空,或者可以说是那个时空下的自己。
什么是值得眷念的东西,永远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当你在当下的时候,总是不会这么觉得当下的时空有什么特别,总是当他过去,成为你的回忆的时候,才会觉得无比珍贵,童年的珍贵,家乡的珍贵,更多的是那份纯真的珍贵。人一生总是在追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找来找去找到最后都会发现人就是在一直在追寻过去,过去的家乡,过去的时光,时间在向前流逝,永远不会回来,正是因为如此,那个记忆中的家乡,才显得如此珍贵,这也就像那种“不可能存在”之真。

乡村变迁

一些上了年纪的山民还对种地上瘾,没地可种了,浑身上下都难受,像得了什么怪病。这些老山民便在小区周围开垦了几块歪歪斜斜的菜地,勉强种种青菜萝卜,过过地瘾。山下也没有牛羊可养,生活成了个问题,只得到处找些零工来打。
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变的?

每一代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我们这一代正是乡村变迁的亲历者,亲眼见证村里从喝水打井到全都通自来水,从一村只有几台电视到人人都有手机,从下雨天都漏水的瓦房到家家户户小楼房,从手洗衣烧水做家务到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从家家户户插秧种地到年轻人流出乡村在大城市安家。“安置房”这个概念是我们这一代人才有的吧,为了推进城市化,必然要拆掉旧的建新的,那些大城市都说羡慕本地拆迁户,因为房子值钱,可是对于农村来说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是农耕,从自给自足到处处花钱,是个不小的挑战,现在村里很少有人种田了,因为种田收益太低,所以年轻人都出去读书打工,甚至很多都不再回去他们的家乡。

时间静静地埋葬了一切。

小时候河流还很清,青山绿水生态还很好,经常上山下河,现在每当回去都会感慨虽然生活变好了,可是好像真的少了以前的那份精气神,在城市里永远不可能拥有想小时候那样的邻里关系,当然我也发现了,乡村还在那里,可他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变化的,多少的物是人非。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在的人比以前孤独了,尤其住在格子间出租屋里的年轻人们,他们也渴望温暖,但是城市的设计本身就是方方块块,人太多太密集了,完全无法做到像处于一个小山村那样认识所有人。

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渴望能追上所有的人。现在,我只渴望被所有的人忘记。

文物的身上留着古人的余温,文物上面的每一道花纹都是古人的感情和寄托。每一件小小的文物背后都是你来我往,是人类早期的文明,是古老的社会制度,它们记录着国家的形成,朝代的更迭,礼仪的教化,这才是文物的价值。

不管是什么世道,都不要怕它,好好坏坏,都会过去的。

posted @ 2022-02-27 21:40  c-137Summer  阅读(5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