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经典排序算法
1.选择排序
原理:第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寻找到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的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个数为零。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具体代码如下:
2.冒泡排序
具体步骤为:
(1)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如果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大,则两数交换。
(2)对之后的相邻元素进行同样的工作,从开始到最后一对,这样进行一次排序后,数据的最后一位会是最大值 ,第一次循环进行的次数为 arr.length-1。
(3)之后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且以后每次循环的次数为arr.length-1-i (i为循环第几次 ,i 从零开始);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排序完成
具体代码如下:
3.快速排序
具体过程如下:
(1)首先设定一个分界值,通过该分界值将数组分成左右两部分。
(2)将大于或等于分界值的数据集中到数组右边,小于分界值的数据集中到数组的左边。此时,左边部分中各元素都小于或等于分界值,而右边部分中各元素都大于或等于分界值。
(3)然后,左边和右边的数据可以独立排序。对于左侧的数组数据,又可以取一个分界值,将该部分数据分成左右两部分,同样在左边放置较小值,右边放置较大值。右侧的数组数据也可以做类似处理。
(4)重复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递归定义。通过递归将左侧部分排好序后,再递归排好右侧部分的顺序。当左、右两个部分各数据排序完成后,整个数组的排序也就完成了。
具体代码如下:

4.堆排序
具体过程如下:
(1)建立大根堆或小顶堆(为了方便后面统一使用大顶堆)--将n个元素组成的无序序列构建一个大根堆。
(2)交换堆元素--交换堆尾元素和堆首元素,使堆尾元素为最大元素;
(3)重建大根堆--将前n-1个元素组成的无序序列调整为大根堆
(4)重复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三,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具体代码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