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分层思想
首先,什么是分层?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网络分成七层。
|
分层 |
功能 |
|
应用层 |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
|
表示层 |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即定义数据传输的语法和语义 编码解码 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 |
|
会话层 |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即建立用户之间的会话关系 |
|
传输层 |
定义数据传输的协议和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
|
网络层 |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
|
数据链路层 |
进行物理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
|
物理层 |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
这样的分层将复杂的过程分解成为了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这么做的优点就是使整个流程更加清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且能更容易的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去解决它。
日常使用中,我们参考osi七层模型进行了简化得出了TCP/IP 5层模型并且每层都有固定的协议。
|
分层 |
协议族 |
|
应用层 |
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
|
传输层 |
TCP UDP |
|
网络层 |
ICMP IGMP IP ARP RARP |
|
数据链路层 |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
|
物理层 |
二、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我们要发送的数据一般通过上面的分层一层层封装好后再传输出去,接收方接到数据之后再一层层解封才能看到对方发送的数据。

三、各层所对应的设备
最后附上各层对应的设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