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Java 的 ArrayList
中,modCount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变量,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实现快速失败(fail-fast)机制,下面详细介绍其具体作用和工作原理。
modCount
是 ArrayList
类中定义的一个 protected
修饰的 int
类型变量,它记录了 ArrayList
结构被修改的次数。所谓结构修改是指那些改变了 ArrayList
中元素数量或者导致内部数组结构发生变化的操作,例如添加元素(add
方法)、删除元素(remove
方法)等,而单纯修改某个元素的值并不属于结构修改。
以下是 ArrayList
中 modCount
的定义:
protected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0;
快速失败机制是一种在集合遍历过程中检测并发修改的机制。当一个线程正在遍历 ArrayList
时,如果另一个线程对 ArrayList
的结构进行了修改,那么遍历操作会立即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避免在不一致的状态下继续遍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modCount
在快速失败机制中的工作原理如下:
- 遍历开始时记录
modCount
值:当使用迭代器(Iterator
)或列表迭代器(ListIterator
)遍历 ArrayList
时,迭代器会在创建时记录当前 ArrayList
的 modCount
值。
- 遍历过程中检查
modCount
值:在每次调用迭代器的 next()
或 remove()
等方法时,迭代器会检查当前 ArrayList
的 modCount
值是否与创建时记录的值相同。如果不同,说明在遍历过程中 ArrayList
的结构被修改了,迭代器会立即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以下是 ArrayList
迭代器部分源码示例,展示了 modCount
的检查过程: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演示了在多线程环境下 modCount
如何触发快速失败机制: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public class ArrayListModCount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 i++) {
list.add(i);
}
在上述代码中,主线程创建了一个 ArrayList
并获取了它的迭代器,然后启动一个新线程向 ArrayList
中添加元素。当主线程继续使用迭代器进行遍历时,由于 ArrayList
的结构被修改,modCount
值发生了变化,迭代器会检测到这种不一致并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综上所述,modCount
在 ArrayList
中主要用于实现快速失败机制,帮助开发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修改的问题,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