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件》的讨论[整理]

[按]讨论原文出自CSDN,我在此只是记下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几段话。


作为项目主管,强制自己的开发人员不许加班,也许更能提高效率;

2    闲话“人件”
   判断软件公司是否尊重员工的四条标准 :
最近《人件》这本书很热,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判断一个软件公司是否尊重和关心员工,我提四条简单的标准(当然我这个不是什么权威的原则,希望抛砖引玉):
第一,是否配置液晶显示器。
第二,是否不合理限制上网。
第三,员工是否有提出建议的渠道
原先我总是在身边放一把空椅子,谁到我这里都可以坐下来聊聊天,很多工作的问题就在交谈中解决了,还可以随时了解别人的工作情况。结果某一天,一个家具警察(我们的研发秘书)过来把空椅子拖走了——她并不是要用这把椅子,只是不喜欢看我“乱放”。结果那两天,没人陪我聊天了,我解决问题的速度明显下降,而且团队的笑声也减少了过了几天,我又找了一把没人坐的空椅子,摆在座位旁边。团队的同事去打水的时候都会从我身边经过,端着水杯就到我这里坐一坐。我的工作效率又恢复了原来的高水准 4
如果我有足够的权力,我会要求每天下班后半小时全部办公室断电,需要加班的部门必须特别申请,由批准才能提供电力。只需要简单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不加班的人工作效率更高(不是每小时的工作效率,而是每天甚至每周的效率)。如果你不信,可以自己去观察一下。

5
我发现阅读这本书的很多人,都只看到工作环境这一部分。他们是不是都忽略了这本书所着重强调的另一个内容:胶冻团队的形成。我觉得,这部分才是本书中真正令人振奋的内容。想想,你和你所在的团队,象体育团队一样,或者象合唱团一样,为着统一的目标,为着一种精神,而奋斗,那是多么愉快的经历,甚至可能是会让你一辈子都不能忘却的,模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一句话:“我希望,在我老去的日子里,当我还想着有什么可以回味的话,那就是我和我的团队,为改变这个数字化的世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担当,但是我热爱自己的团队,我愿意让自己成为胶水,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
也许这才是每个程序员都能很快做到的事情。
对工作环境,对开会,对CMM我依然怀疑(关于大方法论那章,我觉得写的尤为精彩)
对团队,对周围的伙伴,我不怀疑,我真的希望大家能溶为一起,为整个数字化的世界,做点什么,——也许是惊涛骇浪的事情。

6

自从我干上软件开发这一行起,我平均每天只有两三个的高效时间。这真让我头大。我在微软实习的时候,另外一个实习生告诉我,他每天12点上班,5点下班。5个钟头还包括午餐时间,但他的同事还对他特别满意。因为他干的活比一般人都多。其实我也一样。我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高效时间。看着别人那么卖力的干,还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呢,我总是组里出活最多的。由此可见,“人件理论”和极限编程都坚持不加班,每周只干40小时,还是有点道理的。他们都清楚这么做不会降低一个小组的生产能力。

posted on 2004-08-15 10:52  dnddn  阅读(9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