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学能力,是持续学习、持续成长的发动机。
至少有99%的人终生没有掌握自学能力!
绝大多数人,在有人教、有人带、有人逼的情况下,都没能真正把那些基础知识学明白、更可怕的是,他们学的东西,绝大多数终其一生只有一个用处:考试。
于是,学的那些东西,“考过即弃”。
随后的生活里,人们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学点什么,但基本上都以无奈结束-因为再也没有人教、没有人带、没有人逼,于是每一次的“决心重新做人”目标被默默改成“决心继续做人”,逢年过节再次许下“重新做人”的愿望。
有趣而又尴尬的真相:没有不学习的人!学习过程,最倒霉的是:认真学了,可总落得个越来越焦虑的下场。
贩卖焦虑 ,别人无法贩卖焦虑给你,是你自己焦虑 - 是你自己在为自己积累越来越多的焦虑。为什么呢?总也学不会,学不好,能不焦虑吗?生活质量就是这样一点一点下降的,最消耗生活质量的东西,就是焦虑。
应对:首先,焦虑没有用,其次,有办法也有途径逐步产生积累,逐步体会积累的作用,最后,让你感受到更多的积累所带来的加速度,而到那时候,焦虑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自学是门手艺,无需天分,特点就是熟练程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新鲜的
第1章
时间幻觉,总以为“时间不够了”,“得学5年才行啊”,"回头看5年前的你,是不是一回头,五年前的事儿就好像在昨天?",道理是一样的,五年后某一天,你回头想今天,也会觉得一转眼5年过去了。
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不意味马上就能学会、学好,因为这里有个时间问题,无论学什么,都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要保持耐心。
觉得有必要,就什么都肯学,学到够用的程度
自学这件事,既不困难,也不复杂,甚至挺简单的
我每天都过的很开心?为什么?因为我有未来。我凭什么确信?因为我知道我有自学能力。
第2章
道理很重要,但在传递道理的时候,相对来看,例子好像更重要。
同样的道理,例子不准确,人就可能理解错;例子不经常,人就可能听不进去;如果例子可以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就可以让听者“永生不忘”
人学习就好像动物进化一样,很多人早早停止了进化,本质上跟猴子没啥区别。
学校课本知识体系,内容结构严谨,任何概念,未经声明禁止使用,因此,按照课本编排,学完一章,就能学下一章,循序渐进。
而社会知识结构不仅不是这样,而且几乎全都不是这样。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的“过早引用”
很多年后,才能明白父母曾经说过的话那么有道理;自己成为领导之前,总以为领导是在忽悠自己;创业失败之后,才明白当初投资人的一些观念其实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很多观念被过早引用了,在当时,我们没有办法正确理解它们。
自学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万物相通
第3章
我在生活、工作、学习上遇到的所有疑问,书本里应该都有答案,起码可以参考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书本里学到的。。。 是因为自己读书不够多,不够对!
知识是无国界的
书读的越多就越能明白,读书少是容易被‘忽悠’的
吐血推荐《江湖丛谈》
书本能教会你做生意吗?
不然呢?世界上那么多商学院?说明商业是有迹可循的,是可学习的。商业类书籍非常多。有本事的人(比别人拥有更多技能)和没本事的人用同样的商业技巧做生意,效果能一样吗?有一技傍身的人,总是不愁生活的。
有自学能力的人,选择阅读‘有繁殖能力’的内容;没有自学能力的人,阅读只是为了消磨时光
繁殖能力:带来新视野、改变思考模式、拥有新技能
绝大多数情况下,没人能教你,也不一定有人愿意教你,到最后,当你想学会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只能靠阅读!因为其实你 谁都靠不上。 (作者有点绝对了,找到个好的领路人,也是需要关注的)
第4章
不要试图一下子全部搞懂,这不仅很难,在最初的时候也完全没有必要
注定需要反复阅读若干遍
目标只是‘脱盲’
对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有能力相对轻松阅读部分官方文档
读懂一些简单的代码
当我们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这只不过是以往在学习中不断受挫而产生的积累效应。
别怕!啥也别怕!没什么可怕的!
第5章
速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大可能的。
第6章
过早引用,生活、学习、工作,都不是计算机,它们可不管一个东西是否被定义过,定义是否清晰,直接拿出就用的情况,比比皆是。
读不懂,也要读完,然后重复很多遍
1、充满过早引用的知识结构,不可能是一遍就能读懂的,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将要重复很多遍的准备,做好第一次只能读懂个大概的准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先为探索未知领域画一幅潦草的地图
2、第二遍,、第三遍,只字不差的阅读(需多次练习,长期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的技能)
重要概念的定义,定义中的每个字都是有用的,每个词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需要推敲(它是什么,不是什么,使用的时候注意什么)
3、尽快整理、归纳、总结、组织关键知识点
列表、示意图、表格 是最常用的知识(概念)整理、组织、归纳工具,一定要自己动手,多次反复,实际上是个帮助自我记忆强化的过程,不怕麻烦
4、先关注使用,再关注原理
用错了没关系,改正就好。用的不好没关系,用多了就会好,只要开始用,理解速度就会提高
5、尊重前人的总结和建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过早引用,所以在年轻人的脑子里无法执行,报错为类型错误
很多人一不小心把不听老人言和独立思考弄混了
第8章 笨拙与耐心
自学的过程,拆解为4个阶段:学、练、用、造
学:需要重复
练、用:在应用过程中带动刻意练习
“读一本教程,上一个学习班就会了”几乎肯定是错觉或幻觉
自学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预算要够
第9章 刻意练习
花在刻意练习上的时间太少
没有刻意思考应在哪些地方刻意练习
不做刻意练习的人就是在混日子
需要刻意练习的地方,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必须刻意练习的地方,对别人来说无比容易的可能对自己来说就很难做到
「刻意思考」才是关键,准备一个专门用于记录的工具(备忘录),一旦遇到疑似需要刻意练习的地方就顺手记下,有时间就打开看看,排列一下优先级,琢磨一下刻意练习的方式,找时间刻意练习,如此这般,尽量不混日子
第10章 为什么从函数开始
从‘小’入手,从来都是自学的好方法
归纳、总结、整理工作,从来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彻底完成。
第11章 递归函数
做事原则:自己的事自己做,别人的事,最多通过自己的产出让他们自己去做
尝试自己动手,从写测试代码开始,逐步实现,不允许复制和粘贴
第12章 刻意思考
这东西能用在哪儿呢?
这东西还能用在哪儿呢?
编程世界里的很多思考方式、琢磨方式,可以称为「做事哲学」,可以普遍应用在其他领域,甚至任何领域
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第13章 战胜难点
无论学什么,都有难点
所有难点,都可以拆解为更小单元,逐一突破,完成之后,在把难点拼起来重新审视,会发现,那些所谓难常常只是幻觉、错觉。
手艺,不靠天分和智商,只靠:不混时间,刻意思考,刻意练习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即学会拆解,然后逐一突破。
无论学什么,容易的部分糊弄糊弄,苦难的部分直接回避,半吊子
所有焦虑,都是在许多年前被埋下,生根发芽,许多年后变得枝繁叶茂
虽然别人认为难(你开始也这样错觉),但只要你“读不懂也要读完,然后重复很多遍”,并且“不断自己动手归纳、总结、整理”,你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
首先,平静接受自学枯燥的本质,其次,实践证明无论多枯燥,总能读完,无论多难,多读几遍总能读懂
既然知道了真相,以后就再也没办法蒙蔽自己了 - 这就是收获,这就是进步
第14章 类-面向对象编程
OOP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的范式,或者说是一种方法论
我们要容忍他人的愚笨,也有容忍自己的愚笨,我们不是那些非常聪明的牛人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