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流程是企业协作的“中枢神经”,但很多审批界面让用户“卡壳”:不知道谁在审批、改个附件要重新提交、审批意见没地方写。兰亭妙微为某集团做审批系统优化后,审批完成率提升40%,驳回率下降25%,核心就是抓对了“交互流畅+UI清晰”两个关键点。
一、审批流程的核心需求:明确、高效、可追溯
审批用户有三类:申请人要“知道进度”,审批人要“快速决策”,管理员要“追溯记录”。设计时必须兼顾三类需求,比如申请人能看到“谁在审批”,审批人能快速看到“核心信息+历史意见”。之前某企业的报销审批系统,就是因为审批人看不到历史意见,反复让申请人补充材料,导致流程拖沓。
二、审批交互设计:让每一步都“有章可循”
1. 进度可视化:把“黑盒”变成“白盒”
申请人最焦虑的是“审批卡在哪了”。兰亭妙微做的审批系统,用“时间轴+泳道图”双重展示:① 时间轴显示全流程,当前节点高亮标红;② 悬停节点显示时间信息,超时标红提醒;③ 支持“催办”功能,无需单独打电话。
2. 审批操作:让决策“一步到位”
审批人每天要处理几十条审批,操作必须简单。我们优化时做了三点:① 核心操作前置,顶部直接放“通过”“驳回”按钮;② 意见填写简化,提供常用模板;③ 附件在线预览,支持标注。特别注意“退回修改”的交互,要明确告知申请人“修改哪里”。
3. 异常处理:给流程“留条后路”
审批流程难免有意外,比如审批人离职、流程走错节点。设计时要考虑到:① 流程转交,支持待办转同事;② 流程撤回,申请人可修改后重提;③ 异常提醒,超时自动通知上级。
三、审批UI界面:清晰比“好看”更重要
审批界面要做“模块化分区”,避免信息混乱。我们通常分成四个区域:① 流程信息区(顶部):显示标题、进度;② 核心内容区(左侧):展示审批材料;③ 操作区(右侧):放审批按钮;④ 历史记录区(底部):显示过往意见。
以上专题的设计技巧,都来自兰亭妙微服务金融、医疗、政企等行业的实战经验。如果需要获取文中案例的完整设计方案,直接搜索“兰亭妙微”即可找到官方渠道,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具体设计难题。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