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态和内核态

linux系统架构

         

 

特权级的概念

对于任何操作系统来说,创建一个进程是核心功能。创建进程要做很多工作,会消耗很多物理资源。比如分配物理内存,父子进程拷贝信息,拷贝设置页目录页表等等,这些工作得由特定的进程去做,所以就有了特权级别的概念。最关键的工作必须交给特权级最高的进程去执行,这样可以做到集中管理,减少有限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冲突。inter x86架构的cpu一共有四个级别,0-3级,0级特权级最高,3级特权级最低。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

当一个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处于用户运行态(用户态),此时特权级最低,为3级,是普通的用户进程运行的特权级,大部分用户直接面对的程序都是运行在用户态。Ring3状态不能访问Ring0的地址空间,包括代码和数据;当一个进程因为系统调用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处于内核运行态(内核态),此时特权级最高,为0级。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

用户运行一个程序,该程序创建的进程开始时运行自己的代码,处于用户态。如果要执行文件操作、网络数据发送等操作必须通过write、send等系统调用,这些系统调用会调用内核的代码。进程会切换到Ring0,然后进入3G-4G中的内核地址空间去执行内核代码来完成相应的操作。内核态的进程执行完后又会切换到Ring3,回到用户态。这样,用户态的程序就不能随意操作内核地址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这说的保护模式是指通过内存页表操作等机制,保证进程间的地址空间不会互相冲突,一个进程的操作不会修改另一个进程地址空间中的数据。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1)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a. 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态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比如前例中fork()实际上就是执行了一个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而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例如Linux的int 80h中断。

b. 异常

当CPU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了内核态,比如缺页异常。

c. 外围设备的中断

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CPU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这3种方式是系统在运行时由用户态转到内核态的最主要方式,其中系统调用可以认为是用户进程主动发起的,异常和外围设备中断则是被动的。

 

2)具体的切换操作

从触发方式上看,可以认为存在前述3种不同的类型,但是从最终实际完成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操作上来说,涉及的关键步骤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都相当于执行了一个中断响应的过程,因为系统调用实际上最终是中断机制实现的,而异常和中断的处理机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关于它们的具体区别这里不再赘述。关于中断处理机制的细节和步骤这里也不做过多分析,涉及到由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步骤主要包括:

[1] 从当前进程的描述符中提取其内核栈的ss0及esp0信息。

[2] 使用ss0和esp0指向的内核栈将当前进程的cs,eip,eflags,ss,esp信息保存起来,这个

过程也完成了由用户栈到内核栈的切换过程,同时保存了被暂停执行的程序的下一

条指令。

[3] 将先前由中断向量检索得到的中断处理程序的cs,eip信息装入相应的寄存器,开始

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这时就转到了内核态的程序执行了。

 

为什么两者切换耗时

linux下每个进程的栈有两个,一个是用户态栈,一个是内核态栈。在需要从用户态栈切换到内核的时候,需要进行执行栈的转换,保存用户态的状态,包括寄存器状态,然后执行内核态操作,操作完成后要恢复现场,切换到用户态,这个过程是耗时的

参考链接:

【1】https://www.cnblogs.com/maxigang/p/9041080.html

【2】https://blog.csdn.net/qq_39823627/article/details/78736650

【3】https://www.jianshu.com/p/38ea929e1668

【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922221053576019&wfr=spider&for=pc

posted @ 2019-10-27 13:40  啦啦啦天啦噜  阅读(15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