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_组播_组播基础概述、地址结构、原理及数据包转发

 

组播基础概述

一、组播定义

    1、 OSPF的DR和BDR报文组播

    2、 生活中常见的组播应用:电视、视频、收音机

二、组播概述

       1、 前言:IP组播技术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校数据传送,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宽带、降低网络负载,在实时数据传送、多媒体会议、数据拷贝、游戏和方针等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 培训目标:

            了解什么是组播及组播的地址结构

            了解组播的转发流程

            了解源路径树以及共享树等相关概念

      3、 单播特点

            传送同一份信息给多个接收者,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量和需求该信息的用户数成正比

      4、 广播特点

            系统把信息传送给网络中的所有用户,不管他们是否需要,任何用户都会接受到广播来的信息,信息安全性和有偿服务得不到保障。

            当同一网络中需求该信息的用户量很小时,网络资源利用率将非常低,宽带浪费严重。

      5、 组播特点

            解决了网络中用户数量不确定的问题

            一份信息,多个接收者

            相同的组播数据流在每一条链路上最多仅有一份

      6、 组播的优势

            提高效率:降低网络流量、减轻硬件负荷

            优化性能:减少冗余流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荷

            分布式应用:使多点应用成为可能

      7、 组播的应用

            多媒体

            培训、联合坐月场合的通信

            数据仓库、金融应用(股票)

            任何的“但到多”数据发布应用

      8、 组播的优势和应用

            从服务器角度:减轻服务器压力,用户数目的增加对server无影响

            从传输网络角度:减少冗余流量,网络中同一链路上同样的组播数据只有一份

            从应用角度:使多点应用成为可能

      9、 组播的劣势

            组播是基于UDP的

            尽力而为

            没有拥塞避免机制

            报文重复

            报文失序

 

三、组播地址结构

      1、 组播地址

             一个组播就是一个IP地址,不表示具体的主机,而是表示一系列系统的集合;主机加入某个组播组即声明自己接收目的为某个IP地址的报文。根据IANA规定,组播报文的目的地址使用D类IP地址,D类IP地址不能出现在IP报文的源IP地址字段里。

             IP组播地址:

                 224.0.0.0—239.255.255.255

             “D”类地址空间

                  第一个字节的高四位=“1110”

     2、 组播IP模型分类

             ASM (any-source Multicast)

             SFM (Source-Filtered Multicast)

             SSM (Source-Specific Multicast)

    3、 组播IP地址分类

             永久组地址

             IANA为路由协议预留的组播地址,用于表示一组特定的网络设备(也陈伟保留组播组)

               224.0.0.5  OSPF路由器

             永久地址保持不变,组成员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甚至可以为零。

                     临时组地址

                         为用户组播组临时分配的IP地址,组成员的数量一旦为零,即取消。

                     224.0.0.0~224.0.0.255   为路由协议预留的永久地址

                     224.0.1.0-231.255.255.255

                     233.0.0.0~238.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ASM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

                     232.0.0.0~232.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SSM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

                     239.0.0.0~239.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ASM临时组地址,仅在特定的本地管理域内有效,又称为本地管理组播地址

            永久组播IP地址:

        224.0.0.0~224.0.0.255:仅供本地网段上的网络协议使用,不会被路由器转发出去(即使TTL很大)

        224.0.0.1-子网内所有终端系统(包括主机和路由器)

        224.0.0.2-子网中所有组播路由器

        224.0.0.4-所有DVMRP路由器(已经处于淘汰的局势)

        224.0.0.13-所有PIM路由器

        224.0.0.5,224.0.0.6,224.0.0.9,224.0.0.10used by unicast routing protocols

        临时组播IP地址:

        临时地址,短暂分配

        全局分为:224.0.1.0-238.255.255.255

          -224.0.1.0-224.0.1.255此部分为其他网络协议预留

          -224.2.X.X通常在MBONE应用中使用

        本地有限范围:239.0.0.0/8-“private IP multicast addresses ”

             RFC-2365(私有)

             -Site-local scope:239.253.0.0/16

             -Organization-local scope:239.192.0.0/14

        域间组播IP地址:

            域间组播地址分配

            Group range:233.X.X.0-233.X.X.255

              在中间两个字节插入AS号码(X.X)

            剩余低8bit作为域内组地址的分配

              GLOP Addressing in 233/8

        SSM组播IP地址:

            专门用于全球范围内已知源和特定源分发树(across domains)

            Group range:232.0.0.0/8

            Defined in IETF RFC3569

                An Overview of source-specific Multicast(SSM)

      4、 组播MAC地址

            组播MAC地址与单播MAC地址的区别

 

 

 

            就以太网而言,IP组播帧都使用以0x0100.5Exx.xxxx的24位前缀开始的MAC层地址。

            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需要将组播IP地址映射到组播MAC地址

            组播MAC地址的高24bie位0x01005e,MAC地址的低23bit位组播IP地址的低23bit。

 

            映射导致的问题

            存在当第3层IP地址映射成第2层MAC地址时导致32:1的地址不明确问题

组播基本原理

一、组播基本原理

   1、组播相关协议

      组播协议包括用于主机注册的组播组管理协议,用于组播选路转发的组播路由协议。

 

 

 

   2、组播分发树

      什么是分发树?

         用来描述IP组播报文在网络中经过的路径

      组播分发树的两个基本类型:

         源路径树:以组播源作为树根,将组播源到每一个接收者的最短路径结合起来构成的转发树。

         共享树:使用放在网络中的某些节点的单独的公用根。根据组播路由协议,这个根常被称为回合点(RP)或核心,因此,共享树也可以称为RPT。

   3、源路径树

      以组播源作为树根,将组播源到每一个接收者的最短路径结合起来构成的转发树。每一个组播源与接收者之间建立一颗独立的SPT(shortest path tree)

 

 

 

      组播路由表项:(S,G)iif,oiflist

       S:源地址   G:组地址   iif:入接口   oiflist:出接口列表

   4、共享树

      共享树(RPT)以网络上某特定节点为公用根。在组播路由协议中,这个根被称为汇聚点(Rendezvous Point,RP),因此,共享树也可以称为RPT。

      对应某个组,网络中只有一个树。

 

     共享树组播表项:

        (*,G),iif,oiflist

             *:任何源地址  G:组地址  iif:入接口    oiflist:出接口列表

   5、不同分发树的比较

      源路径树(SPT)

          路径最优,延迟最小,占用内存较多

      共享树(RPT)

          路径不是最优的,引入额外的延迟,占用内存较少

二、组播数据转发

组播路由和单播路由是相反的

    单播路由关心数据报文要到哪里去。

    组播路由关心数据报文从哪里来。

组播路由使用“反向路径转发”机制(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

1、 反向路径转发RPF

什么是RPF?

路由器接收到组播数据报文后,只有确认这个数据报文是从自身连接到组播源的接口上收到的,才进行转发,否则丢弃。

RPF检查

在单播路由表中查找到组播报文源地址的路由

如果该路由的出接口就是组播报文的入接口,RPF检查成功,该接口被称为RPF接口

否则RPF检查失败,丢弃报文

        注意:当数据包来的时候才发生RPF检查,在做RPF检查之前要找到RPF邻居。

        RPF举例:

 

posted @ 2020-05-11 22:30  博雅塔之客  阅读(10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