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引擎原理

数据库存储引擎是数据库底层软件组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用数据引擎进行创建、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不同的存储引擎提供不同的存储机制、索引技巧、锁定水平等功能,使用不同的存储引擎,还可以 获得特定的功能。现在许多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多种不同的数据引擎。MySQL的核心就是存储引擎

存储引擎的选择

不同的存储引擎都有各自的特点,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如下表所示:

功 能

MYISAM

Memory

InnoDB

Archive

存储限制

256TB

RAM

64TB

None

支持事物

No

No

Yes

No

支持全文索引

Yes

No

No

No

支持数索引

Yes

Yes

Yes

No

支持哈希索引

No

Yes

No

No

支持数据缓存

No

N/A

Yes

No

支持外键

No

No

Yes

No

如果要提供提交、回滚、崩溃恢复能力的事物安全(ACID兼容)能力,并要求实现并发控制,InnoDB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数据表主要用来插入和查询记录,则MyISAM引擎能提供较高的处理效率

如果只是临时存放数据,数据量不大,并且不需要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可以选择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的Memory引擎,MySQL中使用该引擎作为临时表,存放查询的中间结果

如果只有INSERT和SELECT操作,可以选择Archive,Archive支持高并发的插入操作,但是本身不是事务安全的。Archive非常适合存储归档数据,如记录日志信息可以使用Archive

使用哪一种引擎需要灵活选择,一个数据库中多个表可以使用不同引擎以满足各种性能和实际需求,使用合适的存储引擎,将会提高整个数据库的性能

 

存储引擎查看

mysql给开发者提供了查询存储引擎的功能,我这里使用的是MySQL5.1,可以使用:

SHOW ENGINES

命令来查看MySQL使用的引擎,命令的输出为(我用的Navicat Premium):

 

看到MySQL给用户提供了这么多存储引擎,包括处理事务安全表的引擎和出来了非事物安全表的引擎。

如果要想查看数据库默认使用哪个引擎,可以通过使用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storage_engine';

来查看,查询结果为:

在MySQL中,不需要在整个服务器中使用同一种存储引擎,针对具体的要求,可以对每一个表使用不同的存储引擎。Support列的值表示某种引擎是否能使用:YES表示可以使用、NO表示不能使用、DEFAULT表示该引擎为当前默认的存储引擎 。下面来看一下其中几种常用的引擎。

 

InnoDB存储引擎

InnoDB是事务型数据库的首选引擎,支持事务安全表(ACID),支持行锁定和外键,上图也看到

了,InnoDB是默认的MySQL引擎。InnoDB主要特性有:

 

1、InnoDB给MySQL提供了具有提交、回滚和崩溃恢复能力的事物安全(ACID兼容)存储引擎。InnoDB锁定在行级并且也在SELECT语句中提供一个类似Oracle的非锁定读。这些功能增加了多用户部署和性能。在SQL查询中,可以自由地将InnoDB类型的表和其他MySQL的表类型混合起来,甚至在同一个查询中也可以混合

 

2、InnoDB是为处理巨大数据量的最大性能设计。它的CPU效率可能是任何其他基于磁盘的关系型数据库引擎锁不能匹敌的

 

3、InnoDB存储引擎完全与MySQL服务器整合,InnoDB存储引擎为在主内存中缓存数据和索引而维持它自己的缓冲池。InnoDB将它的表和索引在一个逻辑表空间中,表空间可以包含数个文件(或原始磁盘文件)。这与MyISAM表不同,比如在MyISAM表中每个表被存放在分离的文件中。InnoDB表可以是任何尺寸,即使在文件尺寸被限制为2GB的操作系统

 

4、InnoDB支持外键完整性约束,存储表中的数据时,每张表的存储都按主键顺序存放,如果没有显示在表定义时指定主键,InnoDB会为每一行生成一个6字节的ROWID,并以此作为主键

 

5、InnoDB被用在众多需要高性能的大型数据库站点上

InnoDB不创建目录,使用InnoDB时,MySQL将在MySQL数据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ibdata1的10MB大小的自动扩展数据文件,以及两个名为ib_logfile0和ib_logfile1的5MB大小的日志文件

 

MyISAM存储引擎

MyISAM基于ISAM存储引擎,并对其进行扩展。它是在Web、数据仓储和其他应用环境下最常使用的存储引擎之一。MyISAM拥有较高的插入、查询速度,但不支持事物。MyISAM主要特性有:

 

1、大文件(达到63位文件长度)在支持大文件的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上被支持

2、当把删除和更新及插入操作混合使用的时候,动态尺寸的行产生更少碎片。这要通过合并相邻被删除的块,以及若下一个块被删除,就扩展到下一块自动完成

3、每个MyISAM表最大索引数是64,这可以通过重新编译来改变。每个索引最大的列数是16

4、最大的键长度是1000字节,这也可以通过编译来改变,对于键长度超过250字节的情况,一个超过1024字节的键将被用上

5、BLOB和TEXT列可以被索引

6、NULL被允许在索引的列中,这个值占每个键的0~1个字节

7、所有数字键值以高字节优先被存储以允许一个更高的索引压缩

8、每个MyISAM类型的表都有一个AUTO_INCREMENT的内部列,当INSERT和UPDATE操作的时候该列被更新,同时AUTO_INCREMENT列将被刷新。所以说,MyISAM类型表的AUTO_INCREMENT列更新比InnoDB类型的AUTO_INCREMENT更快

9、可以把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放在不同目录

10、每个字符列可以有不同的字符集

11、有VARCHAR的表可以固定或动态记录长度

12、VARCHAR和CHAR列可以多达64KB

使用MyISAM引擎创建数据库,将产生3个文件。文件的名字以表名字开始,扩展名之处文件类型:frm文件存储表定义、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MYD(MYData)、索引文件的扩展名时.MYI(MYIndex)

 

MEMORY存储引擎

MEMORY存储引擎将表中的数据存储到内存中,未查询和引用其他表数据提供快速访问。MEMORY主要特性有:

1、MEMORY表的每个表可以有多达32个索引,每个索引16列,以及500字节的最大键长度

2、MEMORY存储引擎执行HASH和BTREE缩影

3、可以在一个MEMORY表中有非唯一键值

4、MEMORY表使用一个固定的记录长度格式

5、MEMORY不支持BLOB或TEXT列

6、MEMORY支持AUTO_INCREMENT列和对可包含NULL值的列的索引

7、MEMORY表在所由客户端之间共享(就像其他任何非TEMPORARY表)

8、MEMORY表内存被存储在内存中,内存是MEMORY表和服务器在查询处理时的空闲中,创建的内部表共享

9、当不再需要MEMORY表的内容时,要释放被MEMORY表使用的内存,应该执行DELETE FROM或TRUNCATE TABLE,或者删除整个表(使用DROP TABLE)

 

1、Hash存储引擎

代表数据库:redis、memcache等

通常也常见于其他存储引擎的查找速度优化上。 Hash 索引结构的特殊性,其检索效率非常高,索引的检索可以一次定位,不像B-Tree 索引需要从根节点到枝节点,最后才能访问到页节点这样多次的IO访问,所以 Hash 索引的查询效率要远高于 B-Tree 索引。虽然 Hash 索引效率高,但是 Hash 索引本身由于其特殊性也带来了很多限制和弊端。

这里列举缺点:

(1)Hash 索引仅仅能满足"=","IN"和"<=>"查询,不能使用范围查询。
(2)Hash 索引无法被用来避免数据的排序操作。
(3)Hash 索引不能利用部分索引键查询。
(4)Hash 索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避免表扫描。
Hash碰撞,就是链式扫描:
由于不同索引键存在相同 Hash 值,所以即使取满足某个 Hash 键值的数据的记录条数,也无法从 Hash索引中直接完成查询,还是要通过访问表中的实际数据进行相应的比较,并得到相应的结果。
(5)Hash 索引遇到大量Hash值相等的情况后性能并不一定就会比B-Tree索引高。

2、B树存储引擎

代表数据库:MongoDB、mysql(基本上关系型数据库)等

\

 

还有一种算是B树存储引擎:COLA树(CacheObliviousBTree)

代表数据库:tokudb

为了如何让B树更有效的执行,他们提出了一个缓存忘却CacheOblivious算法,该算法在不需要明确知道存储器层次中数据传输规模的情况下,也可以高效的工作。更多请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che-oblivious_algorithm。

说个大家熟悉的名称TokuMX : 目前非常流行的NoSQL数据库MongoDB的底层替换成与TokuDB同样的存储引擎[ ToKuMx],达到了非常好的效 果

3、LSM树(Log-Structured Merge Tree)存储引擎

代表数据库:nessDB、leveldb、hbase等

核心思想的核心就是放弃部分读能力,换取写入的最大化能力。LSM Tree ,这个概念就是结构化合并树的意思,它的核心思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假定内存足够大,因此不需要每次有数据更新就必须将数据写入到磁盘中,而可以先将最新的数据驻留在磁盘中,等到积累到最后多之后,再使用归并排序的方式将内存内的数据合并追加到磁盘队尾(因为所有待排序的树都是有序的,可以通过合并排序的方式快速合并到一起)。

日志结构的合并树(LSM-tree)是一种基于硬盘的数据结构,与B-tree相比,能显著地减少硬盘磁盘臂的开销,并能在较长的时间提供对文件的高速插入(删除)。然而LSM-tree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查询需要快速响应时性能不佳。通常LSM-tree适用于索引插入比检索更频繁的应用系统。Bigtable在提供Tablet服务时,使用GFS来存储日志和SSTable,而GFS的设计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添加新数据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重写旧数据的方式来修改文件。而LSM-tree通过滚动合并和多页块的方法推迟和批量进行索引更新,充分利用内存来存储近期或常用数据以降低查找代价,利用硬盘来存储不常用数据以减少存储代价。

磁盘的技术特性:对磁盘来说,能够最大化的发挥磁盘技术特性的使用方式是:一次性的读取或写入固定大小的一块数据,并尽可能的减少随机寻道这个操作的次数。

\

 

LSM和Btree差异就要在读性能和写性能进行舍和求。在牺牲的同事,寻找其他方案来弥补。

1、LSM具有批量特性,存储延迟。当写读比例很大的时候(写比读多),LSM树相比于B树有更好的性能。因为随着insert操作,为了维护B树结构,节点分裂。读磁盘的随机读写概率会变大,性能会逐渐减弱。 多次单页随机写,变成一次多页随机写,复用了磁盘寻道时间,极大提升效率。

2、B树的写入过程:对B树的写入过程是一次原位写入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查找到对应的块的位置,然后将新数据写入到刚才查找到的数据块中,然后再查找到块所对应的磁盘物理位置,将数据写入去。当然,在内存比较充足的时候,因为B树的一部分可以被缓存在内存中,所以查找块的过程有一定概率可以在内存内完成,不过为了表述清晰,我们就假定内存很小,只够存一个B树块大小的数据吧。可以看到,在上面的模式中,需要两次随机寻道(一次查找,一次原位写),才能够完成一次数据的写入,代价还是很高的。

3、LSM Tree放弃磁盘读性能来换取写的顺序性,似乎会认为读应该是大部分系统最应该保证的特性,所以用读换写似乎不是个好买卖。但别急,听我分析一下。

a、内存的速度远超磁盘,1000倍以上。而读取的性能提升,主要还是依靠内存命中率而非磁盘读的次数

b、写入不占用磁盘的io,读取就能获取更长时间的磁盘io使用权,从而也可以提升读取效率。例如LevelDb的SSTable虽然降低了了读的性能,但如果数据的读取命中率有保障的前提下,因为读取能够获得更多的磁盘io机会,因此读取性能基本没有降低,甚至还会有提升。而写入的性能则会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是5~10倍左右。

下面说说详细例子:

LSM Tree弄了很多个小的有序结构,比如每m个数据,在内存里排序一次,下面100个数据,再排序一次……这样依次做下去,我就可以获得N/m个有序的小的有序结构。

在查询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这个数据到底是在哪里,所以就从最新的一个小的有序结构里做二分查找,找得到就返回,找不到就继续找下一个小有序结构,一直到找到为止。

 

很容易可以看出,这样的模式,读取的时间复杂度是(N/m)*log2N 。读取效率是会下降的。

这就是最本来意义上的LSM tree的思路。那么这样做,性能还是比较慢的,于是需要再做些事情来提升,怎么做才好呢?

LSM Tree优化方式:

a、Bloom filter: 就是个带随即概率的bitmap,可以快速的告诉你,某一个小的有序结构里有没有指定的那个数据的。于是就可以不用二分查找,而只需简单的计算几次就能知道数据是否在某个小集合里啦。效率得到了提升,但付出的是空间代价。

b、compact:小树合并为大树:因为小树他性能有问题,所以要有个进程不断地将小树合并到大树上,这样大部分的老数据查询也可以直接使用log2N的方式找到,不需要再进行(N/m)*log2n的查询了

posted @ 2019-01-31 22:44  konglingbin  阅读(156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