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2总结
https://note.youdao.com/ynoteshare1/index.html?id=d749c42fc37ef271bf059d6e269f052f&type=note
等价类划分法概述定义
定义: 输入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子集。
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 ---满足需求
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
(概念)计算两个1---100之间整数的和
有效等价类 1-100 20
无效等价类 小于1 0
无效等价类 大于100 130
练习
QQ账号: 6---10位自然数
有效的:
1 长度在6—10位之间
2 类型是0---9自然数
无效的
3 长度小于6
4 长度大于10
负数
小数
英文字母
字符
中文
10 空
11 空格
要点:构造无效规则时要注意:只能同时违背一条规则(控制变量法)
总结
等价类适用场景:
有数据输入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等价类划分法。如:输入框
测试思想:
从大量数据中划分范围(等价类),然后从每个范围中挑选代表数据,这些代表数据要能反应这个范围内数据的测试结果。
概念:
有效等价类:对程序来说,有意义的、合理的数据(正确的、有效的数据)
无效等价类:对程序来说,没有意义、不合理的数据(错误的、无效的数据)
为什么使用边界值法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从开发角度可以发现)。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边界值的取值情况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1 100] 闭区间 上点1,100 外点0,101 内点2,99
(1,100] 左开右闭 上点2,100 外点1,101 内点3,99
(1,100) 左开右开 上点2,99 外点1,100 内点3,98
总结
边界值适用场景:
有数据输入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和等价类划分一起适用。
测试思想:
边界值是程序员在编程时是最容易出错的位置,所以要测试边界。
概念:
是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之间的分界点,叫边界值(最小值,最大值)。还要测试次边界,也就是边界值两边的数据。
正交实验
应用场景:在一个界面中有多个控件,每个控件有多个取值,控件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一种组合编写一条用例,如何使用最少最优的组合进行测试。——正交排列法
正交公式
正交表是一种特制的表格,一般用Ln(mk)表示,L代表是正交表,n代表试验次数或正交表的行数,k代表最多可安排影响指标因素的个数或正交表的列数,m表示每个因素水平数,且有n=k*(m-1)+1
手动获取正交数据
http://support.sas.com/techsup/technote/ts723_Designs.txt
使用工具获取
什么是因果图及判定表法?
因果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输入的各种组合关系,依据因果图写出判定表,从而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如果C1=1 ,那么E1=1,如果C1=0,那么E1=0)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如果C1=1 ,那么E1=0,如果C1=0,那么E1=1)
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全0为0,有1为1)
E(互斥):可以不选,如果选只能选1个
I(包含):至少选1个(可以多选,不能不选,最少得选1个)
O(惟一):必须要选,而且只能选1个
R(要求):如果a=1 那么要求b必须是1,反之如果a=0,那么b值无所谓
M(屏蔽):当a=1时,b=0,当a=0,b的值有可能是1,也有可能是0注意:唯一和互斥的区别:互斥可以不选,唯一必须要选1个
因果图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特点:
1.考虑输入条件的相互制约及组合关系
2.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
因果图的核心
因果图法比较合适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因果图的“因“—输入条件
因果图的“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法要注意考虑:
1.所有输入/输出条件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
2.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也就是什么样的输入组合会产生怎么样的输出结果,即“因果关系”
场景法
通过运用场景来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的描述,从而提高测试效果的一种方法
每个经过用例的可能路径,可以确定不同的用例场景。从基本流开始,再将基本流和备选流结合起来,可以确定以下用例场景:
场景 1 基本流
场景 2 基本流 备选流 1
场景 3 基本流 备选流 1 备选流 2
场景 4 基本流 备选流 3
场景 5 基本流 备选流 3 备选流 1
场景 6 基本流 备选流 3 备选流 1 备选流 2
场景 7 基本流 备选流 4
场景 8 基本流 备选流 3 备选流 4
设计步骤编辑
1. 根据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
2. 根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
3. 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4. 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试用例确定测试数据值
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特性
1、有效性:测试用例的能够被使用,且被不同人员使用测试结果一致
2、可重复性:良好的测试用例具有重复使用的功能。(回归测试)
3、易组织性:好的测试用例会分门别类地提供给测试人员参考和使用(功能、性能、易用分类编号)
4、清晰、简洁:好的测试用例描述清晰,每一步都应有相应的作用,有很强的的针对性,不应出现一些无用的操作步骤。
5、可维护性:由于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变更等原因的影响,常常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以便测试用符合相应测试要求。
1:测试用例包含什么类容
用例编号,所属模块,用例描述,前置条件,优先级,输入数据,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测试人员,测试时间
2: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有哪些?
等价类划分,边界值,错误推测,因果图,场景法,正交表
应用的场景
等价类划分
多用于输入框:注册/登录
边界值(掌握上点和离点的取值)
多和等价类划分结合使用,有边界限制的:注册的密码长度,,
场景法
从基本流开始,再将基本流和备选流结合起来,可以确定用例场景
正交表
用于多个下拉框之间的组合,可以通过正交助手生成测试用例
错误推测
错误猜测法是测试经验丰富的人喜欢使用的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一般这种方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发送的各种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因果图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3:测试用例的评审
包含:参与评审人员(需求人员,对应的开发人员,对应的测试人员,项目经理)
评审内容,评审的时间
4:测试计划
测试背景
测试目的
确定测试范围
制定测试策略(功能测试/业务测试..)
测试资源安排
测试时间安排
测试人员分配
风险评估
5:缺陷报告
所属产品,所属模块,当前指派(重要),bug类型,操作系统,重现步骤(重要),验证程度(重要),优先级(重要),附件等
6:测试报告
测试目标,测试的范围,测试环境,测试结果分析(多少轮测试,测试多少,失败多少,成功占比),遗留缺陷,测试结论(本次测试涉及xxx个功能点,发现xx个缺陷,其中,xx个已修复,xx个遗留。)测试过程完整有效,系统测试通过。
7:软件缺陷的种类划分
功能不正常:简单地说就是所应提供的功能,在使用上并不符合产品设计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或是根本无法使用。
软件在使用上感觉不方便:只要是不知如何使用或难以使用的软件,在产品设计上一定是出了问题。所谓好用的软件,就是使用上尽量方便,使用户易于操作。
软件的结构未做良好规划:这里主要指软件是以自顶向下方式开发,还是以自底向上方式开发。如果是以自顶向下的结构或方法开发的软件,在功能的规划及组织上比较完整,相反 以自底向上的组合式方法开发处的软件则功能较为分散,容易出现缺陷。
使用性能不佳:被测软件功能正常,但使用性能不佳,这也是一个问题。此类缺陷通常是由于开发人员采用了错误的解决方案,或使用了不恰当的算法导致的
边界错误:缓冲区溢出问题在这几年已成为网络攻击的常用方式,而这个缺陷就属于边界错误的一种。简单来说,程序本身无法处理超越边界所导致的错误。
计算错误:只要是计算机程序,就必定包括数学计算。软件之所以会出现计算错误,大部分出错的原因是由于采用了错误的数学运算工时或未将累加器初始化为0
8:软件缺陷的严重程度
按照严重程度分为:系统崩溃,严重,一般,次要,建议
按优先级分:高,中,低
9:Bug定级示例
1级,系统崩溃
定义:严重阻碍测试和开发工作
对应优先级:最高
具体可分为:
1.功能完全没有实现
2.应用闪退/崩溃无法运行
3.应用必现安全模式,无法运行
4.其他导致功能无法测试的问题
2级,至关重要
定义:非阻碍用例执行的严重问题
对应优先级:高
具体可分为:
1.简单操作应用闪退/崩溃,卡死
2.数据丢失
3.严重影响系统,自身功能无法运行
4.严重数值计算错误
5.数据库损坏或无法保存配置
6.安全性问题(包括数据加密等)
3级,主要
定义:功能存在缺陷,但不影响应用和系统的稳定性
对应优先级:中
具体可分为:
1.内存泄露(长时间不用的对象需要被回收,不被回收占内存)
2.功能实现逻辑覆盖不全面
3.非必现,但复现概率超过50%的闪退/崩溃和安全模式
4级,一般
定义:对应用熟悉度高才能感知到的问题,对应用基本功能实现无影响
对应优先级:中
具体可分为:
1.轻微数值计算错误
2.功能实现有误,与产品文档不完全贴切
3.用户简单操作,即可明显感知的UI问题
5级,较小
定义:界面,性能缺陷
对应优先级:低
具体可分为:
1.操作界面错误(提示显示规则,刷新规则是否与文档一致)
2.边界条件显示错误
3.提示信息和界面效果展示错误(包括未给出信息、信息提示错误等)
4.复现率低于5%的闪退/崩溃和安全模式
5.插件兼容和性能未优化问题
6.非正常操作导致UI显示异常
6级,建议
定义:对于产品的意见或者建议
对应优先级:低
具体可分为:
1.对于产品设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对于产品界面优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对于产品需要优化增强用户体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