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器函数声明与调用
生成器Generator
生成器本身是一个函数,是ES6 提供的一种异步编程解决方案,语法行为与传统函数完全不同
执行 Generator 函数会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也就是说,Generator 函数除了状态机,还是一个遍历器对象生成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可以依次遍历 Generator 函数内部的每一个状态。
function* fn()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let iterator = fn(); // console.log(iterator); //Object [Generator] {}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hello world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iterator.next(); // hello world
形式上,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普通函数,但是有两个特征。
-function关键字与函数名之间有一个星号;
-函数体内部使用yield表达式,定义不同的内部状态(yield在英语里的意思就是“产出”)。
yield表达式
yield可以看作是函数代码的分隔符。
由于 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只有调用next
方法才会遍历下一个内部状态,所以其实提供了一种可以暂停执行的函数。yield
表达式就是暂停标志。
function* fn() { console.log(111); console.log(222); console.log(333); console.log(444); } let iterator = fn(); iterator.next();
// 1111
// 2222
// 3333
// 4444
上面代码,在调用next方法后,遍历指针会依次执行函数中的代码。
使用yield分隔符后,将函数中的代码分割成n个代码片段,可以通过依次调用next方法执行
function* fn() { console.log(111); yield '一只没有耳朵'; console.log(222); yield '一只没有尾巴'; console.log(333); yield '真奇怪'; console.log(444); } let iterator = fn(); console.log(iterator.next()); console.log(iterator.next()); console.log(iterator.next());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111 // { value: '一只没有耳朵', done: false } // 222 // { value: '一只没有尾巴', done: false } // 333 // { value: '真奇怪', done: false } // 444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注意:当done为true时,表示遍历结束
遍历器对象的next
方法的运行逻辑如下:
(1)遇到yield表达式,就暂停执行后面的操作,并将紧跟在yield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2)下一次调用next方法时,再继续往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 (3)如果没有再遇到新的yield表达式,就一直运行到函数结束,直到return语句为止,并将return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4)如果该函数没有return语句,则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为undefined。
yield
表达式后面的表达式,只有当调用next
方法、内部指针指向该语句时才会执行,因此等于为 JavaScript 提供了手动的“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的语法功能。
function* gen() { yield 123 + 456; } let iterator = gen();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 // 579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 // undefined
Generator 函数的调用方法与普通函数一样,也是在函数名后面加上一对圆括号。不同的是,调用 Generator 函数后,该函数并不执行,返回的也不是函数运行结果,而是一个指向内部状态的指针对象,也就是上一章介绍的遍历器对象(Iterator Object)。
function* gen() { yield 123 + 456; } let iterator = gen();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579,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下一步,必须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
方法,使得指针移向下一个状态。也就是说,每次调用next
方法,内部指针就从函数头部或上一次停下来的地方开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
表达式(或return
语句)为止。换言之,Generator 函数是分段执行的,yield
表达式是暂停执行的标记,而next
方法可以恢复执行。
总结:
调用 Generator 函数,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代表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以后,每次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
方法,就会返回一个有着value
和done
两个属性的对象。value
属性表示当前的内部状态的值,是yield
表达式后面那个表达式的值;done
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遍历结束。
yield
表达式与return
语句
共同点:都能返回紧跟在语句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 区别: 1、每次遇到yield,函数暂停执行,下一次再从该位置继续向后执行,而return语句不具备位置记忆的功能。 2、一个函数里面,只能执行一次(或者说一个)return语句,但是可以执行多次(或者说多个)yield表达式。正常函数只能返回一个值,因为只能执行一次return;Generator 函数可以返回一系列的值,因为可以有任意多个yield。
与 Iterator 接口的关系
任意一个对象的Symbol.iterator
方法,等于该对象的遍历器生成函数,调用该函数会返回该对象的一个遍历器对象。
由于 Generator 函数就是遍历器生成函数,因此可以把 Generator 赋值给对象的Symbol.iterator
属性,从而使得该对象具有 Iterator 接口。
var foo = {}; foo[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fn() { yield 123; yield 456; yield 789; } console.log([...foo]);) // [123, 456, 789]
上面代码中,Generator 函数赋值给Symbol.iterator
属性,从而使得myIterable
对象具有了 Iterator 接口,可以被...
运算符遍历了。
生成器Generator函数的参数传递以及next方法的参数
yield
表达式本身没有返回值,或者说总是返回undefined
。next
方法可以带一个参数,该参数就会被当作上一个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
function* fn(arg) { console.log(arg); let one = yield 123; console.log(one); let two = yield 456; console.log(two); let three = yield 789; console.log(three); } let iterator = fn('aaa');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value: 123, done: false } // next方法传参 console.log(iterator.next('bbb')); console.log(iterator.next('ccc')); console.log(iterator.next('ddd'));
来看另一个例子
function* f() { for(var i = 0; true; i++) { var reset = yield i; if(reset) { i = -1; } } } var g = f(); g.next() // { value: 0, done: false } g.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g.next(true) // { value: 0, done: false }
上面代码先定义了一个可以无限运行的 Generator 函数f
,如果next
方法没有参数,每次运行到yield
表达式,变量reset
的值总是undefined
。当next
方法带一个参数true
时,变量reset
就被重置为这个参数(即true
),因此i
会等于-1
,下一轮循环就会从-1
开始递增。
这个功能有很重要的语法意义。Generator 函数从暂停状态到恢复运行,它的上下文状态(context)是不变的。通过next
方法的参数,就有办法在 Generator 函数开始运行之后,继续向函数体内部注入值。也就是说,可以在 Generator 函数运行的不同阶段,从外部向内部注入不同的值,从而调整函数行为。
再看一个例子
function* foo(x) { var y = 2 * (yield (x + 1)); var z = yield (y / 3); return (x + y + z); } var a = foo(5); a.next() // Object{value:6, done:false} a.next() // Object{value:NaN, done:false} a.next() // Object{value:NaN, done:true} var b = foo(5); b.next() // { value:6, done:false } b.next(12) // { value:8, done:false } b.next(13) // { value:42, done:true }
上面代码中,第二次运行next
方法的时候不带参数,导致 y 的值等于2 * undefined
(即NaN
),除以 3 以后还是NaN
,因此返回对象的value
属性也等于NaN
。第三次运行Next
方法的时候不带参数,所以z
等于undefined
,返回对象的value
属性等于5 + NaN + undefined
,即NaN
。
如果向next
方法提供参数,返回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上面代码第一次调用b
的next
方法时,返回x+1
的值6
;第二次调用next
方法,将上一次yield
表达式的值设为12
,因此y
等于24
,返回y / 3
的值8
;第三次调用next
方法,将上一次yield
表达式的值设为13
,因此z
等于13
,这时x
等于5
,y
等于24
,所以return
语句的值等于42
。
注意,由于next
方法的参数表示上一个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所以在第一次使用next
方法时,传递参数是无效的
for...of 循环
for...of
循环可以自动遍历 Generator 函数运行时生成的Iterator
对象,且此时不再需要调用next
方法。
function* fn()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yield 4; yield 5; } for (let k of fn()) { console.log(k); } // 1 2 3 4 5
利用for...of
循环,可以写出遍历任意对象(object)的方法。原生的 JavaScript 对象没有遍历接口,无法使用for...of
循环,通过 Generator 函数为它加上这个接口,就可以用了。
let jane = { first: 'Jane', last: 'Doe' }; for (let [key, value] of Object.entries(jane)) { console.log(`${key}:${value}`); }
生成器Generator函数在异步编程中的表现
假设有一个需求:1s后输出111,2s后输出222,3s后输出333...
// 传统做法=>回调函数 setTimeout(() => { console.log(11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222); setTimeout(() => { console.log(333); }, 1000); }, 1000); }, 1000); // 111 // 222 // 333
回调函数本身并没有问题,它的问题出现在多个回调函数嵌套。
代码不是纵向发展,而是横向发展,很快就会乱成一团,无法管理。因为多个异步操作形成了强耦合,只要有一个操作需要修改,它的上层回调函数和下层回调函数,可能都要跟着修改。这种情况就称为"回调函数地狱"(callback hell)。
第一个实例
function one()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111); iterator.next(); }, 1000); } function two()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222); iterator.next(); }, 1000); } function three()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333); iterator.next(); }, 1000); } function* gen() { yield one(); yield two(); yield three(); } let iterator = gen(); iterator.next(); // for (let k of gen()) { // console.log(k); // }
实例2: 模拟获取:用户数据、订单数据、商品数据
// 模拟获取:用户数据、订单数据、商品数据 function getUsers() { setTimeout(() => { let data = "用户数据"; // 调用next方法,并且将数据传入 iterator.next(data); // 第二次调用next方法,传入的参数将作为第一次yield的返回结果 }, 1000); } function getOrders() { setTimeout(() => { let data = "订单数据"; iterator.next(data); // 第三次调用next方法,传入的参数将作为第二次yield的返回结果 }, 1000); } function getGoods() { setTimeout(() => { let data = "商品数据"; iterator.next(data); // 第四次调用next方法,传入的参数将作为第三次yield的返回结果 }, 1000); } // 生成器函数 function* fn() { let user = yield getUsers(); console.log(user); // 用户数据 let orders = yield getOrders(); console.log(orders); // 订单数据 let goods = yield getGoods(); console.log(goods); // 商品数据 } // 调用生成器函数 let iterator = fn(); iterator.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