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
1、防抖
防抖:用户连续多次触发事件,只有最后一次触发执行操作
例如:输入框输入触发,输入时不触发打印,只有等最后一次输入完才触发打印操作
let inp=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
inp.oninput=function(){
console.log(thhis.value);
}
如何判断是最后一次触发了?
解决方法:当间隔时间0.5秒后没有触发操作,则认为是最后一次,执行打印操作
设置定时器:
设置全局变量t=null用t来控制事件的触发
思路:触发事件,就有定时器,在触发,就清除前面的定时器,在新建一个,直到最后一次触发,前面定时器全部清除完,在新建一个,o.5秒后触发打印(相当于回城)
<body>
<input type="text">
<script>
let inp=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
let t=null
inp.oninput=function(){
//如果不是最后一次,就清除计时器
if(t!==null){
//把之前触发的定时器清掉,在新建一个,最终只要最后一次
clearTimeout()
}
//如果是最后一次触发,执行打印操作
t= setTimeout(()=>{
console.log(this.value);
},500)
}
</script>
</body>
2.利用闭包封装防抖的策略
将防抖代码和业务逻辑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很复杂,所以我们把防抖代码封装起来,使其与业务逻辑分离出来
1.定义一个防抖函数debounce,第一个参数为function(){}里面是真正的业务逻辑代码,第二个参数为时间500秒
debounce(function(){
//页面的业务逻辑
console.log(this.value);
},500)
2.将防抖代码抽离出来 定义防抖函数
debounce(){
return function(){
//如果不是最后一次,就清除计时器
if(t!==null){
//把之前触发的定时器清掉,在新建一个,最终只要最后一次
// clearTimeout()
}
//如果是最后一次触发,执行打印操作
t= setTimeout(()=>{
console.log(this.value);
},500)
}
}
debounce(fn,delay){
let t=null
return function(){
//如果不是最后一次,就清除计时器
if(t!==null){
//把之前触发的定时器清掉,在新建一个,最终只要最后一次
// clearTimeout()
}
//如果是最后一次触发,执行打印操作
t= setTimeout(()=>{
//console.log(this.value);
fn()
},delay)
}
}
4.将其赋值给触发函数
let inp=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
//将防抖的业务逻辑封装起来为debounce,与页面的业务逻辑分离
//传的一个参数function(){}为页面的业务逻辑
inp.oninput=debounce(function(){
//页面的业务逻辑
console.log(this.value);
},500)
但还有一个问题,当你打印以上代码时,this.value会返回undefined,为什么了?
我们可以尝试打印下this,得出this=window,我们可以使用call函数将this指向input
在定时器里我们发现this指向input,
注意:
fn:里面的this是window
定时器里的this是input,
我们就可以:fn.call(this)
将调用fn的this指向input了
重写第3个
3.
debounce(fn,delay){
let t=null
return function(){
//如果不是最后一次,就清除计时器
if(t!==null){
//把之前触发的定时器清掉,在新建一个,最终只要最后一次
// clearTimeout()
}
//如果是最后一次触发,执行打印操作
t= setTimeout(()=>{
//console.log(this.value);
fn.call(this)
},delay)
}
}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Kira的学习笔记,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kira2022/p/16102254.html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