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的分类

  1. 机器语言:说让计算机能听懂的语言,就是二进制指令,直接操作硬件。
  2. 汇编语言:用一组英文标签代表一组二进制指令,本质是直接操作硬件。
  3. 高级语言:用人类的字符去编写的程序,向操作系统发送指令,间接控制硬件。

比较 执行效率: 开发效率: 跨平台:
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被计算机无障碍理解直接运行,执行效率最高。 复杂,二进制指令难以记忆,开发效率低。 依赖具体的硬件,跨平台性极差。
汇编语言 依然是直接操作硬件,执行效率高,但比机器语言稍低。 相对机器语言,使用英文便签编写程序相对简单,同样开发效率低。 同样依赖具体的硬件,跨平台性差。
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更贴近人类语言,所以执行需要通过编译才能理解,会增加很多额外的代码,这样会降低软件执行效率。 开发者无需考虑硬件,语言更贴近人类,开发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不依赖硬件,依赖编译器,翻译器, 跨平台性极强。

低级语言:更接近于机器指令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越是低级的语言对机器越是友好,越是符合机器的思考方式,因此执行效率高。
高级语言:更接近于人的一般的思维模式
越是高级的语言对人类越是友好,越是符合人类的思考方式,因此开发效率高。


image


高级语言想要在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先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低级语言才能执行。
按翻译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1. 编译型:编译的时候直接编译成机器可以执行的程序,无需重新编译,执行效率高,比解释型语言运行要快。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针对不同的平台必须重新编译,跨平台性低于解释型。 (如:c语言)

  1. 解释型:运行时需要专门的解释器,在程序运行时,除了要给程序本身分配内存空间外,解释器也占用专门的资源,所以运行速度较慢。运行依靠解释程序,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次,只要平台提供相应的解释器,就可以运行源代码,方便源程序移植。(如:Python语言)

posted @ 2021-05-28 22:12  清风明月21  阅读(2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