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关于单片机
摘要:工作原理: 单片机里内置了一个FIFO(先进先出)芯片,需要发送什么报文,就往这个芯片里写。比如有两个单片机作为CAN节点,A节点往自己的FIFO中写CAN报文,B节点往自己的FIFO中写CAN报文。然后利用两个硬件连线将两个节点连接起来,两根线的作用是利用高低电平来传输报文,从而A、B节点可以互相
阅读全文
摘要:C语言有一种数据类型叫结构体,其定义格式为: 用结构体定义的变量叫结构体变量,如: struct student stu; //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stu 这种变量在引用结构体成员时,使用点(.)来操作,如: 结构体类型也可以定义指针变量,如: struct student *pstu; //定义一个
阅读全文
摘要:#define是预处理指令,在编译预处理时进行简单的替换,不作正确性检查,不关含义是否正确照样带入,只有在编译已被展开的源程序时才会发现可能的错误并报错。 所以define后加分号,不然会把分号也会一起替换。 typedef 是一个保留字,编译的时候告诉编译器,后面的两个词是同义词,采用如同定义变量
阅读全文
摘要:假设晶振位6MHZ,定时10ms 单片机系统晶振频率为6mhz,系统时钟频率 (也是计时脉冲频率)为500KHZ,一个脉冲周期2us ,10ms是5000个脉冲,因此TMOD=0X01;TH0=(65536-5000)/256;TL0=(65536-5000)%256; 方式0:13位定时计数方式,
阅读全文
摘要:单片机89C51的串行端口有4种工作方式,通过编程设计,可以使其工作在任一方式,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其中, 方式0主要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单片机的I/O电路; 方式1主要用于双机之间或外设电路的通信; 方式2、3除有方式1的功能外,还可用作多机通信,以构成多微机系统,方式2、3的区别在于波特
阅读全文
摘要:data > 可寻址片内ram bdata > 可位寻址的片内ram idata > 可寻址片内ram,允许访问全部内部ram pdata > 分页寻址片外ram (MOVX @R0) (256 BYTE/页) xdata > 可寻址片外ram (64k 地址范围FFFFH) code > 程序存储
阅读全文
摘要:/*接收*/#include <reg52.h>void InitUART(void){ TMOD = 0x20; SCON = 0x50; // TH1 = 0xF3; TL1 = TH1; PCON = 0x80; EA = 1; ES = 1; TR1 = 1;}void SendOneDat
阅读全文
摘要:串口初始化过程: 1、确定T/C1的工作方式--TMOD 2、设置T/C初始值 TH1、TH2 3、启动T/C TR1 4、串行口的控制 SCON 5、串口在中断方式下,需要开CPU和源中断 IE 总结:不一定需要使用中断函数,可以在main函数里面的while里面判断RI和TI是否等于1, 如果不
阅读全文
摘要:/*发送函数*/#include <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Mydata[10]={'q','w','e','r','t','y'};//sbit KEY=P1^0;void InitUART
阅读全文
摘要:中断:CPU停止当前任务,去处理中断内容,处理完后自动恢复以前任务。 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中断受两级控制: 1、CPU开总中断; 2、中断源开中断。 中断源:引起中断事件的类型。 5个中断源: 1、外部中断请求0,由INT0(P3.2)输入; 2、外部中断请求1,由INT1(P3.3
阅读全文
摘要:单片机的P1、2、3口都内置上拉电阻,可以直接输入或者输出,称为准双向口,而P0使用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称为双向口
阅读全文
摘要:十六进制之间可以直接加减,如80H~0FFH之间有:0FF-80=7FH的长度,7FH=7*16+15=127+00H=128(字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