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威胁建模

1.  APT

1. 1 APT的定义

  对于APT(即高级持续威胁),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攻击手段,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的有组织、长期持续性网络攻击行为。

1.2 APT的特点

  ①针对性:高级持续性威胁的攻击目标具有高价值特点。

  ②组织性:攻击组织十分严密。

  ③先进性:从攻击技术运用来看,APT 攻击一般要综合采用各项先进技术。

  ④持续性:从攻击持续时间来看,APT 攻击将按计划逐步推进,没有固定的攻击开始和完成时间,攻击完成以达到攻击目的为原则。APT 攻击一般时间跨度较长。

  ⑤隐蔽性:在没有发布攻击任务时,攻击者一直潜伏收集信息。有的攻击行为还会在得手后,销毁证据,不留痕迹,为追踪取证制造困难。

1.3 防御挑战

  A(Advanced)难题:即高级入侵手段带来的难题。相比传统攻击手法,APT攻击具有单点隐蔽能力强、攻击空间路径不确定、攻击渠道不确定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基于特征匹配的边界防御技术难以施效。

  P(Persistent)难题:即持续性攻击带来的难题。典型的APT在攻击时间上具有长持续性,一旦入侵成功则长期潜伏,寻找合适的机会外传敏感信息,而在单个时间点上却无明显异常,使得基于单个时间点的实时检测技术难以应对。 

2. 网络杀伤链模型与ATT&CK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网络空间威胁的框架。ATT&CK以网络杀伤链框架为基础方法,采用攻击者视角对离散威胁事件形成整体性分析。Pre-ATT&CK对应杀伤链的前两阶段;企业ATT&CK对应杀伤链的后五阶段。

  区别:网络杀伤链框架的抽象层次较高;ATT&CK很好地弥补杀伤链的高层抽象、IOC以及特征之间的高度落差,对于攻击行为进行分类和特征化,让攻击防御不再基于琐碎的观测点,而是针对性解决威胁框架在战术技术层面上实践实用的问题。

 

  

posted @ 2024-06-10 22:55  无事闲逛  阅读(11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