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历史可分为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
1、第一台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重量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在ENIAC尚未投入运行前,冯·诺依曼就已开始着手起草一份新的设计报告,要对这台电子计算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他把新机器的方案命名为“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英文缩写译音是“埃德瓦克”(EDVAC)。1945年6月,冯·诺依曼与戈德斯坦、勃克斯等人,为埃德瓦克方案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洋洋万言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现代电脑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报告明确规定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并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大大方便了机器的电路设计。埃德瓦克方案的革命意义在于“存储程序”──程序也被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部,以便电脑能自动依次执行指令,再也不必去接通什么线路。
  人们后来把根据这一方案思想设计的机器统称为“诺依曼机”。自冯·诺依曼设计的埃德瓦克始,直到今天我们用“奔腾”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大大小小千千万万台计算机,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掌心。
在这个意义上,冯·诺依曼是当之无愧的“电脑之父”。
2、计算机的历史可以分为5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用光屏管或汞延时
电路作存储器,输入域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片或纸带,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因此这一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由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础器件,用磁芯或磁鼓作存储器,在整体性能上,比第一代计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程序也相应的出现了,如Fortran,Cobol,Algo160等计算机高级语言。晶体管计算机被用于科学计算的同时,也开始在数据处理、过程控制方面得到应用。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1)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主存储器也渐渐过渡到半导体存储器,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由于减少了焊点和接插件,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在软件方面,有了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人机会话式的Basic语言,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14)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功制作并用于计算机硬件生产过程,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集成更高的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内存储器,发展了并行技术和多机系统,出现了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软件系统工程化、理论化,程序设计自动化。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领域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第五代计算机指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它具有推理、联想、判断、决策、学习等功能。计算机的发展将在什么时候进入第五代?什么是第五代计算机?对于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了。IBM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已经研制出一款能够模拟人脑神经元、突触功能以及其他脑功能的微芯片,从而完成计算功能,这是模拟人脑芯片领域所取得的又一大进展。IBM表示,这款微芯片擅长完成模式识别和物体分类等繁琐任务,而且功耗还远低于传统硬件。值得注意的是,它并非想要用新的芯片取代原有的计算机芯片。IBM在其网站上介绍,传统的计算机关注语言和分析思考,而神经突触核心能够解决感知和形状识别的问题,它们分别像人类的左脑和右脑一样;而IBM接下来想要做的,就是让“左脑”和“右脑”连接起来合作,形成一种新的“整体计算智能”。从这个说法上来看,传统的芯片擅长大量的符号运算和数字处理,而神经突触核心的优势在于多感官和实时传感器数据处理。比如,Modha曾经表示,团队正在开发一种头戴设备,能够帮助盲人感知外部环境;而这一次IBM称,经过实验测试,这种芯片可以在录像片段中检测人、汽车、卡车和公共汽车,并识别出了它们。这其实就是依靠神经突触核心来完成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现在的智能社会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会三位一体化。新世纪的计算机将把人从重复、枯燥的信息处理中解脱出来,从而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给人类和社会拓展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时,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未来计算机。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及硬件功能结构
1、计算机系统组成
- 
硬件:完成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功能的设备 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 
- 
软件:是硬件的功能能够实施 操作系统、浏览器、office、QQ、LOL、绝地求生 
2、硬件介绍
运算、控制、存储、输入、输出
- 
CPU: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相当于人类的大脑。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 控制器
- 存储器
 目前CPU经过多年的发展,里面的构造更加的复杂多样,包括寄存器、时钟、缓存等其他部件。 
- 
CPU的性能指标 主要就是看主频:例如:AMD 5600x 3.7GHz; 核心数、线程数 

目前留下的品牌:
1、Intel
2、AMD
- 
CPU频率 1Hz=1秒钟处理1次 K=1024 M=1024K=1024x1024 G=1024M=1024x1024K=1024x1024x1024 T = 1024G = 1024*1024*1024*1024 P = 1024T = 1024*1024*1024*1024*1024 
- 
存储 主存设备包含RAM和ROM - RAM(内存)
 俗称—内存条; 作用——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需要把相应的程序、数据放在主存中。举例子:双击打开QQ,那么QQ这个程序本身用到的图片、文字、资源等都会加载到内存中去,以便CPU能够随时使用。另外就是我们需要打开多个软件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 存储、读取速度比较快 断电及丢失 常见品牌:金士顿、三星、芝奇、海盗船、威刚等 - ROM(主板自带芯片存储)
 存储一些系统所需的相关数据,启动配置等等。 
- 
硬盘 外存设备固态硬盘、机械硬盘。主要用于存储较大文件、资源、数据,永久保存。 - 
SSD(固态硬盘) 接口类型的SATA、SATA Express、mSATA、PCI-E、M.2、U.2 读写速度快、价格贵;品牌:三星、西部数据、金士顿 
- 
机械硬盘 接口类型 IDE、SATA、SCSI、SAS、FC. 读写速度较慢、价格便宜 品牌:西部数据 
 
- 
- 
显卡 核心显卡,CPU自带. 独立显卡—— 专业作图人员,专业显卡。 游戏玩家常用显卡分为N卡、和A卡; 越贵越好。 
- 
主板 传输纽带,把所有相关的硬件设备,连接起来,共同工作. 供电稳 \ 接口丰富 \ 质量好 \支持接口对应 
3、输入设备
- 键盘
- 鼠标
- 摄像头
- 扫描仪
- 手写板
- 游戏手柄
大数据程序员的工作环境特点:
1、需要同时运行虚拟机、编程工具、平台程序
2、需要计算分析大量的数据
3、需要安装各种工具、软件、系统
4、需要查看各种文档、数据、文件等资料
综上所述,如果你是一个大数据程序员,你会选择什么样配置的电脑呢?怎样才能性价比最好?
搜索互联网内容,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