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你天天忙,问题却越来越多?用“系统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看看

引言

大家在平常工作或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 工作忙成狗,天天加班,KPI 是达标了,升值加薪的事却没你份儿?

  • 为了让娃儿学习好,天天盯着,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结果娃产生逆反心理,上课更听不进去了。

为啥会这样?为啥明明工作认真,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常常达不到心理的标准,有时让问题变得更糟糕。

别急着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也别总怪自己“点背”,很可能,你缺了一种思维方式 -- 系统思维

我们很多人习惯用一种“线性思维”看世界,从 A 点到 B点是一条直线,但真实的世界,它可能往往不是一根直线,而是一张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网。

线性-网状

更复杂系统:

更复杂系统

想要看懂这张网,就要用 系统思维 的方式来思考。

那什么是系统思维?说白了,它就是一种 “整体、要素和关联” 的思维方式。你会问,看着还是很玄乎啊。别急,下面解释。

想要搞明白系统思维,就要先搞明白什么是系统?

啥叫系统?通俗理解就是一推互相关联的东西凑一块,为了实现某个功能,就是个系统。

比如我们人体就是个系统,有各种器官、骨骼、肌肉等这些 “要素” 构成。他们之间通过神经、血管这些“连接”,相互配合,最终实现 “活蹦乱跳” 的我们。

再比如你开的汽车也是个系统。发动机、轮子、方向盘是要素。你踩油门,发动机转速提高,车子加速,这就是要素之间的连接在起作用。

理解系统思维,关键在于看清系统有多少个“要素”(零件),在于看清要素之间是怎么 “连接”的,这些连接又是怎么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整个系统的行为。

线性思维的人,出了问题,总想找一个“罪魁祸首”。比如一支球队输了球,球迷就骂前锋是“软脚虾”。但用系统思维看,可能是中场组织不力,后防跟纸糊的一样,整个攻防体系都出了问题,最后那个前锋只是背锅的。

简单来说,用 系统思维思考的要点

  • 看见整体,而不仅仅是部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 看见关联关系,而不仅仅是要素(事物)。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流程、信息流、反馈)决定了系统的行为。

  • 看见变化的模式,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快照。系统在变化,因果关系常常是循环而非线性的。

  • 看见系统结构,系统的内在连接方式(结构)是理解其行为模式的基础。

  • 目的性,系统通常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目标而存在的。

系统思维的定义

什么是系统思维(比较官方一点的定义):

把事物看成由一堆相互连接的“零件”(要素),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功能),在一个特定环境里,通过互动、反馈(正反馈越搞越大,负反馈往回拉)不断运作的整体(系统)。 关键点在于,整体会蹦出单个零件没有的“新属性”(涌现性)。

这里 “正反馈”,也叫 “增强回路”。它使变化被不断放大,产生"滚雪球"效应,导致系统加速增长或加速衰退。比如,银行里的存款越多,产生的利息就越多,从而使存款进一步增多。

这里 “负反馈”,也叫 “调节回路”。它会试图抵抗变化,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使系统朝向一个目标状态。比如,人体感到热了会出汗,出汗蒸发会带走热量,使体温下降到正常水平。

反馈回路(正反馈、负反馈)会受到系统约束。

系统思维概念关键要素

系统思维-要素

系统思维-连接

系统思维-增强回路

系统思维-调节回路

系统思维-涌现性

系统思维-边界

上面的定义有点小复杂,不那么好理解。还是拿人体来举例说明:

  • 零件(要素): 心肝脾肺肾、骨头、肌肉、神经、激素、细菌(对,它们也算!)。
  • 连接: 神经信号(老板指令)、血液运输(物流)、激素调节(微信群通知)、肌肉拉骨头(执行层干活)。
  • 目标(功能): 活着,活蹦乱跳,最好还能思考人生。
  • 环境: 空气(可能带PM2.5)、你吃的火锅烧烤、老板给你的KPI压力、隔壁老王带来的焦虑。
  • 涌现性: 单个心肌细胞不会跳广场舞,单个神经元不会写情书,但它们组合起来,就能让你追剧、搬砖、甚至琢磨我这篇文章写的是啥。
  • 反馈: 吃多了血糖高(信号)-> 胰岛素出动(行动)-> 血糖降下来(结果)。这是个“负反馈”,维持稳定。但如果胰岛素罢工(或者你一直胡吃海塞),就变成“正反馈”恶性循环:血糖越来越高 -> 身体越来越垮 -> 恶性循环。

生活中工作中,怎么用?

说了半天理论,这东西在生活中到底咋用?举几个例子说明下。

关于个人成长学习

比如很多人想提升自己,线性思维是 “我要去买课学习” “我要去读书”,把学习知识当成了一个 “点”。

系统思维让你把 “个人成长” 看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至少包括输入(学习)、处理(思考和实践)、输出(分享出去、去解决问题)。

成长学习循环图

成长学习循环图-输入-思考-输出

很多人学习只有“输入”,天天看书上课啥的,成了知识的 “仓鼠”,屯了一大推,但是从不 “处理” 和 “输出”,最后时间一长,啥也没学到。

完整的个人成长学习,必须是有个完整的循环回路。你学到一个新知识(输入),要去思考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处理、连接),然后可以去尝试写文章输出,或者解决一个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哪里没搞懂,又会变成新的 “输入” 需求,驱动你去学得更深。

这才是 “学习” 这个雪球该有的滚动方式。

关于家庭关系

最典型的就是管孩子。为啥很多家庭,父母越管,孩子越叛逆?

因为很多父母把教育看成一个线性过程:“我骂你,你就得改”。

但家庭是个复杂情绪系统。你一回家就板着脸,对孩子大吼大叫(输入),整个家的氛围就变得紧张压抑。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他的 “安全感” 调节回路就失灵了,为了自我保护,他要么变得沉默寡言,要么就用叛逆来反抗。你的 “吼叫” “打骂” 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创造了一个 “紧张 → 叛逆 →更紧张 → 更叛逆” 的恶性增强回路。

系统思维的父母会怎么做?

他们会先调整系统的 “氛围”,创造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他们会去调整 “连接” 方式,用沟通代替命令,用倾听代替说教。他们知道,只有孩子这个 “要素” 在系统里感到安全和被尊重,他内在的 “自我成长” 调节回路才能正常工作。

关于你的工作

为啥你总是在救火,永远有做不完的紧急任务?

因为你的工作系统里,可能有个 “治标不治本” 的回路在作祟。

比如,客户来投诉一个问题(警报),你赶紧花一天时间给他解决了(治标)。
但你从没想过,为啥总有客户投诉这个问题?是产品设计有缺陷?是操作说明不清晰?还是销售人员夸大了宣传?

你只解决了那个客户的问题,但产生问题的那个 “系统漏洞” 还在。于是,过几天,另一个客户又会因为同样的问题来投诉。你就成了一个永不停歇的 “救火队员”。

一个有系统思维的职场人,在“救火”之后,一定会多问一句:“我该如何优化一下我们的工作流程/产品设计/沟通方式,让这个火下次不要再烧起来?”

他会去推动建立一个 “问题复盘” 的调节回路,从根源上修复系统。这样的人,一开始可能看起来有点 “慢”,但他会让整个团队、整个公司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高效。这种人,才是一个公司里真正有价值的人。

使用系统思维六步法

第一步:改变视角 - 从 “孤立事件” 到 “完整系统”

思维模式的切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当遇到问题时,不要只看表面的 “事件”,而是要把它看成一个反复出现的 “模式”,并尝试定义出背后的 “系统”。

操作:

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让我头疼的问题,是第一次发生,还是一个反复上演的剧本?”
如果它反复上演,就给这个 “剧本” 背后的系统起个名字。

思维模式的切换,关键的一步。

第二步:绘制清单 - 找出系统里的所有 “要素”

清单法,把你能想到的、所有参与这个系统的 “零件” 都找出来。不要评判,尽可能多的罗列。

操作:

拿一张纸或打开一个文档,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写下所有“谁和什么东西参与到了这个问题中?”

第三步:连接关系——画出要素间的 “因果链”

这是系统思维的核心。思考这些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用简单的箭头(→)来表示 “A导致B” 或 “A影响B”。

操作:

看着第二步的清单,两两对比,问自己:“这个要素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另一个要素?” 把这些关系像画一张蜘蛛网一样连接起来。

第四步:识别回路——找到问题的“引擎”

在第三步画出的关系网中,寻找闭合的 “环路”。这些回路才是驱动问题反复出现的真正“引擎”。重点识别两种回路:

  • 增强回路(滚雪球):让事情越演越剧烈。
  • 调节回路(踩刹车):本应维持平衡,但可能已经失效。

操作:

顺着箭头走,看看能不能走回起点。如果可以,你就找到了一个回路。然后判断:这个回路是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增强),还是在试图修复问题(调节)?

第五步:寻找杠杆——发现“四两拨千斤”的干预点

解决方案不是随便找的。系统中最有力的改变,往往来自于那些能 “撬动” 整个系统的杠杆点。不要去修补那些最显眼但最无力的环节,要去改变系统的结构或规则。

操作:
审视你的系统图,问自己:“改变哪个要素、哪条连接、哪个流程或哪条规则,能让整个系统(尤其是那个恶性回路)发生最积极的连锁反应?”

第六步:实验和观察——小步快跑,持续迭代

系统是活的,它会对你的干预做出反应,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反应。所以不要试图一次性完美解决,而是采取科学实验的态度。

操作:

  • 选择一个“高干预点”,进行一个小小的、可控的改变。

  • 持续观察这个改变给系统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 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或引入新的改变。

通过这六个步骤,你可以把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或事情,从一团乱麻的感性烦恼,变成一张清晰的、可分析、可优化的系统图,并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结语

希望你们可以通过这六个步骤,把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威力发挥出来。

posted @ 2025-07-07 21:33  九卷  阅读(29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