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最近作业的总结
1.前言:Java第一阶段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在第一次阶段学习中有了不少收获和感悟,所以通过这篇博客来总结一下这个阶段的一些问题和经验。三次作业是为循循渐进的关系,是为了方便于学生初步理解并开始简单的接触java类课程知识。
2.作业过程总结:
前三次的情况为循循渐进的迭代关系,由最初的运行所给的代码,然后为进行简单小程序的使用,最后是基础方法的运用。第一次作业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和C语言的只是衔接,题目都还是那些熟悉的题目,只不过我们换了一门语言,以前是C语言,而现在是java。让学生能够体会到java语言的优点。难度也十分低,让我们能够很好的熟悉Java的基础操作。第二次则开始慢慢上了一点难度,开始做判断闰年的题目,计算日期,计算星期,一元二次,已经慢慢开始面向实际的问题。第二次作业虽说难度高了点,但是只要思路正确,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第三次作业,就有点让我焦头烂额了。首先虽然只有四道题,但是每道题都上了难度,相比于前两次作业,这次是最难的。虽然和第二次作业的题目比较类似,但是加入了类的概念。我们在对新概念的掌握上就不再那么得心应手。不同类之间的调用,和面向过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样使代码的效率提高了许多。在第三次作业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向同学请教,在网上查找资料,最后攻破了这次作业。但仍然不太熟练。
C语言和Java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是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一个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第三次作业可以说是第二次的升华。因为第一二次比较简单,所以还没遇见什么问题。但是到了第三次就比较困难了。可以说,第二次作业是为第三次作业打基础,第三次作业才是考验实力。第三次作业第一题,一元二次方程,和第二次不一样的是,这次用的是类与类之间的联系来达到目的,涉及到了私有属性的设定。第二题则是升华第二次作业的那道日期题。更全面的完善了程序的功能。
第三题和第四题,我们开始正式的进入了面向对象的设计。他们都是类的聚合,只不过是两种不一样的方式。相比于前两道题,他们在难度上又有一个飞跃。所以在完成这两道题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卡壳,知识的熟练度,掌握度也不够高。像面向对象语法,我现在还不太熟悉怎么去运用。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自己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比如返回字符串,在C语言中就很简单的将字符串改成字符数组返回数组名就完事儿了,但是在Java却行不通。这就会就得让我去想办法。
在写作业中,我会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经常会少打一些必要的组成部分,导致最后编译错误。还有一些逻辑错误,我觉得这个是最烦人的。因为编译错误系统会有提示,但是逻辑错误就比较难找了。往往会摸不着头脑。
我觉得写代码这种事情还是得小心细致才行。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程序设计心得
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的比较:面向过程就是比较机械化的一步一步有函数来实施,然后解决问题。C语言就是这样的。面向对象就是对一个对象的具体描述,又开放又闭塞,扩展开放,更改封闭。主体是围绕对象展开的。两者是有截然不同的差别。
学好这门课,比较重要的是编程思维。这个并不是指你的技术高超,而是你得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你得滤清事物之间的关系,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完成自己的编程。而不是上来就胡乱的开始乱写一通。最后发现自己的代码毫无逻辑。
4.测试的理解与实践
对于测试我想说的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通过测试我们可以让代码变得更加的严谨和完善。
虽说现在eclipse有这个功能,但是我们得得到了真确的结果才能知道。这样往往会搞崩一个人的心态。写pta就必须测试点和pta的一致。
如果让我设计测试用例,我会对边界值进行测试;对非法输入进行输入;最大值最小值的检测;转折点;中间点。
5.课程收获
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使得对对象和类有了更多的理解。写代码还是得把心静下来,不然毛利毛躁的真的会出很多问题。平时要多看看那些大神的代码,学习学习人家的高级写法,如何使自己的代码更规范,逻辑性更强。
- 对课程的建议
老师讲课很厉害。上课可以多讲讲题,然后课堂作业可以稍微少一点,因为我们想听到更多例子。然后pta的作业希望老师可以多评讲一下,有些问题我们可能没有明白。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