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策略

什么是优秀的测试用例?

      数量越少,发现缺陷越多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策略:

      1. 用例设计(思路)

         强调的是,测试方法

      2. 测试步骤化

         这里不是说将测试的每个步骤都进行详细的描述,而是将那些通过测试步骤的调整会出现缺陷的地方作为重点关注的测试步骤

      3. 用例流程化

         该过程完全依托于业务流程图。每个分支就是一条支流,通过业务端发起的请求,都会流向一条支流,而流程化就是将这些分支梳理为测试场景,通过覆盖测试场景来覆盖业务逻辑。

 

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

       1. 明确原始需求

          原始需求,指的是客户的需求。通过需求文档说明来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

       2. 拆分原始需求

          在需求测试阶段,如果按照需求测试策略对需求梳理一遍之后,对于所有的需求点应该都已经很清楚了,将这部分的需求点罗列出来,就可以作为较粗略的需求测试点

       3. 梳理业务逻辑

      现在比较多的前端业务都来源于接口所返回的数据,前端最多的时候也就是根据返回数据做一些响应的显示和计算,所以如果对页面设计测试用例,那么需要关注接口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页面的影响,而接口本身的测试则要归纳到接口测试用例设计环节。

      接口没有返回数据时,页面如何处理;

      接口返回的参数不完整,比如返回包有list结构,此作为前台展示列表数据的依据,但是list为空;

      接口返回包中没有需求的参数名称

      这个地方有一个原则,需要注意,即前后端分离和前后端测试集合。

      前后端分离,有专门的接口测试人员来保证接口功能的正确性。此时作为前段测试人员,只需要保证接口返回数据正确时,页面显示正确;接口返回数据异常时,页面显示正确;调用接口的数据正确即可;

      前后端半分离,接口也做测试,但是是使用自动化工具,保证基本的参数正确性与通畅性,而对于接口的逻辑需要前段配合测试。

      此时作为前段测试人员,就需要了解接口的实现逻辑,如数据的处理逻辑、存储结构等。据此来设计前段测试用例,必要时也要绕开前段,直接调用接口模拟前段测试。

      综上所属,对业务逻辑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业务的结构,在理解了业务逻辑后,补充对应需求点的业务逻辑测试点。

        4. 页面测试和功能测试

            其中,页面测试包括整体界面测试、界面元素测试和控件操作验证等

posted on 2018-01-15 18:54  一个不会coding的girl  阅读(457)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