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封装
1.1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封装
继承
多态
有了封装,才有继承;有了继承,才能说多态。
1.2 面向对象的三大首要特征:封装
什么是封装?有什么用?
    现实生活中很多现实的例子都是封装的,例如:
        手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这些都是外部有一个壳,封装起来保户内部的部件。保存内部的部件是安全的,另外封装了之后,对于我们使用者来说,我们是看不见内部的复杂结构的,我们也不需要关心内部有多么复杂,我们只需要会操作即可。
        
那么封装,你觉得有什么用呢?
    封装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个作用:保证内部结构的安全。
        第二个作用:屏蔽复杂,暴露简单。
        
在代码级别上,封装有什么用?
    一个类体当中的数据,假设封装之后,对于代码的调用人员来说,不需要关系代码的复杂实现,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入口就可以访问了。
    另外,类体中安全级别较高的数据封装起来,外部人员不能随意访问了,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3 封装的引入
Person.java
/*
    Person表示人类:
        每一个人都有年龄这样的属性。
        年龄age, int类型
    我这里先不使用封装机制,分析程序存在什么缺点?
        Person类的age属性对外暴露,可以在外部程序中随意访问,导致了不安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封装。
*/
// 这是没有封装的Person
public class Person{
    // 实例变量(属性)
    int age;  // age属性是暴露的,在外部程序中可以随意访问,导致了不安全
}
PersonTest.java
// 在外部程序中访问Person这个类型中的数据。
public class Person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Person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
        // 访问一个人的年龄
        // 访问一个对象的属性,通常包括两种操作,一种是读数据,一种是改数据。
        // 读数据
        System.out.println(p1.age);  // 读数据(get表示获取)
        // 修改数据(set表示修改/设置)
        p1.age = 50;
        System.out.println(p1.age);
        // 在PersonTest这个外部程序中目前是可以随意对age属性进行操作的。
        // 一个人的年龄值不应该为负数
        // 程序中给年龄赋值了一个负数,按说不符合业务要求的,但是程序目前还是通过了
        // 其实这就是程序的一个bug
        p1.age = -100;  // 改(随意在这里对Person内部数据进行访问,导致了不安全)
        System.out.println(p1.age);  // 读
    }
}
1.4 如何进行封装
第一步:属性私有化(使用private关键字进行修饰。)
第二步:1个属性对外提供set和get方法。外部程序只能通过set方法修改,只能通过get方法读取,可以在set方法中设立关卡来保存数据的安全性。
在强调一下:
    set方法和get方法都是实例方法,不能带static。
    不带static的方法称为实例方法,实例方法的调用必须先new对象。
    set和get方法写的时候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set方法长这个样子:
            public void set + 属性名首字母大写(1个参数){
                
            }
        get方法长这个样子:
            public 返回值类型 get+属性名首字母大字(无参){
                return xxx;
            }
Person.java
// 尝试封装一下
// 不再对外暴露复杂的数据,封装起来
// 对外只提供简单的操作入口。
// 优点:第一数据安全了,第二调用者也方便了。
public class Person2{
    // private表示私有的,被这个关键字修饰之后,该数据只能在本类中访问。
    // 出了这个类,age属性就无法访问了。 
    private int age;
    // 对外提供简单的访问入口
    // 外部程序只能通过调用以下的代码来完成访问
    // 思考:你应该对外部提供几个入口?
    // 思考:这些操作入口是否应该是方法呢?
    // 写一个方法专门来完成读。(get)
    // 写一个方法专门来完成写。(set)
    // get和set方法应该带有static,还是不应该有static, get和set方法应该定义为实例方法吗? 
    // get读年龄,set改年龄,这个读和改都是操作的一个对象的年龄。(没有对象何来年龄)
    // 封装的第二步:对外提供分开的set方法和get方法作为操作入口,并且都不带有static。都是实例方法
    /*
        [修饰符列表]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式参数列表){
        }
        注意:
            java开发规范中有要求,set方法和
                get方法要满足以下格式。
                    public 返回值类型 get+属性名首字母大写(无参){
                        return xxx;
                    }
                set方法的要求:
                    public void set+属性名首字母大写(有1个参数){
                        xxx = 参数;
                    }
            大写尽量按照java规范中要求的格式提供set和get方法。
            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格式来,那么你的程序将不是一个通用的程序。 
    */
    // get方法
    public int getAge(){
        return age;
    }
    // set方法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s){
        // 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设置关卡
        if(ages < 0 || ages > 150){
            System.out.println("对不起,年龄值不合法,请重新赋值!");
            return;  // 直接终止程序的执行。
        }
        // 程序能够执行到这里,说明年龄一定是合法的。
        age = ages;
    }
}   
/*
    java中最难学习的是JavaSE
    JavaSE中最难学习的是面向对象
*/
PersonTest02.java
public class PersonTest0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对象
        Person2 p1 = new Person2();
        // Person的age,彻底在外部不能访问了,但是这难免有点太安全了。
        // age不能访问,这个程序就意义不大了。
        /*
        // 读age属性的值
        System.out.println(p1.age);
        // 修改age属性的值
        p1.age = 20;
        // 读age
        System.out.println(p1.age);
        */
        // 通过“类名.”可以调用set和get方法吗? 不行。
        // 只有方法修饰符列表中有static的时候,才能使用“类名.”的方式访问
        // 错误
        // Person.getAge();
        // 读调用getAge()方法
        // int year = p1.getAge();
        // System.out.println(year);
        // 以上代码联合
        System.out.println(p1.getAge());
        // 改调用setAge()方法    
        p1.setAge(20);
        System.out.println(p1.getAge());
        p1.setAge(-100);
        System.out.println(p1.getAge());  // 对不起,年龄值不合法,请重新赋值!
    }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