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人云亦云的风气实在是不敢恭维,听到看到别人的一些言论多数都是不加验证直接引用。
不过古代的风气貌似也不是特别好,比如《吕氏春秋·察传《吕氏春秋·察传》一篇中乙亥三豸、夔一足、掘井得人的例子。
最近又有了一件事:“韩红内蒙演出讽刺观众随意丢弃哈达遭炮轰(图)”,韩红在海拉尔演出接受观众的哈达后随意放到了地上,又说海拉尔人不热情,照片是假的引起了当地人的公愤。
事实呢?关于评价海拉尔一段我不多说,那是她个人的演出习惯。
问题是在于哈达,很多人无法接受的是韩红把“珍贵的哈达”放到了地上。于是人云亦云,说韩红不尊重民族习惯,怎么怎么样。
我看了那段视频,实在是不能忍了。不是不能忍韩红,是不能忍那些肆意叫嚣的人。
我想说的是那个哈达“珍贵”吗?
/*以下引用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47191.html?fr=qrl3
按蒙古族的礼俗,凡初次相见,必先交换哈达。其长度、质料及敬献的方法,要看受者的身份和自己关系的远近。旧时给王公和佛像献哈达,要双腿跪下,两手高举,举过头顶;对尊者和长辈献哈达,身体略向前倾,两手举过头顶,放到接受者的座前和足下,在敬献的时候,哈达必须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否则,为失礼;对平辈,则将哈达送到对方的手中或腕上;对小辈及下属,则将哈达系在他们的脖子上。
敬献哈达是蒙古人迎来送往、馈赠的礼品,逢年过节和日常往来中必不可少的礼节,献哈达这表情庄重、大方、真诚,他们用这一方式来表达着自己对宾朋的欢迎和爱戴。有的时候献哈达还要吟诵各种吉祥的祝赞词,以渲染敬重的气氛。现在内蒙古的一些旅游区,大都用献哈达的方式来欢迎客人,但是在献法上往往有些出入,比如,把哈达直接套在游客的脖子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与藏俗不同,蒙古族在敬献哈达时一定不挂在脖子上。这种做法是过去宗教界的习俗,不过那也只能给孩童系挂。所以,如果你作为一名游客,一定不要被这种错误的做法所误导,正确地接受蒙古族礼仪,你才会真正领会到它的文化底蕴。
引用结束*/
/*以下引用自http://www.3726.cn/tour/detail/detail.asp?id=18715(藏族献哈达的礼仪 --导游伴游网—学生导游-兼职伴游,专业导游, 业余导游 学生伴游,成都 北京 上海)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 ——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特别有趣的是,藏民出门时也随身带上几条哈达,以备在途中遇到久别的亲戚、朋友时使用。
引用结束*/
按照蒙古或藏族的敬献方法,敬献者敬献的根本就不对,一手拿着鲜花再拿着哈达送上去本身就是失礼的行为;按照蒙古族礼仪,献给韩红的应当算作尊者,本来就应该放到地上;而且献哈达时动作也很随意,随便就套在韩红的脖子上,左边在胳膊的内侧,右边却在胳膊的外侧,这样下去哈达是很容易移动的。韩红试图将右侧的哈达移到胳膊的内侧,但是好像是因为风大的缘故没有成功,于是就连着鲜花一起放到地上。
实际上按照礼仪,敬献者失礼在先,哈达本身就已经不“珍贵”了,韩红像对待鲜花一样对待这条纱巾,也不算过分(把鲜花放到地上不算过分吧,其实应该有工作人员上来接一下,没有接的话通常都是放到地上,或者抛回给观众)。可笑的是一群不懂得礼仪的人自以为是疯狂的叫嚣说韩红不尊重他们,还有一帮人不仔细调查就跟风。
最后一句,我不是韩红的fans,更不是枪手。
不过古代的风气貌似也不是特别好,比如《吕氏春秋·察传《吕氏春秋·察传》一篇中乙亥三豸、夔一足、掘井得人的例子。
最近又有了一件事:“韩红内蒙演出讽刺观众随意丢弃哈达遭炮轰(图)”,韩红在海拉尔演出接受观众的哈达后随意放到了地上,又说海拉尔人不热情,照片是假的引起了当地人的公愤。
事实呢?关于评价海拉尔一段我不多说,那是她个人的演出习惯。
问题是在于哈达,很多人无法接受的是韩红把“珍贵的哈达”放到了地上。于是人云亦云,说韩红不尊重民族习惯,怎么怎么样。
我看了那段视频,实在是不能忍了。不是不能忍韩红,是不能忍那些肆意叫嚣的人。
我想说的是那个哈达“珍贵”吗?
/*以下引用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47191.html?fr=qrl3
按蒙古族的礼俗,凡初次相见,必先交换哈达。其长度、质料及敬献的方法,要看受者的身份和自己关系的远近。旧时给王公和佛像献哈达,要双腿跪下,两手高举,举过头顶;对尊者和长辈献哈达,身体略向前倾,两手举过头顶,放到接受者的座前和足下,在敬献的时候,哈达必须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否则,为失礼;对平辈,则将哈达送到对方的手中或腕上;对小辈及下属,则将哈达系在他们的脖子上。
敬献哈达是蒙古人迎来送往、馈赠的礼品,逢年过节和日常往来中必不可少的礼节,献哈达这表情庄重、大方、真诚,他们用这一方式来表达着自己对宾朋的欢迎和爱戴。有的时候献哈达还要吟诵各种吉祥的祝赞词,以渲染敬重的气氛。现在内蒙古的一些旅游区,大都用献哈达的方式来欢迎客人,但是在献法上往往有些出入,比如,把哈达直接套在游客的脖子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与藏俗不同,蒙古族在敬献哈达时一定不挂在脖子上。这种做法是过去宗教界的习俗,不过那也只能给孩童系挂。所以,如果你作为一名游客,一定不要被这种错误的做法所误导,正确地接受蒙古族礼仪,你才会真正领会到它的文化底蕴。
引用结束*/
/*以下引用自http://www.3726.cn/tour/detail/detail.asp?id=18715(藏族献哈达的礼仪 --导游伴游网—学生导游-兼职伴游,专业导游, 业余导游 学生伴游,成都 北京 上海)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 ——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特别有趣的是,藏民出门时也随身带上几条哈达,以备在途中遇到久别的亲戚、朋友时使用。
引用结束*/
按照蒙古或藏族的敬献方法,敬献者敬献的根本就不对,一手拿着鲜花再拿着哈达送上去本身就是失礼的行为;按照蒙古族礼仪,献给韩红的应当算作尊者,本来就应该放到地上;而且献哈达时动作也很随意,随便就套在韩红的脖子上,左边在胳膊的内侧,右边却在胳膊的外侧,这样下去哈达是很容易移动的。韩红试图将右侧的哈达移到胳膊的内侧,但是好像是因为风大的缘故没有成功,于是就连着鲜花一起放到地上。
实际上按照礼仪,敬献者失礼在先,哈达本身就已经不“珍贵”了,韩红像对待鲜花一样对待这条纱巾,也不算过分(把鲜花放到地上不算过分吧,其实应该有工作人员上来接一下,没有接的话通常都是放到地上,或者抛回给观众)。可笑的是一群不懂得礼仪的人自以为是疯狂的叫嚣说韩红不尊重他们,还有一帮人不仔细调查就跟风。
最后一句,我不是韩红的fans,更不是枪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