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常用术语解释

性能测试常用术语解释

并发:跑道里参加赛跑的人

迭代:每个人跑多少圈

循环:一次迭代里面,反复执行其中一段脚本,就是反复来回跑其中一段跑道

参数值:发请求时候用的数据

参数化:是一种策略,可以根据参数策略获取参数值

定义:将脚本中的特定值用变量替代,该变量值是变化的(注意:这个值是我们自己创建的,不是服务器返回的)。 

参数化的原因,并不是网上说的真实模拟不同用户,真实反应服务器性能,而是:

  数据唯一性(比如注册名不能一样)

  避免数据库查询缓存

思考时间:模拟用户等待的时间

关联:下一个请求入参依赖上一个请求的某个返回值

检查点:判断请求是否成功,一般只有查询请求才加检查点

集合点:同一时刻去发起请求,主要应用场景是秒杀

事务:一般把被测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请求一起定义为一个事务,是人为的测试定义

负载:服务器的繁忙程度,如果一个8c的服务器,每次可以同时处理8个请求,如果请求量大,后面的请求就排队,排队的请求越多,服务器的负载就越高

平均响应时间(art):每个事务的处理时间,从发送请求到接收到响应

tps: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意思是每秒事务数,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以此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

 每个事务包括了如下3个过程:

  a.用户请求服务器

  b.服务器自己的内部处理(包含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c.服务器返回给用户

  如果每秒能够完成N次这三个过程,tps就是N;有时,可能会将多个请求定义为一个事务,那么,完成一次这几个请求,就算一个tps。

QPS:Queries Per Second,意思是每秒查询率,是一台服务器每秒能够响应的查询次数,是对一个特定的查询服务器(比如是读写分离的架构,就是读的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所处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标准。

区别

如果对一个页面请求一次,形成一个tps,但一次页面请求,可能产生多次对服务器的请求(页面上有很多资源,比如图片等),服务器对这些请求,就可计入“qps”之中;

但是,如今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前后端分离的,性能也分为前端性能和后端性能,通常默认是后端性能,即服务端性能,也就是对服务端接口做压测

如果是对一个接口(单场景)压测,且这个接口内部不会再去请求其它接口,那么tps=qps,否则,tps≠qps

如果是对多个接口(混合场景)压测,不加事务控制器,jmeter会统计每个接口的tps,而混合场景是要测试这个场景的tps,显然这样得不到混合场景的tps,所以,要加了事物控制器,结果才是整个场景的tps。

jmeter聚合报告中,Throughput是用来衡量请求的吞吐量,也就是tps

 

 

每秒点击率(数):每秒处理的请求数,而不是用户每秒发送的请求数

场景:设置并发策略,模拟用户使用的场景

分析:场景运行完,生成各种维度的结果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通过模拟大量的虚拟用户向服务器产生负载,使服务器的资源处于极限状态下长时间连续运行,以测试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通过运行一种或多种业务在不同虚拟用户数量情况下,测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否在用户的要求范围内,用于确定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用户数、以及不同用户数下的系统响应时间及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强调系统的稳定性。

 

posted @ 2020-04-13 20:04  那个谁呢  阅读(51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