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2010初体验

也许对很多人来讲,vs2010也许是老生常谈了吧,但对于我来讲,今天还是第一次使用,初夜吗,记录记录,日后也好拿出来咂摸咂摸。

目前vs2010还只是beta2,听ms的人说明年3月份CTP,按照以往习惯,beta2和CTP版本在主要功能上会保持一致性,因此现在摆弄摆弄,也算提前做做准备吧。

区别于vs2008,2010目前有了如下几方面变化

  1. 图标

    图标一改原来红蓝绿黄四种色调,取而代之的蓝与紫。这种图标的设计,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无不体现着MS对用户需求的完美把握,纵观当下流行的产品设计:简洁,大方远胜于华而不实。比如Apple的手机,Thindpad笔记本,Google的搜索框,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是追求简洁,让人看起来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VS2010能够将图标做如上修改,切中了用户需求,总之,对我来说,这个改动,非常有意义。

  2. 启动速度

    MS在2010 series的产品中,着重改善了性能,也许是吸收了Vista的一些经验吧,从Win7开始,MS的产品在启动速度上做了很大的改进。而这点在国内尤为重要,毕竟现在国内大部分用户的PC硬件还远远不如老美用户的强悍,重而笨的产品很难吃的开,Win7的启动速度比Vista快乐许多,而Office 2010同样比Office 2007快很多,VS2010相比Vs2008来讲,在启动速度上,也优秀了不少。做了一下测试,在我的笔记本上,VS2008需要4秒左右能打开到Startpage,而2010在2-3秒内能打开

3. IDE风格设计

Vs2008之前的IDE大部分适应于Windows Xp和Windows 2003,因此界面风格上比较

简陋,Vs2008的整体风格却又介乎在Vista和Xp之间,总体也没有特别大变化,初次

安装2010便能发现,它有些耳目一些。图标的算是一部分细节,其次在启动画面上,

2010采用了更有吸引力的不规则图形:波浪线条的设计,显得界面更加柔和。

图中底色蓝色为我桌面。

4. 开始页

与VS2008相比,10的Startpage显得更加大方,简洁,也更加突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将Team Foundation Server放到了该页非常显眼的位置。这里面也给我们一些启发,如果想在一个界面显示同样或者更多的内容,还能让界面显得简洁大方的方式是采用Tag。

5. 新特性

 初次体验嘛,还不能对2010的新特性有详细全面的把握,只是提提2010中几种新技术。

每次IDE的变化都宣示着语言的重大变革,本次也不例外,.Net Framework从3.5升级到了4.0,和Vista类似,3.5估计当初也是被定位到一个中间试探性的框架的,4.0会显得更加成熟。

下面谈一下.net framework 4.0的一些新特性

  1. 兼容性和部署上

    低版本的Application能够运行于.net framework 4.0,同时4.0还新增一个非常好的新特性:In-Process Side-By-Side Execution,通俗的说就是在一个进程中,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版本的组件,如2.0和3.0版本的能够在一起运行。

  2. 并行计算

    2010增加了命名空间System.Threading.Tasks,通过该空间下的类能轻易地实现 多线程编程。

  3. 诊断和性能

    .net framework 4.0在诊断和性能上,使得监控级别从Process细化到了Application Domain

  4. 代码约定

    这个新功能对单元测试非常有利,简单的说,这个功能就是给代码的上下文添加一些前置或者后置的条件。

  5. 自动打包发布Com组件
  6. 动态语言运行时(DLR)

    在4.0种,通过System.Dynamic命名空间,实现了对动态语言的支持。

  7. 新增了两种数字类型:System.Numerics.BigInteger和System.Numerics.Complex
  8. 新增了System.Tuple,我感觉这个东西就像是静态的object[],能创建一些数据的组合,但不限制类型,同时是静态的。
  9. .net framework 4.0 还增加了HttpListener,和TcpListener相似,这个新的类用于创建Http监听服务。
  10. 在Asp.Net和ADO.Net上做了改进
  11. 改进了WPF,WCF和WF.
  12. 同时优化改善了对于64位系统的支持。

 

初次使用vs2010,感觉改变还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些变化也都非常有意义,浅尝则止,以后有更多体会,再分享给大家。

posted @ 2009-12-12 18:30  Robin Zhang  阅读(219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