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练网软考知识点整理-软件维护类型

    系统交付使用后,改变系统的任何工作,都可以被称为维护。与硬件不同,软件系统构建时就包含了变化,软件并不会老化或需要周期性的维护。软件维护是指在软件交付使用之后,直至软件被淘汰的整个时期内,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求而修改软件的活动。软件的维护活动基于“软件是可维护的”这一基本前提。
    软件可维护性
    根据国家标准GB/T 16260.1-2006,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产品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包括纠正、改进或软件对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变化的适应。GB/T 16260.1-2006标准还规定了可维护性的五个子特性:
    (1)易分析性。软件产品诊断软件中的缺陷或失效原因或识别待修改部分的能力。
    (2)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实现包括编码、设计和文档的更改。如果软件由最终用户修改,那么易改变性可能会影响易操作性。
    (3)稳定性。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4)易测试性。软件产品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5)维护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软件维护的分类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软件需要维护的原因是多样的,根据维护的原因不同,可以将软件维护分为以下四种:
    (1)改正性维护。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称为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就称为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这是指预先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通常,预防性维护可定义为“把今天的方法学用于昨天的系统以满足明天的需要”。也就是说,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软件中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
    要注意,国家标准《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1993)将软件维护分为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三种类型。
    更多知识点及相关历年考题请在应用宝找简练,项目忙还想过软考,您需要简练!
    热闹的腊八节带给您满足开心的笑颜,祝节日快乐,幸福无边!
posted @ 2018-01-24 20:07  简练  阅读(36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