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与硅谷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

斯坦福大学硅谷创业精神
1951年,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决定创办在校园创办工业园区,将校园的土地租给当时的高科技公司使用,就被认为是这样一个瞬间。这一决定不仅奠定了硅谷的基础,也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的格局,他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硅谷之父”。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沈志勋教授,SLAC首席科学家

从一排长达一英里的高大棕榈树中驶进来,是一片巨大的椭圆形草地(Big Oval),草地正对面是一组西班牙风情的主四合院,一种明艳的黄色,在阳光下显得明朗活泼,背后是加州粗犷的山脉。

从这个学校正门入口的气势中就很容易看出主人的性格——125年前,加州铁路大王利兰·斯坦福为了缅怀独子(小利兰·斯坦福)的早夭,出资4000万美元(相当于如今的10亿美元)和8180公顷的牧场土地,用于兴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以使加州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接受教育。

“为培养学生的个人成功和人生的直接有用性,为人类与文明促进公共福利,教授法律规制下的自由,灌输爱以及对于追求生命、自由与幸福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尊重……”

老斯坦福在1885年写下的校训,今天读来别有一番意味深长,乍一听还以为是《独立宣言》。很少有大学会这么直白把“个人成功”、“有用”、“幸福”这种词挂在嘴上,但实用主义态度之下,又掺杂着心怀天下的理想主义气质。

老斯坦福是一个梦想家。1852年,28岁的他在东岸的律所不小心被一把火烧了,于是打起包袱到西部来冒险。他曾经做过共和党领袖、加州州长以及美国参议员,还建造了第一条横跨美国东西的铁路——美国太平洋铁路的西部路段。这段铁路要经过内华达的崇山峻岭,犹他州的无人荒漠,要在人们认为毫无可能的地方打通几十座隧道、架设几十座桥梁,还要通过印第安人的聚居地。但即使以这样的远见和魄力,若能穿越百年,站在胡佛塔俯视他当年创建的大学全景:以文理学院为核心,往西是工学院,往南是环境学院,往东是教育学院、法学院。西北是医学院,东北方向是体育学院,恐怕也会感到难以置信吧。

即使在美国,这样全面的院系设置都很罕见。而且,几乎每一个学院都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十分强大。工学院固然在全美排名第一,法学院可以与耶鲁比肩,商学院的排名仅次于哈佛。很难想象,仅仅在50年前,斯坦福还只是一所普通的地区性大学,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加州,整个大学的年度预算只有16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

当历史学家回望过去,总是能找到一些转折点,或者十字路口,一个人或者组织,做出一个关键的决定,抓住或者没有抓住一个足以影响其未来格局的机会。1951年,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决定创办在校园创办工业园区,将校园的土地租给当时的高科技公司使用,就被认为是这样一个瞬间。这一决定不仅奠定了硅谷的基础,也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的格局,他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硅谷之父”。

大多数大学都不认同教授经商,认为商业活动有悖于学术精神。但特曼却认为,赚钱是好事,在硅谷最早上市的三家科技公司,他都担任了董事局的席位。他鼓励教授和学生不仅要在斯坦福进行学术研究,更要将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商业产品,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戴维·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惠普的两位创始人)是第一个响应特曼教授号召的,他们借了几百美元,在车库里发明了他们的第一个电子产品——声音振荡器。

50年后,斯坦福迎来了另一位“硅谷教父”——现任校长约翰·亨尼西。2000年他接任校长之职后,学校的创业气氛变得更浓。斯坦福的公共关系部门宣称,有5000个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斯坦福的创意、教职工或者学生。亨尼西本人恐怕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校长。在一次对学生的讲座中,他直言创业精神是斯坦福大学最根本的精神气质。如果大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大学的围墙之内,而不能取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会阻碍研究者创新的动力。

在采访斯坦福物理系教授沈志勋教授时,他说:“很多人对斯坦福教授的理解,以为他们都开公司,赚很多钱,这是不对的。在这里,每个教授都在挑战科学和技术最高层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自然地出来很多东西,比如专利、技术,然后转化成公司、财富。否则大学与企业有什么区别呢?”

沈教授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9年来斯坦福大学读博士,之后留校任教,目前是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室温超导。“我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叫层展效应(Emergence),就是你把几样简单的东西放在一起,它会突然展现出完全意想不到的复杂现象。比如,你如果把生命的每个元素分开来,是很无聊的,氢、氧……跟水是差不多的。但组合起来,却是这么有意思的生命,有感情,会思考。为什么世界上会出现这么奇妙的现象?”

“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超导只是其中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一旦进入原子层面,你会发现,一般的导体里有很多电子在做单独的事情,而在超导里,所有的电子都在齐心协力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以前认为,这种现象只有在极低温下才可能实现,但现在发现,有可能是在高温下面实现。为什么大自然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怎么样来掌握这个规律?以后怎么样用这个规律?”

“在美国,超导是一个战略的行业。室温超导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做出来,但一旦做出来,它的影响就是革命性的,不会亚于硅对上个世纪的影响。”

“在大学里,就应该做一些超前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想到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这个时候可能会变成技术。比如我们在寻找室温超导的过程,已经发现有一种材料、一种机制,可以产生在高温下收集太阳能的效果。这样就有可能把现在两种非常不同的太阳能技术结合起来,解决现在太阳能再往前走的一些瓶颈问题。”

posted @ 2014-07-03 11:18  剑风云  阅读(116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