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像是一篇软件工程实践总结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2021春软件工程实践 | W班 (福州大学) |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软工实践期末总结 |
| 其他参考文献 | 《构建之法》 |
第一部分:课程回顾与总结
1. 《构建之法》的提问与解答
Q1: 如果能力差距大,结对编程效率会高吗?
A1: 在结对编程的过程中,和我一起绑定的小伙伴是个很强的人,她基础知识很扎实,对新知识也有很强的求知欲,面对我不懂的点,她可以很快的了解并耐心地给我解答。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完成了结对编程。由此可见,虽然能力有所差距,但只要相互支持,积极解决问题,加强沟通,效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Q2: 如何记录PSP?
A2: 在几次实践作业中都有要求填写PSP表格,在我看来PSP表格在项目开发的时间规划中起到了作用。在项目进行中记录PSP表格,可以让人无意识的关注时间,无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完成后的PSP表格记录可以查漏补缺,并对本次项目进行复盘。通过PSP表格可以更好的对每一部分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践中PSP表格的记录上虽然没有非常的严格,但不管在时间进行中记录还是在实践完成后记录,都有不同的功效。
Q3: 如何平衡“同理心”与不同客户需求?
A3: 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确实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这一方面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用户调研,来不断优化软件功能。
Q4: 关于工程师的能力评估
A4: 关于能力的评估,数据确实的最直观的标准,在以后的工作中数据也是公司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把一些无法用数据体现的能力用最终成果的数据表达出来。
Q5: 关于BUG的问题
A5: 游戏的BUG确实是令人头疼,但BUG的修复也是在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虽然好用但属于投机取巧,不太可取。但近期我在玩摩尔庄园手游时发现官方竟然出了所谓的官方卡地图BUG打卡拍照景点的详细攻略,这很令我费解,所以关于BUG是否都该被修复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困惑。
2. 五个阶段的收获
* 需求阶段
在确定需求的阶段确实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甚至在项目开发阶段也有以前未发现的需求被陆续的添加,这一方面确实头疼。尤其是在自己提出需求后因为目前技术跟不上而被拒时,有些挫败(还是太菜了)。
* 设计阶段
最快乐的就是在原型设计时,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风格,并用软件画出来,看到自己想象中的页面被一点点实现,心里也是非常的激动(画图好快乐,连带着编程实现的时候也快乐了不少)。
* 实现阶段
本来以为会非常的混乱,不过幸好我们有一个优秀的PM,大家各司其职,各自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开发,真是又快乐又充实。
* 测试阶段
这是血与泪的教训,一定要与后端沟通好,这个接口什么的一定要确认确认再确认(我哭),可能是因为前期太过顺利(?)因此忽视了这一部分,搞得手忙脚乱的,不过幸好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好耶)。
* 发布阶段
我只在我的小组待到了alpha阶段就被换出去了(可气!),虽然新小组也挺不错的,大家人也很好,但错过了原小组的beta阶段还是很遗憾(换组什么的赶紧取消吧!气呼呼!)。发布阶段就要考虑用户体验的实际感受,项目在不同环境下的突发情况等等(好难)。
* 心得与体会
- 测试真的好难,自己绝对绝对不能测试自己写的内容(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前后端一定一定要及时沟通
- 项目开发一定要预留优化和修复bug的时间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