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之自增自减典型运算(易错)

JavaScript“自增”运算符与表达式

递增运算符(++)是一个一元运算符,该运算符可以将操作数进行递增操作,即每次增加1.递增运算符要求其操作数必须是变量、对象中的某个属性或数组中的某个元素,并且操作数的类型必须是数字型的。

如果操作数类型不是数字型,递增运算符会将其先转换为数字型数据,再进行递增操作。

递增运算符(自增运算符)根据其相对于操作数的位置有两种不同的递增方式。

1. “前自增”运算符

格式:

++a

“前自增”运算符是先将操作数的值加1,再使用操作数的新值参与表达式的运算。

举例:

var a=10, b;
b=++a;

结果:a=11,b=11

2. “后自增”运算符

格式:

a++

“后自增”运算符是先将操作数的值参与表达式的运算,等表达式的值被引用之后,再将操作数的值加1。

举例:

var a=10, b;
b=a++;

结果:a=11,b=10

提示:当“++”在a前面时(++a),a加1后再参与表达式的运算;当“++”在a后面时(a++),a先参与表达式的运算,然后再加1。

“++”只对a有意义,可以把(++a)或(a++)看成一个整体,只是一个先加1再参与运算,还是先参与运算再加1的问题。

  // 案例一
  var a = 1;
  var b = ++a + ++a;
  console.log(b); // 结果为5

  var a = 1;
  var c = a++ + a++;
  console.log(c); // 结果为3

  var a = 1;
  var d = a++ + ++a;
  console.log(d); // 结果为4

  var a = 1;
  var e = ++a + a++;
  console.log(e); // 结果为4

   

  // 案例二
  var a = 1;
  var b = ++a + ++a; // ==> 先a=a+1得到a=2;然后2 + ++a,然后是a=a+1得到a=3,最后就是2+3=5 ,此时a的值为3
  console.log(b); // 结果为5
  var c = a++ + a++; // ==> 运算完后a的值为5
  console.log(c); // 结果为7
  var d = a++ + ++a; // ==> 运算完后a的值为7
  console.log(d); // 结果为12
  var e = ++a + a++; // ==> 运算完后a的值为9
  console.log(e); // 结果为16

 

JavaScript“自减”运算符与表达式

递减运算符(自减运算符)根据其相对于操作数的位置有两种不同的递减方式,即前自减后自减

  运算方法同上,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posted @ 2017-02-17 19:32  江峰★  阅读(21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