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商业化社区【转】

 “社区研究里正在进行一个小调查:你最看好国内哪些社区?。我看好蚂蚁。并非因为蚂蚁现在已经展现出优异的特征,而是它的一些商业化基因我很认同。
 
从创业角度考虑,我对“商务化社区”或“社区的商业化改造”非常感兴趣,近期的思考多集中于此。
心目中,一个理想的商业化社区起码拥有以下特征:
1.规模化经济结构
许多社区都能赚到钱,但盈利规模太小,跟小商小贩没区别,从模式上看不到放大的空间。我认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商业性社区,首先必须有支持规模化经济的结构。
注意不是“规模化”,而是“规模化经济”。收益量级的提升,是如何实现的?
2.与经济建设相匹配的政治和文化结构
思践的文章谈得很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区的文化气氛、权利结构等,都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之和谐匹配。
3.跟国民经济发展共振
我们要跟随大势,跟随国民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部分。国民经济发展的频道很丰富,我们要挑选哪个频道进行共振?
 
从规模化经济结构这个角度,首先需要考虑钱从谁那里来的问题,其次是收益的效率和容量问题。
钱从谁那里来以及通过什么流程来的问题,很容易把人问倒,我自己的一些念头,就是卡在这个问题上。价值贡献者和商业获利者之间的关系理顺不容易,流程要走通也不容易。
收益效率有很大开拓空间。我们不只广告一种媒体式收益方式,渠道式、平台式收入如何(参见社区琢磨(二):三种商业模式)?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社区与电子商务的直接结合,虽然电子商务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很弱,消费人群还很窄,但相比于广告的可怜收益,直接电子商务似乎收益效率可以高得多。即使是广告,也还存在很大的细分空间,社区与其他媒体的区别,在于用户对社区的情感信任、人和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模式、个人信息的暴露和可跟踪,这些都可以计算在广告提升空间里。
收益容量受社区结构约束,决定了社区的商业规模能走多远。例如一般的论坛广告版面和展现形式有限,就象城市中央区的靓铺一样,虽然贵,总量却有限;而蚂蚁那样的开放性结构,就象不断延伸的城市化新地带,随着地面升值,未来潜力无穷。
 
从“与经济建设匹配的政治和文化结构“角度,最难的是社区文化的塑造。
商业性社区在文化上与传统社区有什么区别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户存在商业共识。例如,在淘宝社区,发贴人和顶贴人都有其商业目的,人人都明白这种商业目的,在享受楼主贡献的知识的同时,我们接受了其中的软性推广动机。社区居民商业共识的形成,对于许多存在已久的传统社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当然我们未必要改变原来的社区,也可以以原来的社区为基础进行流量导引,引向新型的社区。
挑战不仅仅在共识的形成,还在气氛的建立。如同麦田介绍的,孔夫子的商业气氛就和豆瓣有显著区别(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每个社区都需要建立商业性气氛,没有这样的气氛照样可能实现商业效益,主要还是看社区定位)。气氛也不仅仅是指商业气氛,还包括健康和谐的社会气氛,这样的气氛对于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蚂蚁社区用户行为公约(讨论稿),有其商业上的价值。
在社区文化的商业性融合上,我们必须重视尺度、平衡的问题,需要试验和界定的问题很多。例如,如果我们按用户的行为跟踪对他推送针对性的内容和广告,他也许不会反感,但如果我们根据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IM营销呢?什么情况下用户不觉得隐私受到触犯?是否需要改变用户协议,或者通过特别服务补偿而让用户同意接受某些东西?
有些时候,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表达方式绕开文化改造的难点?例如,是否可以限制为只对点击过相关广告的用户作IM接触,这样他们就理解为点击广告后的反应,而不会出现“被观察”的体验?
 
在以权利结构为核心的政治结构上,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商业性要求。
例如,对一个成熟的区域性的生活社区(我很看好这类社区,认为他们的经济潜力尚远未发掘),如果要更深地引入商业化主题合作,需要对版主层进行怎样的引导和调整?是否能把他们部分转型为社区商业化运作的“部门经理”,而不是游离在社区经济之外?
又例如在蚂蚁,版区的主持人就是版区广告收益的分享者,也许以后还有其他的利益分享机制,有经济利益牵涉其中,他们就不是可以随意任命的版主,赋予和剥夺权益,都需要适当的流程;而与权益相对应,对他们也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假设以后有一些版区负责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可能就希望对社区的走向产生影响,社区是否准备提供这样的“政治”通道?
 
一直在琢磨符合上述三个特征的商业性社区,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新建一个社区,产品设计该怎么做?如果给我一个现有社区,要怎么对它进行改造?
通过“社区研究论坛,通过MSN和QQ,了解到现在不少朋友也在琢磨类似问题。我有一种预感,社区的形态,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突破。

posted on 2006-12-18 15:33  JesseZhao  阅读(630)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