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是什么鬼(责任链)

  • //本文作者:凸凹里歐
  • //本文收录菜单栏:《设计模式是什么鬼》专栏中

 

曾经有这么一些零散的功能节点,他们各自承担各自的义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了更高效,更完整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他们发扬团队精神,互相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责任传递链表,于是责任链模式诞生了。当然,它的结构也不一定非得是链表,甚至可以是树型分叉结构,这要根据业务场景看怎样去灵活运用,但其核心意义是为了处理某种连续的流程,并确保业务一定能走到相应的责任节点上并得到相应的处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想到了工作流吧?对,企事业单位中通常为了完成某项日常任务,通常要制定一些工作流程,按步骤拆分,并组织好各个环节中的逻辑关系及走向,这样才能更高效、更规范地完成任务。

 

根据以上流程图,我们来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公司针对出差报销业务制定审批流程,有三个审批角色分别是员工(1000元权限)、经理(5000元权限)、以及CEO(10000元权限),各审批人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taff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aff(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boolean approve(int amount) {
        if (amount <= 1000) {
            System.out.println("审批通过。【员工:" + name + "】");
            return 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无权审批,请找上级。【员工:" + name + "】");
            return false;
        }
    }

}

  

public class Manag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anag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boolean approve(int amount) {
        if (amount <= 5000) {
            System.out.println("审批通过。【经理:" + name + "】");
            return 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无权审批,请找上级。【经理:" + name + "】");
            return false;
        }
    }

}

public class CEO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CEO(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boolean approve(int amount) {
        if (amount <= 10000) {
            System.out.println("审批通过。【CEO:" + name + "】");
            return 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驳回申请。【CEO:" + name + "】");
            return false;
        }
    }

}

 

好了,审批人们定义完毕,逻辑非常简单缜密,如果超过审批金额最大权限则打回去,开始写申请人客户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mount = 10000;//出差花费10000元
        // 先找员工张飞审批
        Staff staff = new Staff("张飞");
        if (!staff.approve(amount)) {
            //被拒,找关二爷问问。
            Manager manager = new Manager("关羽");
            if (!manager.approve(amount)) {
                //还是被拒,只能找老大了。
                CEO ceo = new CEO("刘备");
                ceo.approve(amount);
            }
        }
        /***********************
        无权审批,请找上级。【员工:张飞】
        无权审批,请找上级。【经理:关羽】
        审批通过。【CEO:刘备】
        ***********************/
    }
}

  

功夫不负有心人,跑了三个地方找了三个人,一万元的大额报销单终于被大老板审批了。然而,大家有没有发现问题?我们走的审批流程好像有点过于复杂了,找这个不行那个不同意,跑来跑去的好像自己有点像是被踢皮球的感觉。此外,如果我们后期要优化完善此工作流程,或是添加新的审批角色进来,那就得不停地修改此处的逻辑,最终的修改结果会是?

 

 

乱了,全乱套了,我们终将被淹没在一堆复杂的审批流程中,跑断腿也找不到门路。这显然是违反设计模式原则的,我们必须进行重构。我们观察此类中的审批逻辑,这显然就是一个链式结构,审批人之间环环相扣,对于自己无法处理的申请,会像被踢皮球似的传给上级,直到某人解决此申请,对员工张飞来说,他只知道自己传球给关羽了,仅此而已。

 

进一步分析,审批人肯定是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的审批逻辑会有区别,所以我们得把这些角色的审批逻辑分开来写,对每个角色的责任范围我们进行定义,我只懂自己怎么审批(责任),我处理不了的我递交给上层(链条),开始重构,先抽象出一个审批人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 审批人抽象类

    protected String name;// 抽象出审批人的姓名。
    protected Approver nextApprover;// 下一个审批人,更高级别领导。

    public Approv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rotected Approver setNextApprover(Approver nextApprover) {
        this.nextApprover = nextApprover;
        return this.nextApprover;// 返回下个审批人,链式编程。
    }

    public abstract void approve(int amount);// 抽象审批方法由具体审批人子类实现
}

  

注意第4行,审批人只认识自己的领导,所以会持有下一级领导的引用,同时第10行的代码用于把领导注入进来。第15行是我们的审批方法了,但每个角色审批逻辑会有区别,所以这里进行抽象,并由具体的审批角色子类去实现,先从员工看起。

 

public class Staff extends Approver {

    public Staff(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rove(int amount) {
        if (amount <= 1000) {
            System.out.println("审批通过。【员工:" + name +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无权审批,升级处理。【员工:" + name + "】");
            this.nextApprover.approve(amount);
        }
    }

}

 

很简单,员工类继承了审批角色类,第9行申明审批权限为1000元,重点在于第13行这里调用了自己上级领导的审批方法,显然这里是自己处理不了的申请单了。大同小异,再重构经理及CEO审批角色类。

 

public class Manager extends Approver {

    public Manager(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rove(int amount) {
        if (amount <= 5000) {
            System.out.println("审批通过。【经理:" + name +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无权审批,升级处理。【经理:" + name + "】");
            this.nextApprover.approve(amount);
        }
    }

}
public class CEO extends Approver {

    public CEO(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rove(int amount) {
        if (amount <= 10000) {
            System.out.println("审批通过。【CEO:" + name +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驳回申请。【CEO:" + name + "】");
        }
    }

}

 

CEO类作为链条的尾巴,也就是最高级别,第12行的越权逻辑会最终拒绝申请单。很简单吧?我们生成一下这个链条,并从员工开始传递申请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rover flightJohn = new Staff("张飞");
        flightJohn.setNextApprover(new Manager("关羽")).setNextApprover(new CEO("刘备"));

        //高层接触不到也没必要接触,直接找员工张飞审批。
        flightJohn.approve(1000);
        /***********************
        审批通过。【员工:张飞】
        ***********************/

        flightJohn.approve(4000);
        /***********************
        无权审批,升级处理。【员工:张飞】
        审批通过。【经理:关羽】
        ***********************/

        flightJohn.approve(9000);
        /***********************
        无权审批,升级处理。【员工:张飞】
        无权审批,升级处理。【经理:关羽】
        审批通过。【CEO:刘备】
        ***********************/

        flightJohn.approve(88000);
        /***********************
        无权审批,升级处理。【员工:张飞】
        无权审批,升级处理。【经理:关羽】
        驳回申请。【CEO:刘备】
        ***********************/
    }
}

这里注意第4行的代码对责任链进行构造(其实这里我们还可以交由工作流工厂去构造完成,读者可以自己实践练习),从员工开始一直到CEO结束。之后的业务就非常简单了,直接递单给员工张飞,审批流程便魔法般地启动了,审批单在这个责任链条上层层递交,最终给出结果。

 

至此,申请人与审批人实现了解耦,我们只需递单送给责任链即可,申请人不必再关心每个处理细节,只需交给接口人张飞处理就妥了。使用了责任链模式后的代码看起来非常简洁,各个角色的责任划分非常明确并且被分开定义到了每个角色类中,再把他们串起来去调用,一气呵成。后期如果再继续添加新的角色只需要添加新角色类并加入链条即可,链条的随意伸缩,灵活的可伸缩性,完美的可扩展性。挂上这条钛合金项链,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就交给你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切勿生搬硬套,还需根据实际需求场景进行灵活运用,就拿工业现代化生产线举例,这个其实也类似责任链模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组装工作是必须经过每个组装节点处理的,从头到尾的全链处理而不能中途退出,读者朋友可以自己写代码练习,实践与思考要相结合并循环往复,二者都非常重要。

posted on 2018-11-13 10:56  Java知音号  阅读(957)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