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java路人

  • 博客园
  • 联系
  • 订阅
  • 管理

公告

View Post

面向对象编程(下)

面向对象编程(下)

关键字:static

类属性、类方法的设计思想

  • 类属性作为该类各个对象之间共享的变量。在设计类时,分析哪些属性不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将这些属性设置为类属性。相应的方法设置为类方法
  • 如果方法与调用者无关,则这样的方法通常被声明为类方法,由 于不需要创建对象就可以调用类方法,从而简化了方法的调用

使用范围:在Java类中,可用static修饰属性、方法、代码块、内部类

被static修饰后的成员具备以下特点:

  1. 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
  2. 优先于对象存在
  3. 修饰的成员,被所有对象所共享
  4. 访问权限允许时,可不创建对象,直接被类调用

在static方法内部只能访问类的static修饰的属性或方法,不能访问类的非static的结构
static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写

单例 (Singleton)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和理论化之后优选的代码结构、编程风格、 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 所谓类的单例设计模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

饿汉式

//懒汉式暂时还存在线程安全问题,讲到多线程时,可修复
class Singleton {
    // 1.私有化构造器
    private Singleton() { 
    }
    // 2.内部提供一个当前类的实例
    // 4.此实例也必须静态化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 = new Singleton();
    // 3.提供公共的静态的方法,返回当前类的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
    }
}
//线程安全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ngleton s1=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s2=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s1==s2);
    }
}

懒汉式

//懒汉式暂时还存在线程安全问题,讲到多线程时,可修复
class Singleton {
    // 1.私有化构造器
    private Singleton() {       
    }
    // 2.内部提供一个当前类的实例
    // 4.此实例也必须静态化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
    // 3.提供公共的静态的方法,返回当前类的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single == null) {
            singl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
    }
}

代码块

  • 对Java类或对象进行初始化
  • 一个类中代码块若有修饰符,则只能被static修饰,称为静态代码块(static block),没有使用static修饰的,为非静态代码块
  • static代码块通常用于初始化static的属性

静态代码块:用static 修饰的代码块

  1. 可以有输出语句
  2. 可以对类的属性、类的声明进行初始化操作
  3. 不可以对非静态的属性初始化
  4. 若有多个静态的代码块,那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
  5. 静态代码块的执行要先于非静态代码块
  6. 静态代码块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且只执行一次

非静态代码块:没有static修饰的代码块

  1. 可以有输出语句
  2. 可以对类的属性、类的声明进行初始化操作
  3. 除了调用非静态的结构外,还可以调用静态的变量或方法
  4. 若有多个非静态的代码块,那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
  5. 每次创建对象的时候,都会执行一次。且先于构造器执行

关键字:final

  • final标记的类不能被继承
  • final标记的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
  • final标记的变量(成员变量或局部变量)即称为常量。名称大写,且只能被赋值一次

抽象类与抽象方法

  • 用abstract关键字来修饰一个类,这个类叫做抽象类
  • 用abstract来修饰一个方法,该方法叫做抽象方法
  • 含有抽象方法的类必须被声明为抽象类
  •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抽象类是用来被继承的
  • 不能用abstract修饰变量、代码块、构造器
  • 不能用abstract修饰私有方法、静态方法、final的方法、final的类

抽象类是用来模型化那些父类无法确定全部实现,而是由其子类提 供具体实现的对象的类

接口(interface)

接口就是规范,定义的是一组规则
继承是一个"是不是"的关系,而接口实现则是"能不能" 的关系
接口的本质是契约,标准,规范
接口(interface)是抽象方法和常量值定义的集合

特点:

  1. 用interface来定义
  2. 接口中的所有成员变量都默认是由public static final修饰的
  3. 接口中的所有抽象方法都默认是由public abstract修饰的
  4. 接口中没有构造器
  5. 接口采用多继承机制

语法格式:

//先写extends,后写implements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implements Interface{ }

接口和抽象类之间的对比

接口和抽象类之间的对比

Java 8中关于接口的改进

  • Java 8中,你可以为接口添加静态方法和默认方法

    • 静态方法:使用 static 关键字修饰。可以通过接口直接调用静态方法,并执行其方法体
    • 默认方法:默认方法使用 default 关键字修饰l;可以通过实现类对象来调用
  • 若一个接口中定义了一个默认方法,而另外一个接口中也定义了一个同名同参数的方法(不管此方法是否是默认方法),在实现类同时实现了这两个接口时,会出现:接口冲突

    • 实现类必须覆盖接口中同名同参数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 若一个接口中定义了一个默认方法,而父类中也定义了一个同名同参数的非抽象方法,则不会出现冲突问题。因为此时遵守:类优先原则。接口中具有相同名称和参数的默认方法会被忽略

内部类(Inner class)

Inner class的名字不能与包含它的外部类类名相同

  • 在Java中,允许一个类的定义位于另一个类的内部,前者称为内部类,后者称为外部类
  • Inner class一般用在定义它的类或语句块之内,在外部引用它时必须给出完整的名称
    • 成员内部类(static成员内部类和非static成员内部类)
    • 局部内部类(不谈修饰符)、匿名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

  • 成员内部类作为类的成员的角色:

    1. 和外部类不同,Inner class还可以声明为private或protected;
    2. 可以调用外部类的结构
    3. Inner class 可以声明为static的,但此时就不能再使用外层类的非static的成员变量;
  • 成员内部类作为类的角色:

    1. 可以在内部定义属性、方法、构造器等结构
    2. 可以声明为abstract类 ,因此可以被其它的内部类继承
    3. 可以声明为final的
    4. 编译以后生成OuterClass$InnerClass.class字节码文件(也适用于局部内部类)

非static的成员内部类中的成员不能声明为static的,只有在外部类或static的成员内部类中才可声明static成员
外部类访问成员内部类的成员,需要“内部类.成员”或“内部类对象.成员”的方式
成员内部类可以直接使用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的数据
当想要在外部类的静态成员部分使用内部类时,可以考虑内部类声明为静态的

局部内部类

  • 内部类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类,在编译之后内部类会被编译成独立的.class文件,但是前面冠以外部类的类名和$符号,以及数字编号。
  • 只能在声明它的方法或代码块中使用,而且是先声明后使用。
  • 局部内部类可以使用外部类的成员,包括私有的。
  • 局部内部类可以使用外部方法的局部变量,但是必须是final的。由局部内部类和局部变量的声明周期不同所致。
  • 局部内部类和局部变量地位类似,不能使用public,protected,缺省,private
  • 局部内部类不能使用static修饰,因此也不能包含静态成员
class 外部类{
    方法(){
        class 局部内部类{
            
        }
    }
    {
        class 局部内部类{
            
        }
    }
}

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不能定义任何静态成员、方法和类,只能创建匿名内部类的一个实例
一个匿名内部类一定是在new的后面,用其隐含实现一个接口或 实现一个类

  1. 匿名内部类必须继承父类或实现接口
  2. 匿名内部类只能有一个对象
  3. 匿名内部类对象只能使用多态形式引用
new 父类构造器(实参列表)|实现接口(){
//匿名内部类的类体部分
}

posted on 2021-01-20 23:58  java路人  阅读(78)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