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一个纯插件式的网络地址簿

Posted on 2007-12-09 23:33  一桶浆糊  阅读(1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一个纯插件式的网络地址簿
 
古往今来,人们在社会交流过程中,逐步积累着自己的社交圈子。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每个人能经常记得并保持长期沟通的交流者(以下称之为“常社交圈子”)其实很少。曾经看过一个学者的调查研究,每个人同时保持长期沟通的人很难超过100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社交圈子里的人总是在不停的变动,有新人加进来,也有旧人退居二线甚至中断交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需要,很多人或者很多职业需要维护一个更大的常社交圈子,必须有一种手段来帮助人们记忆并维持交流者的身份和识别信息,于是名片和各种纸质媒介的通讯录出现了。当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联系人的时候,只要翻开名片夹和通讯录。这是最早的一种维护社交圈子的方式。这种方式我们暂时称之为——个人通信录。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以及网络的发展,人们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社交方式,电话、电子邮件、即时聊天、论坛、博客等等,交流方式几乎每天都在扩展。伴随着交流方式的扩展,通信录也在发生着变化,手机电话本、邮箱地址簿都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交流工具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附属工具。这种方式我们暂时称之为——电子时代的个人通信录。
在电子时代,无论是纸介质的名片夹,还是电子介质的个人通信录,都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容易丢失。多如牛毛的名片很容易丢失、手机容易丢失,即使纯网络的电子邮箱也有密码遗忘或者被盗的危险。在这种前提下,催生了第三代通信录——网络地址簿。邮箱服务商往往都随邮箱一起提供个人通讯录的网络保存服务,从而做到个人通讯录信息永不丢失。也有一些第三方提供商提供不依赖于邮箱的独立的网络地址簿服务。
在前面三代地址簿工具中,都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储存的问题,但是有两个严重影响网络地址簿推广以及用户体验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通讯录必须由个人创建和维护。这是一个烦琐且容易出错的工作,每个人必须填鸭式地填写每个联系人的联系资料,如果你有100个联系人,你需要填写100张表格,这对用户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体验。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你是100个人的联系人,你的资料将会被进行100次相同的填写,如果人更多呢?从社会效率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大量重复的低效率工作。我们非常希望这种重复性的工作只需要被做一次。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常社交圈子的流动变化特性,以及每个人身份、地理位置、沟通方式的流动变化特性,很容易造成个人通信录中的已有信息失效。信息失效意味着:即使这个人仍然是你常社交圈子中的一员,你也希望能跟他保持长期的联系沟通,但你已经无法做到了,因为他很可能已经退出了你的社交圈子,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种情况很可能对你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同样地,我们也非常希望人与人之间不会因为无意识的信息失效导致永久失去联系。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第四代个人地址簿服务诞生了。这种地址簿依然是一种能永久储存的网络地址簿,同时增加了电子名片交换、自动更新的特性。填写每个联系人的信息不再是必须的,用户仅仅需要提供联系人的关键信息(比如手机号码、email),服务器会自动跟拥有该关键信息的联系人沟通,用来获得该联系人的最新资料并反馈给用户,从而达到联系人信息免输入的效果。同时当联系人资料发生变更时,用户能自动获得最新的资料,从而达到联系人信息免维护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重复输入联系人资料的过程已经被服务器代做了,而且不会发生信息无意识失效的情况。每个用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自己的资料(或者叫自己的电子名片)。据了解,国内外已经有多家服务商开始提供第四代个人地址簿的服务,典型的有美国的plaxo公司,国内有蓝玛星际的天启地址簿、kc等多家公司提供类似的电子名片交换服务。
基于电子名片交换的网络地址簿已经发展了几年了,plaxo属于比较成功的一类,其用户已达千万的规模,可惜的是还没有中文版。而国内的服务商至今还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范例。究其原因,并不是服务的吸引力不够,而是不太重视用户体验。这里尝试列举一下使用该服务的过程:
  • 用户下载并安装服务商提供的客户端。
  • 启动客户端,可以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
  • 登录之后,可以浏览和管理个人资料和联系人资料,也包括通过email或手机号码快速添加联系人,从而使用名片交换的服务。当联系人资料发生变动后,能反映到客户端上来。
  • 提供即时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使用客户端跟联系人直接进行文本、语音、视频聊天、传文件、发短信、发邮件等等。
 
从本质上看,这种客户端软件是一种多功能的集成,比如集成了类似Outlook的联系人管理、IM工具、邮件客户端、短信客户端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名片交换功能。表面上这种软件属于一个集大成者,似乎应该有足够多的因素来吸引用户眼球,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原因在于用户根本不会真正喜欢大而全的东西,因为主题不突出,反而造成服务吸引力下降。试想假如微软公司把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完全集成在一起会是什么后果?这里不讨论垄断和商业要素,因为不是所有使用Windows的用户都需要办公软件,或者用户需要的是其它办公软件,这种集成的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集大成的软件在单项功能上往往无法跟专业软件相比拟,例如纯粹的联系人管理和邮件客户端比不上Outlook,IM功能比不上MSN/QQ,所以这种集成会严重分散用户注意力甚至导致用户反感:我已经有了Outlook和QQ,为什么还要给我再来一套同样的功能?要不是你还有自动维护联系人的功能,恐怕早就卸载你了!
基于上述理由,我为蓝玛星际重新开发了“天启地址簿”客户端,并直接把原来的客户端毫不留情地抛入垃圾桶。这种推到重来的做法本来是一个公司的大忌,但蓝玛星际下定决心要把用户体验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甚至不惜牺牲现有的一切成果。
蓝玛星际的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两个要求:
1.         砍掉所有华而不实的功能,仅仅保留核心业务。
2.         地址簿服务要简单实用。简单体现在:不要用户去理解各种专业术语;不要对用户行为造成困扰;不要增加用户的操作负担。实用体现在:地址簿服务不仅仅是给人看的,必须要运用到用户最需要的地方。
 
为了看似简单的两个需求,我简直想破了脑袋。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对新版客户端做了如下定位:
  • 个人地址簿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客户端软件,而应该是被用户随时利用的工具。因此我选择了全插件模式,目前用于Outlook、Outlook Express/Windows Mail、IE浏览器。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我并不要求用户主动打开某个软件才能使用地址簿服务,不改变用户原有的收发邮件的习惯,只要用户使用OL、OE、IE客户端进行邮件管理,我都在背后默默发挥作用。
  • 个人地址簿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出现,不需要的时候绝不对用户产生任何干扰。为了这个原则,我把几乎所有操作都实现成自动化操作,用户不需要手动注册,不需要记忆密码,不需要手工登录、下载、同步联系人资料,甚至不需要手工添加联系人,系统会为用户慢慢积累所有需要的联系人资料。当用户在撰写邮件需要填写收件人的时候,地址簿又能自动出现在用户面前,并能让用户方便地进行选择。唯一一个不能自动操作的功能就是维护自己的个人资料。曾经想过对这个功能也实现自动化,但出于对用户隐私的考虑取消了。另外为了减少用户记忆密码的负担,通过网站登录并管理地址簿的功能也被取消了。
  • 其余跟地址簿不相关的业务被完全取消,比如IM、自动短信等等。
  • 基于隐私和安全的策略完全沿用旧版中成熟的安全机制,并对IE用户添加了更严格的安全检查,避免用户资料的泄露。
针对Outlook和Outlook Express用户,天启地址簿与Outlook联系人、Outlook Express地址簿进行完全实时的同步,用户不再需要维护Outlook联系人和Outlook Express地址簿,只需进行正常的邮件收发,用户会发现联系人资料正在逐步自动积累。
针对IE客户端使用WEB邮箱的用户,天启地址簿将在用户发送邮件的页面中被激活,同时当用户需要修改收件人、抄送人、密送人的时候,天启地址簿将立即展现在用户眼前,用户可以在这里管理和使用所有的资料。
按照上述定位开发的这套新版天启地址簿,使用过程将再简单不过:只需下载并安装天启地址簿,剩下的事情不再需要用户干预。
针对天启地址簿的体验还在进一步的改进中,比如帮助用户理解和使用天启地址簿的交互式帮助。
 
目前的新版天启地址簿已经公开发布,可以在官方网站华军软件园免费下载。
 
胡柏华
20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