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网络基础

摘要:(1)服务器端尽可能使用REUSEADDR。(2)在绑定之前尽可能调用setsockopt来设置REUSEADDR套接字选项。(3)使用REUSEADDR选项可以使得不必等待TIME_WAIT状态消失就可以重启服务器了。 eg:int on = 1;setsockopt(sockfd, SOL_SO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9 22:20 LinuxRookie 阅读(277) 评论(0) 推荐(0)
摘要:(1)函数socket (2)函数bind (3)函数listen (4)函数accept (6)函数conne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9 22:18 LinuxRookie 阅读(584) 评论(0) 推荐(0)
摘要:常用套接字类型<1>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 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数据无差错,无重复的发送, 且按发送顺序接收。<2>数据报式套接字(SOCK_DGRAM) 提供无连接服务。不提供无差错保证,数据可能丢失或者重复,并且接收顺序混乱。<3>原始套接字(SOCK_RAW)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2 22:39 LinuxRookie 阅读(817) 评论(0) 推荐(0)
摘要:(3)字节序 <1>大端字节序 最高的有效位存储于最低内存地址处,最低有效位存储于最高内存地址处。 <2>小端字节序 最高的有效位存储于最高内存地址处,最低有效位存储于最低内存地址处。 保存0x12345678 >内存地址增长的方向 12 34 56 78 大端字节序 78 56 34 12 小端字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2 22:37 LinuxRookie 阅读(250) 评论(0) 推荐(0)
摘要:(1)IPv4套接口地址结构通常也称为"网际套接字地址结构",它以"sockaddr_in"命名, 定义在<netinet/in.h> struct sockaddr_in{ uint8_t sin_len; //整个sockaddr_in结构体的长度 sa_family sin_family;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2 22:34 LinuxRookie 阅读(930) 评论(0) 推荐(0)
摘要:<1>通知接受窗口(rwnd): 预防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超过对方的缓冲区。接收方使用的流量控制<2>拥塞窗口(cwnd): 预防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超过网络所承受的能力。发送方使用的流量控制<3>发送窗口取两者较小值<4>慢启动阈值: ssthresh: slow start threshold<5>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2 07:02 LinuxRookie 阅读(520) 评论(0) 推荐(0)
摘要:(1)应用程序ping会判断发送的是主机名还是IP地址,调用函数gethostbyname()解析主机B,将主机转换为一个32位的 IP地址。这个过程叫做DNS域名解析。 (2)ping程序向目的IP地址发送一个ICMP的ECHO包 (3)将目标主机的IP地址转换为48位的硬件地址,在局域网内发送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2 06:45 LinuxRookie 阅读(660) 评论(0) 推荐(0)
摘要: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链路层:常用协议 ARP(将物理地址转化为IP地址) RARP(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网络层(IP层):重要协议ICMP IP IGMP 传输层:重要的协议TCP、UDP 应用层:用户自定义协议 tftp telnet TCP的特点: (1)基于字节流 (2)面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02 06:43 LinuxRookie 阅读(1072) 评论(1)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