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E模块 面试知识整理

基础概念与常识

Java语言特点

  1. 面向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2. 平台无关性(Java虚拟机实现平台无关性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中安装有不同版本的Java虚拟机,Java程序的运行只依赖于Java虚拟机)Write Once, Run Anywhere(一次编写,随处运行)
  3. 支持多线程
  4. 可靠性(具备异常处理和自动内存管理机制)
  5. 安全性(Java 语言本身的设计就提供了多重安全防护机制如访问权限修饰符、限制程序直接访问操作系统资源);
  6. 支持网络编程并且很方便;
  7. 编译与解释并存;

Java SE vs Java EE

Java SE 是 Java 的基础版本,Java EE 是 Java 的高级版本。


JVM vs JDK vs JRE

JDK(Java Development Kit)由JVM、核心类库、开发工具(java,javac...)组成

JRE(Java Runtime Enviroment),Java的运行环境,由JVM和核心类库组成的。

JVM(Java Virtual Machine),运行 Java 字节码的虚拟机。

JDK、JRE的关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用JDK开发程序,交给JRE运行


字节码及其好处

字节码(扩展名为 .class 的文件)

.java --> javac编译 --> .class -->解释器&JIT--> 机器理解的代码

Java程序转变为机器代码的过程

注意.class->机器码 这一步,若是热点代码,使用 JIT(Just in Time Compilation) 编译器, JIT 属于运行时编译。当 JIT 编译器完成第一次编译后,其会将字节码对应的机器码保存下来,下次可以直接使用;否则通过Java解释器逐行解释执行,这种方式的执行速度会相对比较慢。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经常会说 Java 是编译与解释共存的语言

Java为了便于虚拟机执行Java程序,将虚拟机的内存划分为 方法区、栈、堆、本地方法栈、寄存器这5块区域。同学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 方法区、栈、堆

  • 方法区:字节码文件先加载到这里

  • :方法运行时所进入的内存区域,由于变量在方法中,所以变量也在这一块区域中

  • 存储new出来的东西,并分配地址。由于数组是new 出来的,所以数组也在这块区域。


Java 语言为什么“编译与解释并存”?

高级编程语言分为两种:

编译型编译型语言会通过编译器将源代码一次性翻译成可被该平台执行的机器码。一般情况下,编译语言的执行速度比较快,开发效率比较低。常见的编译性语言有 C、C++、Go、Rust 等等。

解释型解释型语言会通过解释器一句一句的将代码解释(interpret)为机器代码后再执行。解释型语言开发效率比较快,执行速度比较慢。常见的解释性语言有 Python、JavaScript、PHP 等等。

Java 语言既具有编译型语言的特征,也具有解释型语言的特征。因为 Java 程序要经过先编译,后解释两个步骤,由 Java 编写的程序需要先经过编译步骤,生成字节码(.class 文件),这种字节码必须由 Java 解释器来解释执行


Java和C++的区别

Java 和 C++ 都是面向对象的语言,都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但是,它们还是有挺多不相同的地方:

  • Java 不提供指针来直接访问内存,程序内存更加安全
  • Java 的类是单继承的,C++ 支持多重继承;虽然 Java 的类不可以多继承,但是接口可以多继承。
  • Java 有自动内存管理垃圾回收机制(GC),不需要程序员手动释放无用内存
  • C ++同时支持方法重载和操作符重载,但是 Java 只支持方法重载(操作符重载增加了复杂性,这与 Java 最初的设计思想不符)。

基本语法

标识符和关键字的区别

标识符:程序、类、变量、方法的名字,是我们自己取的名字;

,,,,,,,,,,,,,,,,,,,,,,,,,,,,,,,,,,,,,,,,,,,,,,,,,,,,,,,,,,,,,,,,,,,,,,,,,,,,,,,,,,,,,,,,,,,,,,,,,,,,,,,,,,,,,,,,,,,,,,,,,,,,,,,,,,,,,,,,

类名:首字母大写(大驼峰命名)

变量名:第二个单词开始首字母大写(小驼峰命名)

,,,,,,,,,,,,,,,,,,,,,,,,,,,,,,,,,,,,,,,,,,,,,,,,,,,,,,,,,,,,,,,,,,,,,,,,,,,,,,,,,,,,,,,,,,,,,,,,,,,,,,,,,,,,,,,,,,,,,,,,,,,,,,,,,,,,,,,,

关键字: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标识符

Tips:所有的关键字都是小写的。


continue、break 和 return 的区别

  1. continue:指跳出当前的这一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
  2. break:指跳出整个循环体,继续执行循环下面的语句。
  3. return 用于跳出所在方法,结束该方法的运行。

基本数据类型

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Java一共有8种数据类型

6种数字类型。

  • 4种整数型:byte1、short2、int4、long8

  • 2 种浮点型:float4、double8

1种字符类型:char2

1种布尔型:boolean1

注意:

  1. Java 里使用 long 类型的数据一定要在数值后面加上 L,否则将作为整型解析
    • 比如23,它默认就为int类型;如果加上后缀L,则为long类型
    • 比如23.8,它默认为double类型;如果加上后缀F,则为float类型;
  2. char a = 'h'char :单引号,String a = "hello" :双引号。

八种基本类型都有对应的包装类分别为:ByteShortIntegerLongFloatDoubleCharacterBoolean


基本类型和包装类型的区别

  • 用途:除了定义一些常量和局部变量之外,我们在其他地方比如 方法参数、对象属性 中很少会使用基本类型来定义变量。并且,包装类型可用于泛型,而基本类型不可以
  • 存储方式:基本数据类型的局部变量存放在 Java 虚拟机栈中的局部变量表中,基本数据类型成员变量(未被 static 修饰 )存放在 Java 虚拟机的中;包装类型属于对象类型,我们知道几乎所有对象实例都存在于堆中
  • 占用空间:相比于包装类型(对象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占用的空间往往非常小。
  • 默认值:成员变量包装类型不赋值就是 null ,而基本类型有默认值且不是 null
  • 比较方式:对于基本数据类型来说,== 比较的是。对于包装数据类型来说,== 比较的是对象的内存地址。所有整型包装类对象之间值的比较,全部使用 equals() 方法

⚠️ 注意: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位置取决于它们的作用域和声明方式。如果它们是局部变量,那么它们会存放在栈中;如果它们是成员变量,那么它们会存放在堆中。(被 static 修饰,也存放在堆中,但属于类,不属于对象

public class Test {
    // 成员变量,存放在堆中
    int a = 10;
    // 被 static 修饰,也存放在堆中,但属于类,不属于对象
    // JDK1.7 静态变量从永久代移动了 Java 堆中
    static int b = 20;

    public void method() {
        // 局部变量,存放在栈中
        int c = 30;
        static int d = 40; // 编译错误,不能在方法中使用 static 修饰局部变量
    }
}

包装类型的缓存机制

包装类型的大部分都用到了缓存机制来提升性能

Byte,Short,Integer,Long 这 4 种包装类默认创建了数值 [-128,127] 的相应类型的缓存数据,Character 创建了数值在 [0,127] 范围的缓存数据,Boolean 直接返回 True or False

Integer 缓存源码: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 low = -128;
    static final int high;
    static {
        //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
        int h = 127;
    }
}

如果超出对应范围仍然会去创建新的对象,缓存的范围区间的大小只是在性能和资源之间的权衡。

两种浮点数类型的包装类 Float,Double 并没有实现缓存机制。

Integer i1 = 33;
Integer i2 = 33;
System.out.println(i1 == i2);// 输出 true

Float i11 = 333f;
Float i22 = 333f;
System.out.println(i11 == i22);// 输出 false

Double i3 = 1.2;
Double i4 = 1.2;
System.out.println(i3 == i4);// 输出 false

即使两个 float 字面量的值看起来相同,由于浮点数的精度问题,它们可能并不完全相等。

比较两个浮点数的数值是否相等,通常应该使用一个小的容差值来比较它们,而不是直接使用 == 操作符。

Integer i1 = 40; // 自动装箱,等价于Integer i1=Integer.valueOf(40)
Integer i2 = new Integer(40);  // 显式地创建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
System.out.println(i1==i2);

Integer i1=40这一行代码会发生装箱,也就是说这行代码等价于Integer i1=Integer.valueOf(40)。

因此,i1直接使用的是常量池中的对象

而Integer i2 = new Integer(40)会直接创建新的对象
因此,答案是false

记住:所有整型包装类对象之间值的比较,全部使用 equals 方法比较


自动装箱与拆箱原理

  • 装箱:将基本类型用它们对应的引用类型包装起来;
  • 拆箱:将包装类型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
Integer i = 10;  //装箱
int n = i;   //拆箱

装箱调用包装类的valueOf()方法,拆箱调用 xxxValue()方法。

  • Integer i = 10 等价于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10)
  • int n = i 等价于 int n = i.intValue();

注意:如果频繁拆装箱的话,也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装箱操作。

自动拆箱引发的NPE问题


浮点数运算精度丢失及其解决方法

计算机是二进制的,而且计算机在表示一个数字时,宽度是有限的,无限循环的小数存储在计算机时,只能被截断,所以导致小数精度发生损失的情况。

BigDecimal 实现对浮点数的运算,不会造成精度丢失。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需要浮点数精确运算结果的业务场景(比如涉及到钱的场景)都是通过 BigDecimal 来做的。


超过 long 整型的数据如何表示?

当数据超过 long 整型的范围时,可以考虑使用BigInteger 类型来表示大整数。

BigInteger 内部使用 int[] 数组来存储任意大小的整形数据,但相对于常规整数类型的运算来说,BigInteger 运算的效率会相对较低。

import java.math.BigInteger;

public class LargeIntege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两个大整数
        BigInteger num1 = new BigInteger("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
        BigInteger num2 = new BigInteger("9876543210987654321098765432109876543210");

        // 进行加法操作
        BigInteger sum = num1.add(num2);

        // 打印结果
        System.out.println("Sum: " + sum);
    }
}

变量

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语法形式:成员变量是属于类的,而局部变量是在代码块或方法中定义的变量或是方法的参数;

成员变量可以被 public,private,static 等修饰符所修饰,而局部变量不能被访问控制修饰符及 static 所修饰;但是,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都能被 final 所修饰。

存储方式

如果成员变量是使用 static 修饰的,那么这个成员变量是属于类的(存放在堆中)

如果没有使用 static 修饰,成员变量是属于实例的,而对象存在于堆内存,局部变量则存在于栈内存

被 static 修饰,也存放在堆中但属于类,不属于对象

生存时间:成员变量是对象的一部分,它随着对象的创建而存在,而局部变量随着方法的调用而自动生成,随着方法的调用结束而消亡。

默认值:成员变量如果没有被赋初始值,则会自动以类型的默认值而赋值(一种情况例外:被 final 修饰的成员变量也必须显式地赋值),而局部变量则不会自动赋值。


静态变量作用

静态变量:是被 static 关键字修饰的变量。

可以被类的所有实例共享,无论一个类创建了多少个对象,都共享同一份静态变量,即静态变量只会被分配一次内存,即使创建多个对象,这样可以节省内存。

静态变量是通过类名来访问的,例如StaticVariableExample.staticVar(如果被 private关键字修饰就无法这样访问)。

public class StaticVariableExample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int staticVar = 0;
}

通常情况下,静态变量会被 final 关键字修饰成为常量。

public class ConstantVariableExample {
    // 常量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constantVar = 0;
}

字符型常量和字符串常量的区别

  • 形式 : 字符常量是单引号引起的一个字符,字符串常量是双引号引起的 0 个或若干个字符。
  • 含义 : 字符常量相当于一个整型值( ASCII 值),可以参加表达式运算; 字符串常量代表一个地址值(该字符串在内存中存放位置)。
  • 占内存大小:字符常量只占 2 个字节; 字符串常量占若干个字节。

方法

方法返回值及方法的几种类型

方法的返回值 :获取到的某个方法体中的代码执行后产生的结果!


静态方法为什么不能调用非静态成员

静态方法属于类,而不属于类的具体实例。可以直接通过类名调用静态方法,而不需要创建类的实例。

非静态成员:类的实例成员,包括非静态字段(成员变量)和非静态方法。

public class StaticMethodExample {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staticMetho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 非静态方法
    public void nonStaticMetho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a non-static 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调用静态方法
        StaticMethodExample.staticMethod();// 通过类名调用静态方法

        // 创建类的实例
        StaticMethodExample instance = new StaticMethodExample();
        
        // 调用非静态方法
        instance.nonStaticMethod();
    }
}
  1. 静态方法是属于类的,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而非静态成员属于实例对象,只有在对象实例化之后才存在,需要通过类的实例对象去访问。
  2. 在类的非静态成员不存在的时候静态方法就已经存在了,此时调用在内存中还不存在的非静态成员,属于非法操作。

静态方法和实例方法的区别

  1. 调用方式

    调用静态方法无需创建对象 ,调用实例方法必须先创建对象,使用对象.方法名调用。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method() {
          //......
        }
    
        public static void staicMethod(){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 调用实例方法
            person.method();
            // 调用静态方法
            Person.staicMethod()
        }
    }
    
  2. 访问类成员是否存在限制

静态方法在访问本类的成员时,只允许访问静态成员(即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不允许访问实例成员(即实例成员变量和实例方法),而实例方法不存在这个限制。


重载和重写的区别

重载Overloading:同样的一个方法能够根据输入数据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处理。

方法名必须相同

如果多个方法(比如 StringBuilder 的构造方法)有相同的名字、不同的参数, 便产生了重载。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StringBuilder sb2 = new StringBuilder("HelloWorld");

综上:重载就是同一个类中多个同名方法根据不同的传参来执行不同的逻辑处理。

一般在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为处理一类业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此时用方法重载来设计是很专业的

==============================================================================================================================================================================================================================================================================================================================================================================================================================================

重写Overriding:当子类继承自父类的相同方法,方法名、参数列表必须相同,返回类型应该和父类相同也可以是其子类。

  • 如果父类方法访问修饰符为 private/final/static 则子类就不能重写该方法,但是被 static 修饰的方法能够被再次声明。
  • 构造方法无法被重写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makeSound()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makes a sound");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 重写父类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makeSound() {
        System.out.println("Dog barks");
    }
}

public class 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nimal = new Dog(); // 向上转型
        animal.makeSound(); // 调用的是 Dog 类的 makeSound 方法
    }
}

综上重写就是子类对父类方法的重新改造,外部样子不能改变,内部逻辑可以改变。

方法的重写要遵循“两同两小一大”

  • “两同”即方法名相同、形参列表相同;

  • “两小”指的是子类方法返回值类型应比父类方法返回值类型更小或相等,子类方法声明抛出的异常类应比父类方法声明抛出的异常类更小或相等;

    如果一个对象是父类的实例,那么调用父类方法得到的返回值,一定可以赋值给子类类型的变量。

    如果一个方法抛出某个异常,那么子类方法可以抛出该异常的子类,这不会破坏异常的处理逻辑。

  • “一大”指的是子类方法的访问权限应比父类方法的访问权限更大或相等。

    访问权限有四个等级:public(最大权限)、protected(可以被同一包内的类和不同包中的子类访问)、默认(只能被同一包内的类访问,默认不写修饰符)和 private(最小权限)。

    class Animal {
        protected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is eating");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 这里尝试将访问权限缩小为默认(包内可见)只有在同一个包内的其他类才能访问 Dog 类的 eat() 方法。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Dog is eating");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myDog = new Dog();
            myDog.eat();  // 使用父类引用调用
        }
    }
    

知道什么是方法重写之后,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 1.重写的方法上面,可以加一个注解@Override,用于标注这个方法是复写的父类方法
- 2.子类复写父类方法时,访问权限必须大于或者等于父类方法的权限
	public > protected > 缺省
- 3. 重写的方法返回值类型,必须与被重写的方法返回值类型一样,或者范围更小
- 4. 私有方法、静态方法不能被重写,如果重写会报错。

关于这些注意事项,同学们其实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我们实际写代码时,只要和父类写的一样就可以( 总结起来就8个字:声明不变,重新实现

方法重写的应用场景

方法重写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子类重写Object的toString()方法,以便返回对象的内容。

比如:有一个Student类,这个类会默认继承Object类。

比如:有一个Student类,这个类会默认继承Object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extends Objec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其实Object类中有一个toString()方法,直接通过Student对象调用Object的toString()方法,会得到对象的地址值。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 = new Student("播妞", 19);
        // System.out.println(s.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s);
    }
}

但是,此时不想调用父类Object的toString()方法,那就可以在Student类中重新写一个toSting()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属性值。

package com.itheima.d12_extends_override;

public class Student extends Objec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重新运行测试类,结果如下

Student{name=播妞,age=19}

子类中访问成员的特点

继承至少涉及到两个类,而每一个类中都可能有各自的成员(成员变量、成员方法),就有可能出现子类和父类有相同成员的情况,那么在子类中访问其他成员有什么特点呢?

  • 原则:在子类中访问其他成员(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是依据就近原则的

定义一个父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F {
    String name = "父类名字";

    public void print1(){
        System.out.println("==父类的print1方法执行==");
    }
}

再定义一个子类,代码如下。有一个同名的name成员变量,有一个同名的print1成员方法;

public class Z extends F {
    String name = "子类名称";
    public void showName(){
        String name = "局部名称";
        System.out.println(name); // 局部名称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1(){
        System.out.println("==子类的print1方法执行了=");
    }

    public void showMethod(){
        print1(); // 子类的
    }
}

接下来写一个测试类,观察运行结果,我们发现都是调用的子类变量、子类方法。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掌握子类中访问其他成员的特点:就近原则。
        Z z = new Z();
        z.showName();
        z.showMethod();
    }
}
  • 如果子类和父类出现同名变量或者方法,优先使用子类的;此时如果一定要在子类中使用父类的成员,可以加this或者super进行区分。
public class Z extends F {
    String name = "子类名称";

    public void showName(){
        String name = "局部名称";
        System.out.println(name); // 局部名称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子类成员变量
        System.out.println(super.name); // 父类的成员变量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1(){
        System.out.println("==子类的print1方法执行了=");
    }

    public void showMethod(){
        print1(); // 子类的
        super.print1(); // 父类的
    }
}

子类中访问构造器的特点


可变长参数

可变长参数:允许在调用方法时传入不定长度的参数

可变参数只能作为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但其前面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任何其他参数,Java 的可变参数编译后实际会被转换成一个数组。


面向对象基础

对象

所谓编写对象编程,就是把要处理的数据交给对象,让对象来处理。**

Java的祖师爷,詹姆斯高斯林认为,在这个世界中 万物皆对象!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包含一些数据,数据属于哪个对象,就由哪个对象来处理。

对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对象其实就是一张数据表,表当中记录什么数据,对象就处理什么数据。

而数据表中可以有哪些数据,是由类来设计的

对象在计算机中的执行原理

Student s1 = new Student();这句话中的原理如下

  • Student s1表示的是在栈内存中,创建了一个Student类型的变量,变量名为s1

  • new Student()会在堆内存中创建一个对象,而对象中包含学生的属性名和属性值

    同时系统会为这个Student对象分配一个地址值0x4f3f5b24

  • 接着把对象的地址赋值给栈内存中的变量s1通过s1记录的地址就可以找到这个对象

  • 当执行s1.name=“播妞”时,其实就是通过s1找到对象的地址,再通过对象找到对象的name属性,再给对的name属性赋值为播妞;

面向对象编程好处

面向对象的开发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让编程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直观。

类和对象的注意事项

第一条一个代码文件中,可以写多个class类,但是只能有一个是public修饰且public修饰的类必须和文件名相同

//public修饰的类Demo1,和文件名Demo1相同
public class Demo1{
    
}

class Student{
    
}

第二条:对象与对象之间的数据不会相互影响但是多个变量指向同一个对象会相互影响

s1和s2两个变量分别记录的是两个对象的地址值,各自修改各自属性值,是互不影响的。

静态

static读作静态,可以用来修饰成员变量,也能修饰成员方法。

static修饰成员变量

Java中的成员变量按照有无static修饰分为两种:类变量、实例变量

  • 类变量:有static修饰,属于类,在内存中只有一份,会被类的全部对象共享

类名.类变量(推荐)类直接访问

对象.类变量(不推荐)也可以被类的对象访问

  • 实例变量:属于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份,用对象调用

对象.类变量

static修饰成员变量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开发中,如果某个数据只需要一份,且希望能够被共享(访问、修改),则该数据可以定义成类变量来记住。

需求:系统启动后,要求用于类可以记住自己创建了多少个用户对象。**

  • 第一步:先定义一个User类,在用户类中定义一个static修饰的变量,用来表示在线人数;
public class User{
    public static int number;
    //每次创建对象时,number自增一下
    public User(){
        User.number++;
    }
}
  • 第二步:再写一个测试类,再测试类中创建4个User对象,再打印number的值,观察number的值是否再自增。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4个对象
        new User();
        new User();
        new User();
        new User(); 
        
        //查看系统创建了多少个User对象
        System.out.println("系统创建的User对象个数:"+User.number);
    }
}

运行上面的代码,查看执行结果是:系统创建的User对象个数:4

static修饰成员方法

成员方法根据有无static也分为两类:类方法、实例方法

有static修饰的方法,是属于类的,称为类方法;调用时直接用类名调用即可。

无static修饰的方法,是属于对象的,称为实例方法;调用时,需要使用对象调用。

我们看一个案例,演示类方法、实例方法的基本使用

  • 先定义一个Student类,在类中定义一个类方法、定义一个实例方法
public class Student{
    double score;
    
    //类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Hello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实例方法(对象的方法)
    public void printPass(){
        //打印成绩是否合格
        System.out.println(score>=60?"成绩合格":"成绩不合格");
    }
}
  • 在定义一个测试类,注意类方法、对象方法调用的区别
public class Tes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调用Student类中的类方法
        Student.printHelloWorld();
        
        //2.调用Student类中的实例方法
        Student s = new Student();        
        s.printPass();
        
        //使用对象也能调用类方法【不推荐,IDEA连提示都不给你,你就别这么用了】
        s.printHelloWorld();
    }
}

搞清楚类方法和实例方法如何调用之后,接下来再啰嗦几句,和同学们聊一聊static修饰成员方法的内存原理。

工具类

如果一个类中的方法全都是静态的,那么这个类中的方法就全都可以被类名直接调用,由于调用起来非常方便,就像一个工具一下,所以把这样的类就叫做工具类。

在补充一点,工具类里的方法全都是静态的,推荐用类名调用为了防止使用者用对象调用。我们可以把工具类的构造方法私有化

static的注意事项

// 1、类方法中可以直接访问类的成员,不可以直接访问实例成员。
因为实例成员是属于对象的,肯定要用对象去访问的。
// 2、实例方法中既可以直接访问类成员,也可以直接访问实例成员。
// 3、实例方法中可以出现this关键字,类方法中不可以出现this关键字的
类方法是可以是用类名调用的,而this是要拿到当前对象的,所以没有对象调用类方法,所以this拿不到对象。
public class Student {
    static String schoolName; // 类变量
    double score; // 实例变量

    // 1、类方法中可以直接访问类的成员,不可以直接访问实例成员。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HelloWorld(){
        // 注意:同一个类中,访问类成员,可以省略类名不写。
        // Student.schoolName = "黑马";
        // Student.printHelloWorld2();
        schoolName = "黑马";
        printHelloWorld2();

        System.out.println(score); // 报错的
        printPass(); // 报错的

        System.out.println(this); // 报错的
    }
    
	// 类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HelloWorld2(){

    }
    
    // 实例方法
    public void printPass2(){

    }
    
    // 实例方法
    // 2、实例方法中既可以直接访问类成员,也可以直接访问实例成员。
    // 3、实例方法中可以出现this关键字,类方法中不可以出现this关键字的
    public void printPass(){
        schoolName = "黑马2"; //对的
        printHelloWorld2(); //对的

        System.out.println(score); //对的
        printPass2(); //对的

        System.out.println(this); //对的
    }
}

static应用(代码块)

代码块根据有无static修饰分为两种:静态代码块、实例代码块

This关键字

this就是一个变量,用在方法中,可以拿到当前类的对象

哪一个对象调用方法 方法中的this就是哪一个对象

上面代码运行结果如下

this有什么用呢?

通过this在方法中可以访问本类对象的成员变量

分析上面的代码s3.score=325,调用方法printPass方法时,方法中的this.score也是325; 而方法中的参数score接收的是250。执行结果是


Final关键字

  • final修饰类:该类称为最终类,特点是不能被继承
  • final修饰方法:该方法称之为最终方法,特点是不能被重写。
  • final修饰变量:该变量只能被赋值一次。

常量

  • 被 static final 修饰的成员变量,称之为常量。
  • 通常用于记录系统的配置信息

构造器

构造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没有返回值类型方法名必须和类名相同

构造器的特点

在创建对象时,会调用构造器。

也就是说 new Student()就是在执行构造器,当构造器执行完了,也就意味着对象创建成功。

当执行new Student("播仔",99)创建对象时,就是在执行有参数构造器,当有参数构造器执行完,就意味着对象创建完毕了。

new 对象就是在执行构造方法

构造器注意事项

1.在设计一个类时,如果不写构造器,Java会自动生成一个无参数构造器。
2.一定定义了有参数构造器,Java就不再提供空参数构造器,此时建议自己加一个无参数构造器。

JavaBean

实体类:

  1. 类中的成员变量都是私有的,并且对外提供相应的getXXX,setXXX方法
  2. 类中必须有一个公共的无参的构造器

被private修饰的变量或者方法,只能在本类中被访问

实体类中除了有给对象存、取值的方法就没有提供其他方法了。所以实体类仅仅只是用来封装数据用的

在实际开发中实体类仅仅只用来封装数据,而对数据的处理交给其他类来完成,以实现数据和数据业务处理相分离


1. 想要展示系统中全部的电影信息(每部电影:编号、名称、价格)
2. 允许用户根据电影的编号(id),查询出某个电影的详细信息。

为了去描述每一部电影,可以设计一个电影类(Movie),电影类仅仅只是为了封装电影的信息,所以按照JavaBean类的标准写法来写就行。

public class Movie {
    // 必须私有成员变量,并为每个成员变量提供get set方法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price;
    private double score;
    private String director;
    private String actor;
    private String info;
	//必须为类提供一个公开的无参数构造类
    public Movie() {
    }

    public Movie(int id, String name, double price, double score, String director, String actor, String info)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this.price = price;
        this.score = score;
        this.director = director;
        this.actor = actor;
        this.info = info;
    }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double getPrice() {
        return price;
    }

    public void setPrice(double price) {
        this.price = price;
    }

    public double getScore() {
        return score;
    }

    public void setScore(double score) {
        this.score = score;
    }

    public String getDirector() {
        return director;
    }

    public void setDirector(String director) {
        this.director = director;
    }

    public String getActor() {
        return actor;
    }

    public void setActor(String actor) {
        this.actor = acto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info;
    }

    public void setInfo(String info) {
        this.info = info;
    }
}

前面我们定义的Movie类,仅仅只是用来封装每一部电影的信息。为了让电影数据和电影数据的操作相分离,我们还得有一个电影操作类(MovieOperator)。因为系统中有多部电影,所以电影操作类中MovieOperator,需要有一个Movie[] movies; 用来存储多部电影对象;

同时在MovieOperator类中,提供对外提供,对电影数组进行操作的方法。

注意: new是操作类名的,建立新的 Movie 对象

public class MovieOperator {
    //因为系统中有多部电影,所以电影操作类中,需要有一个Movie的数组
    private Movie[] movies; // 定义一个Movie数组类型的变量
    
    //在构造方法中,给Movie[]变量赋值
    public MovieOperator(Movie[] movies){
        this.movies = movies;
    }

    /** 1、展示系统全部电影信息 movies = [m1, m2, m3, ...]*/
    public void printAllMovies(){
        System.out.println("-----系统全部电影信息如下:-------");
        for (int i = 0; i < movies.length; i++) {
            // 数组中第 i 个元素的地址引用赋值给变量 m。m 和 movies[i] 都指向同一个 Movie 对象。
            // 即获取一个已存在的 Movie 对象的引用
            Movie m = movies[i]; 
            System.out.println("编号:" + m.getId());
            System.out.println("名称:" + m.getName());
            System.out.println("价格:" + m.getPrice());
            System.out.println("------------------------");
        }
    }

    /** 2、根据电影的编号查询出该电影的详细信息并展示 */
    public void searchMovieById(int id){
        for (int i = 0; i < movies.length; i++) {
            Movie m = movies[i];
            if(m.getId() == id){
                System.out.println("该电影详情如下:");
                System.out.println("编号:" + m.getId());
                System.out.println("名称:" + m.getName());
                System.out.println("价格:" + m.getPrice());
                System.out.println("得分:" + m.getScore());
                System.out.println("导演:" + m.getDirector());
                System.out.println("主演:" + m.getActor());
                System.out.println("其他信息:" + m.getInfo());
                return; // 已经找到了电影信息,没有必要再执行了
            }
        }
        System.out.println("没有该电影信息~");
    }
}

最后,我们需要在测试类中,准备好所有的电影数据,并用一个数组保存起来。每一部电影的数据可以封装成一个对象。然后把对象用数组存起来即可。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Movie类型的数组,数组的动态初始化
        Movie[] movies = new Movie[4];
        //创建4个电影对象,分别存储到movies数组中
        movies[0] = new Movie(1,"水门桥", 38.9, 9.8, "徐克", "吴京","12万人想看");
        movies[1] = new Movie(2, "出拳吧", 39, 7.8, "唐晓白", "田雨","3.5万人想看");
        movies[2] = new Movie(3,"月球陨落", 42, 7.9, "罗兰", "贝瑞","17.9万人想看");
        movies[3] = new Movie(4,"一点就到家", 35, 8.7, "许宏宇", "刘昊然","10.8万人想看");
        
        // 4、创建一个电影操作类的对象,接收电影数据,并对其进行业务处理
        MovieOperator operator = new MovieOperator(movie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电影信息系统==");
            System.out.println("1、查询全部电影信息");
            System.out.println("2、根据id查询某个电影的详细信息展示");
            System.out.println("请您输入操作命令:");
            int command = sc.nextInt();
            switch (command) {
                case 1:
                    // 展示全部电影信息
                    operator.printAllMovies();
                    break;
                case 2:
                    // 根据id查询某个电影的详细信息展示
                    System.out.println("请您输入查询的电影id:");
                    int id = sc.nextInt();
                    operator.searchMovieById(id);
                    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命令有问题~~");
            }
        }
    }
}

抽象类

在Java中有一个关键字叫abstract,它就是抽象的意思,它可以修饰类也可以修饰方法

// 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 {
    //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static String schoolName;
//构造方法
public A(){

}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test();

//实例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 抽象类虽然不能创建对象,但是它可以作为父类让子类继承。而且子类继承父类必须重写父类的所有抽象方法。
//B类继承A类,必须复写test方法
public class B extends A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 {

    }
}
  • 子类继承父类如果不复写父类的抽象方法,要想不出错,这个子类也必须是抽象类
//B类基础A类,此时B类也是抽象类,这个时候就可以不重写A类的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B extends A {

}

抽象类的好处

分析需求发现,该案例中猫和狗都有名字这个属性,也都有叫这个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将共性的内容抽取成一个父类,Animal类,但是由于猫和狗叫的声音不一样,于是我们在Animal类中将叫的行为写成抽象的。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nimal {
    private String name;

    //动物叫的行为:不具体,是抽象的
    public abstract void cry();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接着写一个Animal的子类,Dog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Override
    public void cry(){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汪汪汪的叫~~");
    }
}

然后,再写一个Animal的子类,Cat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Override
    public void cry(){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喵喵喵的叫~~");
    }
}

最后,再写一个测试类,Test类。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掌握抽象类的使用场景和好处.
        Animal a = new Dog();
        a.cry();	//这时执行的是Dog类的cry方法
    }
}

再学一招,假设现在系统有需要加一个Pig类,也有叫的行为,这时候也很容易原有功能扩展。只需要让Pig类继承Animal,复写cry方法就行。

public class Pig extends Animal{
    @Override
    public void cry()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嚯嚯嚯~~~");
    }
}

此时,创建对象时,让Animal接收Pig,就可以执行Pig的cry方法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掌握抽象类的使用场景和好处.
        Animal a = new Pig();
        a.cry();	//这时执行的是Pig类的cry方法
    }
}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一下抽象类的使用场景和好处

1.用抽象类可以把父类中相同的代码,包括方法声明都抽取到父类,这样能更好的支持多态,一提高代码的灵活性。

2.反过来用,我们不知道系统未来具体的业务实现时,我们可以先定义抽象类,将来让子类去实现,以方便系统的扩展。

模板方法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主要解决方法中存在重复代码的问题

比如A类和B类都有sing()方法,sing()方法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一样的,只是中间一段内容不一样。此时A类和B类的sing()方法中就存在一些相同的代码。

怎么解决上面的重复代码问题呢? 我们可以写一个抽象类C类,在C类中写一个doSing()的抽象方法。再写一个sing()方法,代码如下:

// 模板方法设计模式
public abstract class C {
    // 模板方法
    public final void sing(){
        System.out.println("唱一首你喜欢的歌:");

        doSing();

        System.out.println("唱完了!");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ing();
}

然后,写一个A类继承C类,复写doSing()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A extends C{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ing() {
        System.out.println("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就能飞的高~~~");
    }
}

接着,再写一个B类继承C类,也复写doSing()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 extends C{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ing() {
        System.out.println("我们一起学猫叫,喵喵喵喵喵喵喵~~");
    }
}

最后,再写一个测试类Tes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搞清楚模板方法设计模式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怎么写。
        B b = new B();
        b.sing();
    }
}

综上所述:模板方法模式解决了多个子类中有相同代码的问题。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第1步:定义一个抽象类,把子类中相同的代码写成一个模板方法。
第2步:把模板方法中不能确定的代码写成抽象方法,并在模板方法中调用。
第3步:子类继承抽象类,只需要父类抽象方法就可以了。

接口

一个比抽象类抽象得更加彻底的一种特殊结构,叫做接口。

Java提供了一个关键字interface,用这个关键字来定义接口这种特殊结构。格式如下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
    //成员变量(常量)
    //成员方法(抽象方法)
}

在接口中成员变量默认是常量,成员方法默认是抽象方法

按照接口的格式,我们定义一个接口看看

public interface A{
    //这里public static final可以加,可以不加。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CHOOL_NAME = "黑马程序员";
    
    //这里的public abstract可以加,可以不加。
    public abstract void test();
}

写好A接口之后,在写一个测试类,用一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打印A接口中的常量
        System.out.println(A.SCHOOL_NAME);
        
        //接口是不能创建对象的
        A a = new A();
    }
}

我们发现定义好接口之后,是不能创建对象的。那接口到底什么使用呢?需要我注意下面两点

  • 接口是用来被类实现(implements)的,我们称之为实现类
  • 一个类是可以实现多个接口的(接口可以理解成干爹),类实现接口必须重写所有接口的全部抽象方法,否则这个类也必须是抽象类

比如,再定义一个B接口,里面有两个方法testb1(),testb2()

public interface B {
    void testb1();
    void testb2();
}

接着,再定义一个C接口,里面有两个方法testc1(), testc2()

public interface C {
    void testc1();
    void testc2();
}

然后,再写一个实现类D,同时实现B接口和C接口,此时就需要复写四个方法,如下代码

// 实现类
public class D implements B, C{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b1() {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b2() {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c1() {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c2() {

    }
}

最后,定义一个测试类Tes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认识接口。
        System.out.println(A.SCHOOL_NAME);

        // A a = new A();
        D d = new D();
    }
}

接口好处

  • 弥补了类单继承的不足,一个类同时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 让程序可以面向接口编程,这样程序员可以灵活方便的切换各种业务实现。

现在要写一个A类,想让他既是学生,偶然也是司机能够开车,偶尔也是歌手能够唱歌。那我们代码就可以这样设计,如下:

class Student{

}

interface Driver{
    void drive();
}

interface Singer{
    void sing();
}

//A类是Student的子类,同时也实现了Dirver接口和Singer接口
class A extends Student implements Driver, Singer{
    @Override
    public void driv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ing() {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想唱歌的时候,A类对象就表现为Singer类型
        Singer s = new A();
        s.sing();
		
        //想开车的时候,A类对象就表现为Driver类型
        Driver d = new A();
        d.drive();
    }
}

综上所述:接口弥补了单继承的不足,同时可以轻松实现在多种业务场景之间的切换

接口案列

首先我们写一个学生类,用来描述学生的相关信息

右键Generate,然后constructor或Getter and Setter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char sex;
    private double score;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char sex, double score) {
        this.name = name;
        this.sex = sex;
        this.score = scor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char getSex() {
        return sex;
    }

    public void setSex(char sex) {
        this.sex = sex;
    }

    public double getScore() {
        return score;
    }

    public void setScore(double score) {
        this.score = score;
    }
}

接着,写一个StudentOperator接口,表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两个功能。

public interface StudentOperator {
    void printAllInfo(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void printAverageScore(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然后,写一个StudentOperator接口的实现类StudentOperatorImpl1,采用第1套方案对业务进行实现。

public class StudentOperatorImpl1 implements StudentOperator{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AllInfo(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System.out.println("----------全班全部学生信息如下--------------");
        //students.for i 
        for (int i = 0; i < students.size(); i++) {
            Student s = students.get(i);
            System.out.println("姓名:" + s.getName() + ", 性别:" + s.getSex() + ", 成绩:" + s.getScore());
        }
        System.out.println("-----------------------------------------");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AverageScore(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double allScore = 0.0;
        for (int i = 0; i < students.size(); i++) {
            Student s = students.get(i);
            allScore += s.getScore();
        }
        System.out.println("平均分:" + (allScore) / students.size());
    }
}

接着,再写一个StudentOperator接口的实现类StudentOperatorImpl2,采用第2套方案对业务进行实现

public class StudentOperatorImpl2 implements StudentOperator{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AllInfo(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System.out.println("----------全班全部学生信息如下--------------");
        int count1 = 0;
        int count2 = 0;
        for (int i = 0; i < students.size(); i++) {
            Student s = students.get(i);
            System.out.println("姓名:" + s.getName() + ", 性别:" + s.getSex() + ", 成绩:" + s.getScore());
            if(s.getSex() == '男'){
                count1++;
            }else {
                count2 ++;
            }
        }
        System.out.println("男生人数是:" + count1  + ", 女士人数是:" + count2);
        System.out.println("班级总人数是:" + students.size());
        System.out.println("-----------------------------------------");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AverageScore(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double allScore = 0.0;
        double max = students.get(0).getScore();
        double min = students.get(0).getScore();
        for (int i = 0; i < students.size(); i++) {
            Student s = students.get(i);
            if(s.getScore() > max) max = s.getScore();
            if(s.getScore() < min) min = s.getScore();
            allScore += s.getScore();
        }
        System.out.println("学生的最高分是:" + max);
        System.out.println("学生的最低分是:" + min);
        System.out.println("平均分:" + (allScore - max - min) / (students.size() - 2));
    }
}

再写一个班级管理类ClassManager,在班级管理类中使用StudentOperator的实现类StudentOperatorImpl1对学生进行操作

班级里面许多学生,ArrayList集合。

public class ClassManager {
    private 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new ArrayList<>();
    private StudentOperator studentOperator = new StudentOperatorImpl1();

    public ClassManager
        //Student s1 = new Student("迪丽热巴", '女', 99);
    	//students.add(s1);可简化下面的语句
        students.add(new Student("迪丽热巴", '女', 99));
        students.add(new Student("古力娜扎", '女', 100));
        students.add(new Student("马尔扎哈", '男', 80));
        students.add(new Student("卡尔扎巴", '男', 60));
    }

    // 打印全班全部学生的信息
    public void printInfo(){
        studentOperator.printAllInfo(students);
    }

    // 打印全班全部学生的平均分
    public void printScore(){
        studentOperator.printAverageScore(students);
    }
}

最后,再写一个测试类Test,在测试类中使用ClassMananger完成班级学生信息的管理。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完成班级学生信息管理的案例。
        ClassManager clazz = new ClassManager();
        clazz.printInfo();
        clazz.printScore();
    }
}

注意:如果想切换班级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随时可以将StudentOperatorImpl1切换为StudentOperatorImpl2。自己试试

接口JDK8的新特性???

随着JDK版本的升级,在JDK8版本以后接口中能够定义的成员也做了一些更新,从JDK8开始,接口中新增的三种方法形式。

我们看一下这三种方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public interface A {
    /**
     * 1、默认方法:必须使用default修饰,默认会被public修饰
     * 实例方法:对象的方法,必须使用实现类的对象来访问。
     */
    default void test1(){
        System.out.println("===默认方法==");
        test2();
    }

    /**
     * 2、私有方法:必须使用private修饰。(JDK 9开始才支持的)
     *   实例方法:对象的方法。
     */
    private void test2(){
        System.out.println("===私有方法==");
    }

    /**
     * 3、静态方法:必须使用static修饰,默认会被public修饰
     */
     static void test3(){
        System.out.println("==静态方法==");
     }

     void test4();
     void test5();
     default void test6(){

     }
}

接下来我们写一个B类,实现A接口。B类作为A接口的实现类,只需要重写抽象方法就尅了,对于默认方法不需要子类重写。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 implements A{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4() {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5() {

    }
}

最后,写一个测试类,观察接口中的三种方法,是如何调用的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掌握接口新增的三种方法形式
        B b = new B();
        b.test1();	//默认方法使用对象调用
        // b.test2();	//A接口中的私有方法,B类调用不了
        A.test3();	//静态方法,使用接口名调用
    }
}

综上所述:JDK8对接口新增的特性,有利于对程序进行扩展。

接口的其他细节

  • 一个接口可以继承多个接口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理解接口的多继承。
    }
}

interface A{
    void test1();
}
interface B{
    void test2();
}
interface C{}

//比如:D接口继承C、B、A
interface D extends C, B, A{

}

//E类在实现D接口时,必须重写D接口、以及其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
class E implements D{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1() {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2() {

    }
}

接口除了上面的多继承特点之外,在多实现、继承和实现并存时,有可能出现方法名冲突的问题,需要了解怎么解决(仅仅只是了解一下,实际上工作中几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1.一个接口继承多个接口,如果多个接口中存在相同的方法声明,则此时不支持多继承
2.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如果多个接口中存在相同的方法声明,则此时不支持多实现
3.一个类继承了父类,又同时实现了接口,父类中和接口中有同名的默认方法,实现类会有限使用父类的方法
4.一个类实现类多个接口,多个接口中有同名的默认方法,则这个类必须重写该方法。

综上所述:一个接口可以继承多个接口,接口同时也可以被类实现。

泛型:

定义类、接口、方法时,同时声明了一个或者多个类型变量(如:) ,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它们统称为泛型。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
}
ArrayList<String> list1 = new ArrayList<>();
  • 泛型的好处:在编译阶段可以避免出现一些非法的数据。

  • 泛型的本质:把具体的数据类型传递给类型变量。

自定义泛类型

//这里的<T,W>其实指的就是类型变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public class 类名<T,W>{
    
}

自己定义一个MyArrayList泛型类,模拟一下自定义泛型类的使用。注意这里重点仅仅只是模拟泛型类的使用,所以方法中的一些逻辑是次要的,也不会写得太严谨。

//定义一个泛型类,用来表示一个容器
//容器中存储的数据,它的类型用<E>先代替用着,等调用者来确认<E>的具体类型。
public class MyArrayList<E>{
    private Object[] array = new Object[10];
    //定一个索引,方便对数组进行操作
    private int index;
    
    //添加元素
    public void add(E e){
        array[index]=e;
        index++;
    }
    
    //获取元素
    public E get(int index){
        return (E)array[index];
    }
}

接下来,我们写一个测试类,来测试自定义的泛型类MyArrayList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确定MyArrayList集合中,元素类型为String类型
        My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MyArrayList<>();
        //此时添加元素时,只能添加String类型
        list.add("张三");
        list.add("李四");
        
         //2.确定MyArrayList集合中,元素类型为Integer类型
        MyArrayList<Integer> list1 = new MyArrayList<>();
        //此时添加元素时,只能添加String类型
        list.add(100);
        list.add(200);
        
    }
}

自定义泛型接口

泛型接口其实指的是在接口中把不确定的数据类型用<类型变量>表示。定义格式如下:

//这里的类型变量,一般是一个字母,比如<E>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类型变量>{
    
}

比如,我们现在要做一个系统要处理学生和老师的数据,需要提供2个功能,保存对象数据、根据名称查询数据,要求:这两个功能处理的数据既能是老师对象,也能是学生对象。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学生类和老师类

public class Teacher{

}
public class Student{
    
}

我们定义一个Data<T>泛型接口,T表示接口中要处理数据的类型。

public interface Data<T>{
    public void add(T t);
    
    public ArrayList<T> getByName(String name);
}

接下来,我们写一个处理Teacher对象的接口实现类

//此时确定Data<E>中的E为Teacher类型,
//接口中add和getByName方法上的T也都会变成Teacher类型
public class TeacherData implements Data<Teacher>{
   	public void add(Teacher t){
        
    }
    
    public ArrayList<Teacher> getByName(String name){
        
    }
}

接下来,我们写一个处理Student对象的接口实现类

//此时确定Data<E>中的E为Student类型,
//接口中add和getByName方法上的T也都会变成Student类型
public class StudentData implements Data<Student>{
   	public void add(Student t){
        
    }
    
    public ArrayList<Student> getByName(String name){
        
    }
}

再啰嗦几句,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也都是框架底层源代码把泛型接口写好,我们实现泛型接口就可以了。

泛型方法

下面就是泛型方法的格式

public <泛型变量,泛型变量>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

下图中在返回值类型和修饰符之间有定义的才是泛型方法。

1665750638693

接下我们看一个泛型方法的案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调用test方法,传递字符串数据,那么test方法的泛型就是String类型
        String rs = test("test");
    
        //调用test方法,传递Dog对象,那么test方法的泛型就是Dog类型
    	Dog d = test(new Dog()); 
    }
    
    //这是一个泛型方法<T>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据类型,由调用者确定
    public static <T> test(T t){
        return t;
    }
}

泛型限定

泛型限定的意思是对泛型的数据类型进行范围的限制。有如下的三种格式

  • 表示**任意类型**
  • 表示指定类型或者指定类型的**子类**
  • 表示指定类型或者指定类型的**父类**

泛型擦除

泛型只能编译阶段有效,一旦编译成字节码,字节码中是不包含泛型的。

泛型只支持引用数据类型不支持基本数据类型

常用API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意思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说人话就是Java帮我们写好的一些程序,如:类、方法等,我们直接拿过来用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1665752813753

Object类

Object类是Java中所有类的祖宗类,因此,Java中所有类的对象都可以直接使用Object类中提供的一些方法。

toString()方法
public String toString()
    调用toString()方法可以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默认的格式是:“包名.类名@哈希值16进制”

假设有一个学生类如下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
}

再定义一个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udent s1 = new Student("赵敏",23);
        System.out.println(s1.toString()); 
    }
}

打印结果如下

1665753662732

在Student类重写toString()方法,那么我们可以返回对象的属性值,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Student{name=‘"+name+"’, age="+age+"}";
    }
}

运行测试类,结果如下

1665754067446

equals(Object o)方法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Object类的equals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判断此对象与参数对象是否"相等"

我们写一个测试类,测试一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udent s1 = new Student("赵薇",2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赵薇",23);
        
        //equals本身也是比较对象的地址,和"=="没有区别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false
         //"=="比较对象的地址
        System.out.println(s1==s2); //false
    }
}

但是如果我们在Student类中,把equals方法重写了,就按照对象的属性值进行比较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Student{name=‘"+name+"’, age="+age+"}";
    }
    
    //重写equals方法,按照对象的属性值进行比较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 o;

        if (age != student.age) return false;
        return name != null ? name.equals(student.name) : student.name == null;
    }
}

再运行测试类,效果如下

1665754859931

clone() 方法

Object类的clone()方法,克隆。

意思就是某一个对象调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会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新对象,并返回。

public Object clone()
    克隆当前对象,返回一个新对象

想要调用clone()方法,必须让被克隆的类实现Cloneable接口。如我们准备克隆User类的对象,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Cloneable{
    private String id; //编号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用户名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密码
    private double[] scores; //分数

    public User() {
    }

    public User(String id, 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double[] scores) {
        this.id = id;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password = password;
        this.scores = scores;
    }

    //...get和set...方法自己加上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super.clone();
    }
}

接着,我们写一个测试类,克隆User类的对象。并观察打印的结果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User u1 = new User(1,"zhangsan","wo666",new double[]{99.0,99.5});
		//调用方法克隆得到一个新对象
        User u2 = (User) u1.clone();
        System.out.println(u2.getId());
        System.out.println(u2.get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u2.getPassword());
        System.out.println(u2.getScores()); 
    }
}

克隆得到的对象u2它的属性值和原来u1对象的属性值是一样的

1665757008178

1665757187877

下面演示一下深拷贝User对象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Cloneable{
    private String id; //编号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用户名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密码
    private double[] scores; //分数

    public User() {
    }

    public User(String id, 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double[] scores) {
        this.id = id;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password = password;
        this.scores = scores;
    }

    //...get和set...方法自己加上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先克隆得到一个新对象
        User u = (User) super.clone();
        //再将新对象中的引用类型数据,再次克隆
        u.scores = u.scores.clone();
        return u;
    }
}

1665757536274

1665757265609

基本类型包装类

为什么要学习包装类呢?

因为在Java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万物皆对象。Java中的8种基本数据类型还不是对象,所以要把它们变成对象,变成对象之后,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对数据进行操作

Java中的包装类型是为了解决基本数据类型不能直接使用对象特性的限制而引入的。

包装类型的引入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1. 对象特性:基本数据类型不是对象,因此无法直接调用方法或属性。包装类使得基本数据类型拥有对象的性质,例如可以调用方法来转换值或操作数据。
  2. 泛型支持:Java的集合框架(如ArrayListHashMap等)不支持基本数据类型。使用泛型时,需要使用对象类型。包装类允许将基本数据类型作为对象存储在集合中。
  3. 提供额外的方法和属性:包装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方法和属性,如最大值、最小值常量,以及类型转换、比较等静态方法。
  4. 空值处理:基本数据类型不能表示空值(null),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个限制。包装类允许变量为空,这在表达缺失或未初始化的数据时非常有用。
  5. 序列化:只有对象才能被序列化,这对于网络传输或文件存储等操作是必要的。包装类使得基本数据类型值可以被序列化。

学习包装类,主要学习两点:

    1. 创建包装类的对象方式、自动装箱和拆箱的特性;
    1. 利用包装类提供的方法对字符串和基本类型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创建包装类对象的方法,以及包装类的一个特性叫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

以Integer为例。

//1.创建Integer对象,封装基本类型数据10
Integer a = new Integer(10);// 过时方法

//2.使用Integer类的静态方法valueOf(数据)
Integer b = Integer.valueOf(10);

//3.还有一种自动装箱的写法(意思就是自动将基本类型转换为引用类型)
Integer c = 10;

//4.自动拆箱,有装箱肯定还有拆箱(意思就是自动将引用类型转换为基本类型)
int d = c;

//5.装箱和拆箱在使用集合时就有体现
// 泛型和集合不支持基本数据类型,只能支持引用数据类型。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添加的元素是基本类型,实际上会自动装箱为Integer类型
list.add(100);//自动装箱
//获取元素时,会将Integer类型自动拆箱为int类型
int e = list.get(0);//自动拆箱

4.2.2 包装类数据类型转换

在开发中,经常使用包装类对字符串和基本类型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 把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包装类.parseXxx(字符串)
public static int parseInt(String s)
    把字符串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
  • 将数值型数据转换为字符串:包装类.valueOf(数据);
public static String valueOf(int a)
    把基本类型数据转换为
  • 写一个测试类演示一下
//1.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String ageStr = "29";
int age1 = Integer.parseInt(ageStr);

String scoreStr = 3.14;
double score = Double.prarseDouble(scoreStr);

//2.整数转换为字符串,以下几种方式都可以(挑中你喜欢的记一下)
Integer a = 23;
String s1 = Integer.toString(a);
String s2 = a.toString();
String s3 = a+"";
String s4 = String.valueOf(a);

StringBuilder类

  • StringBuilder代表可变字符串对象,相当于是一个容器,它里面的字符串是可以改变的,就是用来操作字符串的。
  • 好处:StringBuilder比String更合适做字符串的修改操作,效率更高,代码也更加简洁

接下来我们用代码演示一下StringBuilder的用法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itehima");
        
        //1.拼接内容
        sb.append(12);
        sb.append("黑马");
        sb.append(true);
        
        //2.append方法,支持临时编程
        sb.append(666).append("黑马2").append(666);
        System.out.println(sb); //打印:12黑马666黑马2666
        
        //3.反转操作
        sb.reverse();
        System.out.println(sb); //打印:6662马黑666马黑21
        
        //4.返回字符串的长度
        System.out.println(sb.length());
        
        //5.StringBuilder还可以转换为字符串
        String s = sb.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s); //打印:6662马黑666马黑21
    }
}

为什么要用StringBuilder对字符串进行操作呢?因为它的效率比String更高,我们可以下面两段代码验证一下。

1667402173587

经过我的验证,直接使用Stirng拼接100万次,等了1分钟,还没结束,我等不下去了;但是使用StringBuilder做拼接,不到1秒钟出结果了。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把StringBuilder运用下,案例需求如下图所示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 = getArrayData( new int[]{11,22,33});
        System.out.println(str);
    }
    
    //方法作用:将int数组转换为指定格式的字符串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ArrayData(int[] arr){
        //1.判断数组是否为null
        if(arr==null){
            return null;
        }
        //2.如果数组不为null,再遍历,并拼接数组中的元素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for(int i=0; i<arr.length; i++){
            if(i==arr.length-1){
                sb.append(arr[i]).append("]");;
            }else{
                sb.append(arr[i]).append(",");
            }
        }
        //3、把StirngBuilder转换为String,并返回。
        return sb.toString();
    }
}

StringJoiner类

因为我们前面使用StringBuilder拼接字符串的时,代码写起来还是有一点麻烦,而StringJoiner号称是拼接神器,不仅效率高,而且代码简洁。

下面演示一下StringJoiner的基本使用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Joiner s = new StringJoiner(",");
        s.add("java1");
        s.add("java2");
        s.add("java3");
        System.out.println(s); //结果为: java1,java2,java3
        
        //参数1:间隔符
        //参数2:开头
        //参数3:结尾
        StringJoiner s1 = new StringJoiner(",","[","]");
        s1.add("java1");
        s1.add("java2");
        s1.add("java3");
        System.out.println(s1); //结果为: [java1,java2,java3]
    }
}

使用StirngJoiner改写前面把数组转换为字符串的案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 = getArrayData( new int[]{11,22,33});
        System.out.println(str);
    }
    
    //方法作用:将int数组转换为指定格式的字符串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ArrayData(int[] arr){
        //1.判断数组是否为null
        if(arr==null){
            return null;
        }
        //2.如果数组不为null,再遍历,并拼接数组中的元素
        StringJoiner s = new StringJoiner(", ","[","]");
        for(int i=0; i<arr.length; i++){
            //加""是因为add方法的参数要的是String类型
            s.add(String.valueOf(arr[i]));
        }
        //3、把StringJoiner转换为String,并返回。
        return s.toString();
    }
}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 面向过程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拆成一个个方法,通过一个个方法的执行解决问题。
  • 面向对象会先抽象出对象,然后用对象执行方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另外,面向对象开发的程序一般更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

面向对象

public class Circle {
    // 定义圆的半径
    private double radius;

    // 构造函数
    public Circle(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 计算圆的面积
    public double getArea() {
        return Math.PI * radius * radiu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半径为3的圆
        Circle circle = new Circle(3.0);

        // 输出圆的面积
        System.out.println("圆的面积为:" + circle.getArea());
    }
}

我们定义了一个 Circle 类来表示圆,该类包含了圆的半径属性和计算面积的方法。

面向过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定义圆的半径
        double radius = 3.0;

        // 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double area = Math.PI * radius * radius;
        
        // 输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System.out.println("圆的面积为:" + area);
    }
}


创建对象运算符、对象实体与对象引用有何不同

new 创建对象实例(对象实例在堆内存中),对象引用指向对象实例(对象引用存放在栈内存中)。

class Car {
    String model;

    Car(String model) {
        this.model = model;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对象实体
        Car myCar = new Car("Toyota");

        // 对象引用
        Car anotherCar = myCar; // 将对象实体的引用赋给对象引用

        // 修改对象实体的属性
        myCar.model = "Honda";

        // 输出对象引用和对象实体的属性值
        System.out.println("Object Reference: " + anotherCar.model);
        System.out.println("Object Entity: " + myCar.model);
    }
}

myCar 是一个对象实体,它存储在堆内存中,然后我们将对象实体的引用赋给了 anotherCar。修改 myCar 的属性值后,通过 anotherCar 访问相同的对象实体,因此输出中两者的属性值都变为 "Honda"。


对象的相等和引用相等的区别

  • 对象的相等一般比较的是内存中存放的内容是否相等。 equals 比较的是内容
  • 引用相等一般比较的是他们指向的内存地址是否相等。 == 比较的是引用
String str1 = "hello";
String str2 = new String("hello");
String str3 = "hello";
// 使用 == 比较字符串的引用相等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运算符比较字符串的引用,这里 str1 和 str2 引用的是不同的对象,所以输出 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3);//str1 和 str3 引用的是相同的对象(都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的 "hello" 对象 true
// 使用 equals 方法比较字符串的相等
System.out.println(str1.equals(str2));// true
System.out.println(str1.equals(str3));// true


如果一个类没有声明构造方法,该程序能正确执行吗

构造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主要作用是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工作。

如果一个类没有声明构造方法,也可以执行!因为一个类即使没有声明构造方法也会有默认的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特点

  • 名字与类名相同。
  • 没有返回值,但不能用 void 声明构造函数。
  • 生成类的对象时自动执行,无需调用。

构造方法不能被 override(重写),但是可以 overload(重载),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类中有多个构造函数的情况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封装

封装:用类设计对象处理某一个事物的数据时,应该把要处理的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都设计到一个对象中去

比如:在设计学生类时,把学生对象的姓名、语文成绩、数学成绩三个属性,以及求学生总分、平均分的方法,都封装到学生对象中来。

封装的设计规范用8个字总结,就是:合理隐藏、合理暴露

一般我们在设计一个类时,会将成员变量隐藏,然后把操作成员变量的方法对外暴露

继承

关于继承如下 3 点请记住:

  1. 子类拥有父类对象所有的属性和方法(包括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但是父类中的私有属性和方法子类是无法访问只是拥有
  2. 子类可以拥有自己属性和方法,即子类可以对父类进行扩展。
  3. 子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父类的方法。
  4. 子类对象实际上是由子、父类两张设计图共同创建出来的

接下来,我们演示一下使用继承来编写代码,注意观察继承的特点。

public class A{
    //公开的成员
    public int i;
    public void print1(){
        System.out.println("===print1===");
    }
    
    //私有的成员
    private int j;
    private void print2(){
        System.out.println("===print2===");
    }
}

然后,写一个B类,让B类继承A类。在继承A类的同时,B类中新增一个方法print3

public class B extends A{
    public void print3(){
        //由于i和print1是属于父类A的公有成员,在子类中可以直接被使用
        System.out.println(i); //正确
        print1(); //正确
        
        //由于j和print2是属于父类A的私有成员,在子类中不可以被使用
        System.out.println(j); //错误
        print2();
    }
}

接下来,我们再演示一下,创建B类对象,能否调用父类A的成员。再写一个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 b = new B();
        //父类公有成员,子类对象是可以调用的
        System.out.println(i); //正确
        b.print1();
        
        //父类私有成员,子类对象时不可以调用的
        System.out.println(j); //错误
        b.print2(); //错误
    }
}

为了让大家对继承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来看看继承的内存原理。

继承好处

使用继承,可以快速地创建新的类,提高代码的复用性,节省大量创建新类的时间 ,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权限修饰符

下面我们用代码演示一下,在本类中可以访问到哪些权限修饰的方法。

public class Fu {
    // 1、私有:只能在本类中访问
    private void privateMethod(){
        System.out.println("==private==");
    }

    // 2、缺省:本类,同一个包下的类
    void method(){
        System.out.println("==缺省==");
    }

    // 3、protected: 本类,同一个包下的类,任意包下的子类
    protected void protectedMethod(){
        System.out.println("==protected==");
    }

    // 4、public: 本类,同一个包下的类,任意包下的子类,任意包下的任意类
    public void publicMethod(){
        System.out.println("==public==");
    }

    public void test(){
        //在本类中,所有权限都可以被访问到
        privateMethod(); //正确
        method(); //正确
        protectedMethod(); //正确
        publicMethod(); //正确
    }
}

接下来,在和Fu类同一个包下,创建一个测试类Demo,演示同一个包下可以访问到哪些权限修饰的方法。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 f = new Fu();
        // f.privateMethod();	//私有方法无法使用
        f.method();
        f.protectedMethod();
        f.publicMethod();
    }
}

接下来,在另一个包下创建一个Fu类的子类,演示不同包下的子类中可以访问哪些权限修饰的方法。

public class Zi extends Fu {
    //在不同包下的子类中,只能访问到public、protected修饰的方法
    public void test(){
        // privateMethod(); // 报错
        // method(); // 报错
        protectedMethod();	//正确
        publicMethod();	//正确
    }
}

接下来,在和Fu类不同的包下,创建一个测试类Demo2,演示一下不同包的无关类,能访问到哪些权限修饰的方法;

public class 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 f = new Fu();
        // f.privateMethod(); // 报错
        // f.method();		  //报错
        // f.protecedMethod();//报错
        f.publicMethod();	//正确

        Zi zi = new Zi();
        // zi.protectedMethod(); //报错
    }
}
单继承、Object

Java语言只支持单继承,不支持多继承,但是可以多层继承。就像家族里儿子、爸爸和爷爷的关系一样:一个儿子只能有一个爸爸,不能有多个爸爸,但是爸爸也是有爸爸的。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掌握继承的两个注意事项事项。
        // 1、Java是单继承的: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直接父类;
        // 2、Object类是Java中所有类的祖宗。
        A a = new A();
        B b = new B();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java");
        System.out.println(list.toString());
    }
}

class A {} //extends Object{}
class B extends A{}
// class C extends B , A{} // 报错
class D extends B{}
子类中访问成员的特点
子类中访问构造器的特点

多态

多态是在继承、实现情况下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对象多态、行为多态。

比如:Teacher和Student都是People的子类,代码可以写成下面的样子

16642789439056

定义方法时,使用父类类型作为形参,可以接收一切子类对象,扩展行更强,更便利。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掌握使用多态的好处
		Teacher t = new Teacher();
		go(t);

        Student s = new Student();
        go(s);
    }

    //参数People p既可以接收Student对象,也能接收Teacher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go(People p){
        System.out.println("开始------------------------");
        p.run();
        System.out.println("结束------------------------");
    }
}
类型转换

虽然多态形式下有一些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在多态形式下,不能调用子类特有的方法,比如在Teacher类中多了一个teach方法,在Student类中多了一个study方法,这两个方法在多态形式下是不能直接调用的。

多态形式下不能直接调用子类特有方法,但是转型后是可以调用的。这里所说的转型就是把父类变量转换为子类类型。格式如下:

//如果p接收的是子类对象
if(父类变量 instance 子类){
    //则可以将p转换为子类类型
    子类 变量名 = (子类)父类变量;
}

如果类型转换错了,就会出现类型转换异常ClassCastException,比如把Teacher类型转换成了Student类型.

关于多态转型问题,我们最终记住一句话:原本是什么类型,才能还原成什么类型

表示一个对象具有多种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实例。

  • 多态不能调用“只在子类存在但在父类不存在”的方法;
  • 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方法,真正执行的是子类覆盖的方法,如果子类没有覆盖父类的方法,执行的是父类的方法。

接口和抽象类共同点和区别

共同点

  • 都不能被实例化。
  • 都可以包含抽象方法。
  • 都可以有默认实现的方法(Java 8 可以用 default 关键字在接口中定义默认方法)。

区别

  • 接口主要用于对类的行为进行约束,你实现了某个接口就具有了对应的行为。抽象类主要用于代码复用,强调的是所属关系。
  • 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类,但是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 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类型的,不能被修改且必须有初始值,而抽象类的成员变量默认 default,可在子类中被重新定义,也可被重新赋值。
// 接口
interface Shape {
    // 接口中的方法默认是抽象的
    double calculateArea();
    void display();
}

// 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AbstractShape {
    // 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抽象方法
    abstract double calculateArea();
    // 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普通方法的实现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Displaying shape");
    }
}

// 具体实现类:圆形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Circle(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calculateArea() {
        return Math.PI * radius * radius;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Displaying circle");
    }
}

// 具体实现类:矩形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AbstractShape {
    private double length;
    private double width;

    public Rectangle(double length, double width) {
        this.length = length;
        this.width = width;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calculateArea() {
        return length * width;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接口
        Shape circle = new Circle(5.0);
        circle.display();
        System.out.println("Area of circle: " + circle.calculateArea());

        // 使用抽象类
        AbstractShape rectangle = new Rectangle(4.0, 6.0);
        rectangle.display();
        System.out.println("Area of rectangle: " + rectangle.calculateArea());
    }
}

在上面的例子中,Shape 接口和 AbstractShape 抽象类都定义了图形的形状,并约定了计算面积和显示的方法。Circle 类实现了 Shape 接口,提供了计算圆形面积和显示的具体实现。Rectangle 类继承了 AbstractShape 抽象类,提供了计算矩形面积的具体实现。这展示了接口和抽象类的用法和区别。


深拷贝、浅拷贝、引用拷贝

浅拷贝:浅拷贝会在堆上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区别于引用拷贝的一点),不过,如果原对象内部的属性是引用类型的话,浅拷贝会直接复制内部对象的引用地址,也就是说拷贝对象和原对象共用同一个内部对象。

深拷贝:深拷贝会完全复制整个对象,包括这个对象所包含的内部对象。

引用拷贝:两个不同的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

浅拷贝、深拷贝、引用拷贝示意图

浅拷贝(Shallow Copy):

浅拷贝是指复制对象,但只复制对象本身和对象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字段,而不复制对象中引用类型字段所引用的对象。因此,原对象和浅拷贝对象会共享同一个引用类型对象。

public class Address implements Clone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 省略构造函数、Getter&Setter方法
    @Override
    public Address clone() {
        try {
            return (Address) 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
}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Address address;
    // 省略构造函数、Getter&Setter方法
    @Override
    public Person clone() {
        try {
            Person person = (Person) super.clone();
            return person;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
}

实现了 Cloneable 接口,并重写了 clone() 方法。

clone() 方法的实现很简单,直接调用的是父类 Objectclone() 方法。

测试:

Person person1 = new Person(new Address("武汉"));
Person person1Copy = person1.clone();
// true
System.out.println(person1.getAddress() == person1Copy.getAddress());

从输出结构就可以看出, person1 的克隆对象和 person1 使用的仍然是同一个 Address 对象。

深拷贝(Deep Copy):

深拷贝是指复制对象,并且递归地复制对象中的所有引用类型字段所引用的对象,而不是共享引用类型对象。因此,原对象和深拷贝对象拥有各自独立的引用类型对象

这里我们简单对 Person 类的 clone() 方法进行修改,连带着要把 Person 对象内部的 Address 对象一起复制。

@Override
public Person clone() {
    try {
        Person person = (Person) super.clone(); // 先调用父类的 clone() 方法进行浅拷贝
        
        // 调用 person 对象的 getAddress() 方法获取获取 Person 对象的地址属性,即 Address 对象。
        // 然后对Address 对象调用 clone() 方法,实现了 Address 对象的深拷贝
        person.setAddress(person.getAddress().clone());
        
        return person;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

测试:

Person person1 = new Person(new Address("武汉"));
Person person1Copy = person1.clone();
// false
System.out.println(person1.getAddress() == person1Copy.getAddress());

从输出结构就可以看出,显然 person1 的克隆对象和 person1 包含的 Address 对象已经是不同的了。

引用拷贝:

引用拷贝实际上是指两个引用变量指向同一个对象,没有发生对象本身的拷贝。修改其中一个引用变量会影响另一个引用变量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dress address1 = new Address("New York");
        Address address2 = address1;  // 引用拷贝

        // 修改其中一个引用变量
        address1.city = "San Francisco";

        System.out.println(address1.city);  // San Francisco
        System.out.println(address2.city);  // San Francisco (因为是引用拷贝,指向同一个 Address 对象)
    }
}

在上述例子中,address2 实际上是 address1 的引用拷贝,它们指向同一个 Address 对象。因此,修改其中一个引用变量会影响另一个引用变量。

Object

Object 类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Object 类是一个特殊的类,是所有类的父类。它主要提供了以下 11 个方法:

/**
 * native 方法,用于返回当前运行时对象的 Class 对象,使用了 final 关键字修饰,故不允许子类重写。
 */
public final native Class<?> getClass()
/**
 * native 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哈希码,主要使用在哈希表中,比如 JDK 中的HashMap。
 */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
 * 用于比较 2 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否相等,String 类对该方法进行了重写以用于比较字符串的值是否相等。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 native 方法,用于创建并返回当前对象的一份拷贝。
 */
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 返回类的名字实例的哈希码的 16 进制的字符串。建议 Object 所有的子类都重写这个方法。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 native 方法,并且不能重写。唤醒一个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线程(监视器相当于就是锁的概念)。如果有多个线程在等待只会任意唤醒一个。
 */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notify()
/**
 * native 方法,并且不能重写。跟 notify 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会唤醒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所有线程,而不是一个线程。
 */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notifyAll()
/**
 * native方法,并且不能重写。暂停线程的执行。注意:sleep 方法没有释放锁,而 wait 方法释放了锁 ,timeout 是等待时间。
 */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wait(long 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多了 nanos 参数,这个参数表示额外时间(以纳秒为单位,范围是 0-999999)。 所以超时的时间还需要加上 nanos 纳秒。。
 */
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跟之前的2个wait方法一样,只不过该方法一直等待,没有超时时间这个概念
 */
public final void 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实例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时候触发的操作
 */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


== 和 equals() 的区别

在Java中,引用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类(Class): 用户自定义的类是引用类型的一种,它可以包含字段和方法。类的实例通过 new 关键字创建。
class MyClass {
    // 类的定义
}

MyClass obj = new MyClass(); // 创建 MyClass 类的实例
  1.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一种抽象类型,可以包含方法的声明。类通过实现接口来提供接口中声明的具体实现。

    interface MyInterface {
        // 接口的定义
    }
    
    class MyClass implements MyInterface {
        // 实现 MyInterface 接口
    }
    
  2. 数组(Array): 数组是一种引用类型,可以存储相同类型的元素的集合。数组通过 new 关键字创建。

int[] numbers = new int[5]; // 创建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
  1. 枚举(Enum): 枚举是一种特殊的引用类型,用于表示一组常量。枚举类型通过 enum 关键字定义。

    enum Day {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
    
    Day today = Day.MONDAY;
    
  2. 接口数组和类数组: 引用类型的数组可以包含接口类型或类类型的元素。

    MyInterface[] interfaceArray = new MyInterface[3];
    MyClass[] classArray = new MyClass[3];
    
  3. 集合类和泛型: Java提供了丰富的集合类,如ListSetMap等,以及泛型机制,用于处理引用类型的集合和容器。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
    
  4. 其他引用类型: 还有其他一些引用类型,如StringStringBuilderHashMap等,它们是Java中常用的引用类型。

    String str = "Hello"; // String 类型
    StringBuilder builder = new StringBuilder(); // StringBuilder 类型
    

    == 对于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来说,== 比较的是值。
    • 对于引用数据类型来说,== 比较的是对象的内存地址。

    equals() 不能用于判断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只能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hashCode

hashCode作用:

hashCode() :获取哈希码(int 整数),也称为散列码,哈希码的作用是确定该对象在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散列表存储的是键值对(key-value),它的特点是:能根据“键”快速的检索出对应的“值”。这其中就利用到了散列码!(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对象)

为什么要有hashCode:

hashCode()equals()都是用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1. 先计算对象的 hashCode 值
  2. 没有相符的 hashCode,HashSet 会假设对象没有重复出现
  3. 有相同 hashCode 值的对象,调用 equals() 方法来检查 hashCode 相等的对象是否真的相同
  4. 如果两者相同,HashSet 就不会让其加入操作成功。如果不同的话,就会重新散列到其他位置

当你把对象加入 HashSet 时,HashSet 会先计算对象的 hashCode 值来判断对象加入的位置,同时也会与其他已经加入的对象的 hashCode 值作比较,如果没有相符的 hashCode,HashSet 会假设对象没有重复出现。但是如果发现有相同 hashCode 值的对象,这时会调用 equals() 方法来检查 hashCode 相等的对象是否真的相同。如果两者相同,HashSet 就不会让其加入操作成功。如果不同的话,就会重新散列到其他位置。这样我们就大大减少了 equals 的次数,相应就大大提高了执行速度。

那为什么 JDK 还要同时提供这两个方法呢?

因为在一些容器(比如 HashMapHashSet)中,有了 hashCode() 之后,判断元素是否在对应容器中的效率会更高(参考添加元素进HashSet的过程)!

那为什么不只提供 hashCode() 方法呢?

这是因为两个对象的hashCode 值相等并不代表两个对象就相等。

那为什么两个对象有相同的 hashCode 值,它们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因为 hashCode() 所使用的哈希算法也许刚好会让多个对象传回相同的哈希值。越糟糕的哈希算法越容易碰撞,但这也与数据值域分布的特性有关(所谓哈希碰撞也就是指的是不同的对象得到相同的 hashCode )。

总结下来就是:

  • 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 值相等,那这两个对象不一定相等(哈希碰撞)。
  • 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 值相等并且equals()方法也返回 true,我们才认为这两个对象相等。
  • 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 值不相等,我们就可以直接认为这两个对象不相等。

重写 equals() 时为什么必须重写 hashCode() 方法

在Java中,当你重写一个类的 equals() 方法时,通常也需要重写 hashCode() 方法。

因为两个相等的对象的 hashCode 值必须是相等,即说如果 equals 方法判断两个对象是相等的,那这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也要相等。

如果重写 equals() 时没有重写 hashCode() 方法的话就可能会导致 equals 方法判断是相等的两个对象,hashCode 值却不相等

因此,一般来说,当你重写了 equals() 方法时,最好也一并重写 hashCode() 方法,以确保它们的一致性。

数组

数组有两种初始化的方式,一种是静态初始化、一种是动态初始化

静态初始化

在定义数组时直接给数组中的数据赋值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new 数据类型[]{元素1,元素2,元素3};

//定义数组,用来存储多个年龄
int[] ages = new int[]{12, 24, 36}
//定义数组,用来存储多个成绩
double[] scores = new double[]{89.9, 99.5, 59.5, 88.0};

静态初始化的一种简化写法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元素1,元素2,元素3};

//定义数组,用来存储多个年龄
int[] ages = {12, 24, 36}
//定义数组,用来存储多个成绩
double[] scores = {89.9, 99.5, 59.5, 88.0};

定义数组时, 数据类型[] 数组名也可写成数据类型 数组名[]`

//以下两种写法是等价的。但是建议大家用第一种,因为这种写法更加普遍
int[] ages = {12, 24, 36};
int ages[] = {12, 24, 36}

动态初始化

动态初始化不需要我们写出具体的元素,而是指定元素类型长度就行。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长度];
int[] arr = new int[3];

String

String类创建对象

方式一: 直接使用双引号“...” 。
方式二:new String类,调用构造器初始化字符串对象。
String s1 = "abc"; //这里"abc"就是一个字符串对象,用s1变量接收

String rs2 = new String("itheima");
System.out.println(rs2);

char[] chars = {'a', '黑', '马'};
String rs3 = new String(chars);
System.out.println(rs3); //a黑马

String常用方法

public class String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目标:快速熟悉String提供的处理字符串的常用方法。
        String s = "黑马Java";
        // 1、获取字符串的长度
        System.out.println(s.length());

        // 2、提取字符串中某个索引位置处的字符
        char c = s.charAt(1);
        System.out.println(c);

        // 字符串的遍历
        for (int i = 0; i < s.length(); i++) {
            // i = 0 1 2 3 4 5
            char ch = s.charAt(i);
            System.out.println(ch);
        }

        System.out.println("-------------------");

        // 3、把字符串转换成字符数组,再进行遍历
        char[] chars = s.toCharArray();
        for (int i = 0; i < char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chars[i]);
        }
	
        // 4、判断字符串内容,内容一样就返回true
        // 总结:在Java中,如果你想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内容是否相同,应该使用 equals() 方法。
        // 如果你想比较两个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地址是否相同,可以使用 == 运算符。
        String s1 = new String("黑马");
        String s2 = new String("黑马");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false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 true

        // 5、忽略大小写比较字符串内容
        String c1 = "34AeFG";
        String c2 = "34aEfg";
        System.out.println(c1.equals(c2)); // false
        System.out.println(c1.equalsIgnoreCase(c2)); // true

        // 6、截取字符串内容 (包前不包后的)
        String s3 = "Java是最好的编程语言之一";
        String rs = s3.substring(0, 8);
        System.out.println(rs);

        // 7、从当前索引位置一直截取到字符串的末尾
        String rs2 = s3.substring(5);
        System.out.println(rs2);

        // 8、把字符串中的某个内容替换成新内容,并返回新的字符串对象给我们
        String info = "这个电影简直是个垃圾,垃圾电影!!";
        String rs3 = info.replace("垃圾", "**");
        System.out.println(rs3);

        // 9、判断字符串中是否包含某个关键字
        String info2 = "Java是最好的编程语言之一,我爱Java,Java不爱我!";
        System.out.println(info2.contains("Java"));
        System.out.println(info2.contains("java"));
        System.out.println(info2.contains("Java2"));

        // 10、判断字符串是否以某个字符串开头。
        String rs4 = "张三丰";
        System.out.println(rs4.startsWith("张"));
        System.out.println(rs4.startsWith("张三"));
        System.out.println(rs4.startsWith("张三2"));

        // 11、把字符串按照某个指定内容分割成多个字符串,放到一个字符串数组中返回给我们
        String rs5 = "张无忌,周芷若,殷素素,赵敏";
        String[] names = rs5.split(",");
        for (int i = 0; i < name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names[i]);
        }
    }
}

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的区别

可变性

String 是不可变的,是只读字符串,即String引用的字符串内容是不能被改变的。

线程安全性

  • String 中的对象是不可变的,也就可以理解为常量,线程安全。

    AbstractStringBuilder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 的公共父类,定义了一些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如 expandCapacityappendinsertindexOf 等公共方法。

  • StringBuffer 对方法加了同步锁或者对调用的方法加了同步锁,所以是线程安全的。

  • StringBuilder 并没有对方法进行加同步锁,所以是非线程安全的。

性能

  • String 类型进行改变的时候,都会生成一个新的 String 对象,然后将指针指向新的 String 对象。

  • StringBuffer 每次都会对 StringBuffer 对象本身进行操作,而不是生成新的对象并改变对象引用。

  • StringBuilder 相比使用 StringBuffer 仅能获得 10%~15% 左右的性能提升,但却要冒多线程不安全的风险

对于三者使用的总结:

  1. 操作少量的数据: 适用 String
  2. 单线程操作字符串缓冲区下操作大量数据: 适用 StringBuilder
  3. 多线程操作字符串缓冲区下操作大量数据: 适用 StringBuffer

String s = new String("xyz")会创建几个对象?

  • 首先在String池内寻找,找到"xyz"字符串,不创建"xyz"对应的String对象,否则创建一个对象。
  • 然后,遇到new关键字,在内存上创建String对象,并将其返回给s,又一个对象。

所以,总共1个或2个对象。


String 为什么是不可变的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 CharSequence {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
}

🐛 修正:被 final 关键字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写,修饰的变量是基本数据类型则值不能改变修饰的变量是引用类型则不能再指向其他对象。因此,final 关键字修饰的数组保存字符串并不是 String 不可变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个数组保存的字符串是可变的(final 修饰引用类型变量的情况)。

  1. final 修饰的 value 数组: 这确保了 value 数组一旦分配了内存空间并存储了字符串的字符,就不能再指向其他数组对象。这是对数组引用的不可变性。
  2. private 修饰的 value 数组: private 关键字使得 value 数组只能在 String 类的内部访问,外部类无法直接修改这个数组。
  3. final 修饰的 String 类: final 关键字确保了 String 类不能被继承。如果 String 类可以被继承,子类可能会修改其行为,破坏字符串的不可变性。

String 真正不可变有下面几点原因:

  1. 保存字符串的数组final 修饰且为私有的,并且String 类没有提供/暴露修改这个字符串的方法。
  2. String 类被 final 修饰导致其不能被继承,进而避免了子类破坏 String 不可变。

字符串字面量和new出来字符串的区别

  1. 只要是以“...”方式写出的字符串对象,会存储到字符串常量池,且相同内容的字符串只存储一份。
  2. 但通过new方式创建字符串对象,每new一次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对象放在堆内存中。


字符串拼接用“+” 还是 StringBuilder?


String#equals() 和 Object#equals() 有何区别?

String 中的 equals 方法是被重写过的,比较的是 String 字符串的值是否相等。 Objectequals 方法是比较的对象的内存地址。


字符串常量池的作用了解吗?

字符串常量池 : JVM 为了提升性能和减少内存消耗针对字符串(String 类)专门开辟的一块区域,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字符串的重复创建

// 在堆中创建字符串对象”ab“
// 将字符串对象”ab“的引用保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String aa = "ab";
// 直接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字符串对象”ab“的引用
String bb = "ab";
System.out.println(aa==bb);// true 对于引用数据类型来说,`==` 比较的是对象的内存地址。

String s1 = new String("abc");这句话创建了几个字符串对象?

1、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不存在字符串对象“abc”的引用,那么它会在堆上创建两个字符串对象,其中一个字符串对象的引用会被保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常量池中的字符串对象:"abc"堆中的字符串对象:s1

2、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已存在字符串对象“abc”的引用,则只会在堆中创建 1 个字符串对象“abc”。堆中的字符串对象:s1


String#intern 方法有什么作用?

String.intern() 是一个 native(本地)方法,其作用是将指定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保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情况:

  •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保存了对应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就直接返回该引用。
  •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没有保存了对应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那就在常量池中创建一个指向该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并返回。

// 在堆中创建字符串对象”Java“
// 将字符串对象”Java“的引用保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 将常量池中的引用赋给 s1
String s1 = "Java";
// 直接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字符串对象”Java“对应的引用.因此s2也指向了常量池中的"Java"字符串对象。
String s2 = s1.intern();

// 会在堆中在单独创建一个字符串对象
String s3 = new String("Java");
// 直接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字符串对象”Java“对应的引用
String s4 = s3.intern();

// s1 和 s2 指向的是堆中的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true
// s3 和 s4 指向的是堆中不同的对象
System.out.println(s3 == s4); // false
// s1 和 s4 指向的是堆中的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s1 == s4); //true

String 类型的变量和常量做“+”运算时发生了什么?

先来看字符串不加 final 关键字拼接的情况(JDK1.8):

String str1 = "str";
String str2 = "ing";
String str3 = "str" + "ing"; //常量词中对象
String str4 = str1 + str2;//在堆上创建的新的对象
String str5 = "string"; //常量词中对象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5);//true
System.out.println(str4 == str5);//false

对于编译期可以确定值的字符串,也就是常量字符串 ,jvm 会将其存入字符串常量池。

常量折叠:会把常量表达式的值求出来作为常量嵌在最终生成的代码中.

字符串使用 final 关键字声明之后,可以让编译器当做常量来处理。对于 String str3 = "str" + "ing"; 编译器会给你优化成 String str3 = "string";

示例代码:

final String str1 = "str";
final String str2 = "ing";
// 下面两个表达式其实是等价的
String c = "str" + "ing";// 常量池中的对象
String d = str1 + str2; // 常量池中的对象
System.out.println(c == d);// true

如果 ,编译器在运行时才能知道其确切值的话,就无法对其优化。

示例代码(str2 在运行时才能确定其值):

final String str1 = "str";
final String str2 = getStr();
String c = "str" + "ing";// 常量池中的对象
String d = str1 + str2; // 在堆上创建的新的对象
System.out.println(c == d);// false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tr() {
      return "ing";
}

集合

ArrayList

ArrayList表示一种集合,它是一个容器,用来装数据的,类似于数组

因为数组一旦创建大小不变,比如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数组,就只能存储3个元素,想要存储第4个元素就不行。而集合是大小可变的,想要存储几个元素就存储几个元素。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如何创建ArrayList集合的对象,并熟悉ArrayList提供的常用方法。
 */
public class ArrayList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创建一个ArrayList的集合对象
        //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从jdk 1.7开始才支持的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黑马");
        list.add("黑马");
        list.add("Java");
        System.out.println(list);

        // 2、往集合中的某个索引位置处添加一个数据
        list.add(1, "MySQL");
        System.out.println(list);

        // 3、根据索引获取集合中某个索引位置处的值
        String rs = list.get(1);
        System.out.println(rs);

        // 4、获取集合的大小(返回集合中存储的元素个数)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

        // 5、根据索引删除集合中的某个元素值,会返回被删除的元素值给我们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1));
        System.out.println(list);

        // 6、直接删除某个元素值,删除成功会返回true,反之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Java"));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add(1, "html");
        System.out.println(list);

        // 默认删除的是第一次出现的这个黑马的数据的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黑马"));
        System.out.println(list);

        // 7、修改某个索引位置处的数据,修改后会返回原来的值给我们
        System.out.println(list.set(1, "黑马程序员"));
        System.out.println(list);
    }
}

应用案例1

1.用户可以选购多个商品,可以创建一个ArrayList集合,存储这些商品
2.按照需求,如果用户选择了"枸杞"批量删除,应该删除包含"枸杞"的所有元素
	1)这时应该遍历集合中每一个String类型的元素
	2)使用String类的方法contains判断字符串中是否包含"枸杞"
    3)包含就把元素删除
3.输出集合中的元素,看是否包含"枸杞"的元素全部删除
public class ArrayList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创建一个ArrayList集合对象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枸杞");
        list.add("Java入门");
        list.add("宁夏枸杞");
        list.add("黑枸杞");
        list.add("人字拖");
        list.add("特级枸杞");
        list.add("枸杞子");
        System.out.println(list);
        //运行结果如下: [Java入门, 宁夏枸杞, 黑枸杞, 人字拖, 特级枸杞, 枸杞子]
       
        // 2、开始完成需求:从集合中找出包含枸杞的数据并删除它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 i = 0 1 2 3 4 5
            // 取出当前遍历到的数据
            String ele = list.get(i);
            // 判断这个数据中包含枸杞
            if(ele.contains("枸杞")){
                // 直接从集合中删除该数据
                list.remove(ele);
            }
        }
        System.out.println(list);
        //删除后结果如下:[Java入门, 黑枸杞, 人字拖, 枸杞子]
    }
}

运行完上面代码,我们会发现,删除后的集合中,竟然还有黑枸杞枸杞子在集合中。这是为什么呢?

解决方法

集合删除元素方式一:每次删除完元素后,让控制循环的变量i--就可以了;

// 方式一:每次删除一个数据后,就让i往左边退一步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 i = 0 1 2 3 4 5
    // 取出当前遍历到的数据
    String ele = list.get(i);
    // 判断这个数据中包含枸杞
    if(ele.contains("枸杞")){
        // 直接从集合中删除该数据
        list.remove(ele);
        i--;
    }
}
System.out.println(list);
  • 集合删除元素方式二:倒着遍历集合,在遍历过程中删除元素就可以了
// 方式二:从集合的后面倒着遍历并删除
// [Java入门, 人字拖]
//   i
for (int i = list.size() - 1; i >= 0; i--) {
    // 取出当前遍历到的数据
    String ele = list.get(i);
    // 判断这个数据中包含枸杞
    if(ele.contains("枸杞")){
        // 直接从集合中删除该数据
        list.remove(ele);
    }
}
System.out.println(list);

应用案例2

上一个ArrayList应用案例中,我们往集合存储的元素是String类型的元素,实际上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往集合中自定义存储对象

分析需求发现:

  1. 在外卖系统中,每一份菜都包含,菜品的名称、菜品的原价、菜品的优惠价、菜品的其他信息。那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菜品类(Food类),用来描述每一个菜品对象要封装那些数据。
  2. 接着再写一个菜品管理类(FoodManager类),提供展示操作界面、上架菜品、浏览菜品的功能。
  • 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个菜品类(Food类),用来描述每一个菜品对象要封装那些数据。
public class Food {
    private String name;	//菜品名称
    private double originalPrice; //菜品原价
    private double specialPrice; //菜品优惠价
    private String info; //菜品其他信息

    public Food() {
    }

    public Food(String name, double originalPrice, double specialPrice, String info) {
        this.name = name;
        this.originalPrice = originalPrice;
        this.specialPrice = specialPrice;
        this.info = info;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double getOriginalPrice() {
        return originalPrice;
    }

    public void setOriginalPrice(double originalPrice) {
        this.originalPrice = originalPrice;
    }

    public double getSpecialPrice() {
        return specialPrice;
    }

    public void setSpecialPrice(double specialPrice) {
        this.specialPrice = specialPrice;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info;
    }

    public void setInfo(String info) {
        this.info = info;
    }
}
  • 接下来写一个菜品管理类,提供上架菜品的功能、浏览菜品的功能、展示操作界面的功能。
public class FoodManager{
    //为了存储多个菜品,预先创建一个ArrayList集合;
    //上架菜品时,其实就是往集合中添加菜品对象
    //浏览菜品时,其实就是遍历集合中的菜品对象,并打印菜品对象的属性信息。
    private ArrayList<Food> foods = new ArrayList<>(); 
    //为了在下面的多个方法中,能够使用键盘录入,提前把Scanner对象创建好;
    private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
     1、商家上架菜品
     */
    public void add(){
        System.out.println("===菜品上架==");
        // 2、提前创建一个菜品对象,用于封装用户上架的菜品信息
        Food food = new Food();
        System.out.println("请您输入上架菜品的名称:");
        String name = sc.next();
        food.setName(name);

        System.out.println("请您输入上架菜品的原价:");
        double originalPrice = sc.nextDouble();
        food.setOriginalPrice(originalPrice);

        System.out.println("请您输入上架菜品的优惠价:");
        double specialPrice = sc.nextDouble();
        food.setSpecialPrice(specialPrice);

        System.out.println("请您输入上架菜品的其他信息:");
        String info = sc.next();
        food.setInfo(info);

        // 3、把菜品对象添加到集合容器中去
        foods.add(food);
        System.out.println("恭喜您,上架成功~~~");
    }

    /**
       2、菜品;浏览功能
     */
    public void printAllFoods(){
        System.out.println("==当前菜品信息如下:==");
        for (int i = 0; i < foods.size(); i++) {
            Food food = foods.get(i);
            System.out.println("菜品名称:" + foo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菜品原价:" + food.getOriginalPrice());
            System.out.println("菜品优惠价:" + food.getSpecialPrice());
            System.out.println("其他描述信息:" + food.getInfo());
            System.out.println("------------------------");
        }
    }
    /**
    3、专门负责展示系统界面的
    */
    public void start(){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欢迎进入商家后台管理系统=====");
            System.out.println("1、上架菜品(add)");
            System.out.println("2、浏览菜品(query)");
            System.out.println("3、退出系统(exit)");
            System.out.println("请您选择操作命令:");
            String command = sc.next();
            switch (command) {
                case "add":
                    add();
                    break;
                case "query":
                    printAllFoods();
                    break;
                case "exit":
                    return; // 结束当前方法!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操作命令有误~~");
            }
        }
	}
}
  • 最后在写一个测试类Test,在测试类中进行测试。其实测试类,只起到一个启动程序的作用。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odManager manager = new FoodManager();
        manager.start();
    }
}

Collection代表单列集合,每个元素(数据)只包含一个值。

Map代表双列集合,每个元素包含两个值(键值对)。

  • List系列集合:添加的元素是有序可重复有索引
  • Set系列集合:添加的元素是无序、不重复、无索引。

Collection集合的常用方法

这里我们以创建ArrayList为例,来演示

Collection<String> c = new ArrayList<>();
//1.public boolean add(E e): 添加元素到集合
c.add("java1");
c.add("java1");
c.add("java2");
c.add("java2");
c.add("java3");
System.out.println(c); //打印: [java1, java1, java2, java2, java3]

//2.public int size(): 获取集合的大小
System.out.println(c.size()); //5

//3.public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bj): 判断集合中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c.contains("java1")); //true
System.out.println(c.contains("Java1")); //false

//4.pubilc boolean remove(E e): 删除某个元素,如果有多个重复元素只能删除第一个
System.out.println(c.remove("java1")); //true
System.out.println(c); //打印: [java1,java2, java2, java3]

//5.public void clear(): 清空集合的元素
c.clear(); 
System.out.println(c); //打印:[]

//6.public boolean isEmpty(): 判断集合是否为空 是空返回true 反之返回false
System.out.println(c.isEmpty()); //true

//7.public Object[] toArray(): 把集合转换为数组
Object[] array = c.toArray();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java1,java2, java2, java3]

//8.如果想把集合转换为指定类型的数组,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
String[] array1 = c.toArray(new String[c.size()]);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1)); //[java1,java2, java2, java3]

//9.还可以把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另一个集合中
Collection<String> c1 = new ArrayList<>();
c1.add("java1");
c1.add("java2");
Collection<String> c2 = new ArrayList<>();
c2.add("java3");
c2.add("java4");
c1.addAll(c2); //把c2集合中的全部元素,添加到c1集合中去
System.out.println(c1); //[java1, java2, java3, java4]

Collection遍历方式

“集合的遍历之前不是学过吗?就用普通的for循环啊? “ 但是之前学习过的遍历方式,只能遍历List集合,不能遍历Set集合,因为以前的普通for循环遍历需要索引,只有List集合有索引,而Set集合没有索引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种通用的遍历方式,能够遍历所有集合

迭代器遍历集合

代码写法如下:

Collection<String> c = new ArrayList<>();
c.add("赵敏");
c.add("小昭");
c.add("素素");
c.add("灭绝");
System.out.println(c); //[赵敏, 小昭, 素素, 灭绝]

//第一步:先获取迭代器对象
//解释:Iterator就是迭代器对象,用于遍历集合的工具)
Iterator<String> it = c.iterator();

//第二步:用于判断当前位置是否有元素可以获取
//解释:hasNext()方法返回true,说明有元素可以获取;反之没有
while(it.hasNext()){
    //第三步:获取当前位置的元素,然后自动指向下一个元素.
    String e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

增强for遍历集合

相比于迭代器遍历集合,增强for循环更为简洁。

格式

for(元素的数据类型 变量名:数组或者集合){
    
}

Collection<String> c = new ArrayList<>();
c.add("赵敏");
c.add("小昭");
c.add("素素");
c.add("灭绝");

//1.使用增强for遍历集合
for(String s: c){
    System.out.println(s); 
}

//2.再尝试使用增强for遍历数组
String[] arr = {"迪丽热巴", "古力娜扎", "稀奇哈哈"};
for(String name: arr){
    System.out.println(name);
}

forEach遍历集合

在JDK8版本以后还提供了一个forEach方法也可以遍历集合。

遍历集合案例

首先,我们得写一个电影类,用来描述每一步电影应该有哪些信息。

public class Movie{
    private String name; //电影名称
    private double score; //评分
    private String actor; //演员
    //无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Movie(){}
    //全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Movie(String name, double score, String actor){
        this.name=name;
        this.score=score;
        this.actor=actor;
    }
    //...get、set、toString()方法自己补上..
}

再创建一个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llection<Movie> movies = new ArrayList<>();
        movies.add(new MOvie("《肖申克的救赎》", 9.7, "罗宾斯"));
        movies.add(new MOvie("《霸王别姬》", 9.6, "张国荣、张丰毅"));
        movies.add(new MOvie("《阿甘正传》", 9.5, "汤姆汉克斯"));
        
        for(Movie movie : movies){
            System.out.println("电影名:" + movie.getName());
            System.out.println("评分:" + movie.getScore());
            System.out.println("主演:" + movie.getActor());
        }
    }
}

以上代码的内存原理如下图所示:当往集合中存对象时,实际上存储的是对象的地址值

List系列集合

ArrayList和LinkedList区别

List集合的常用方法

//1.创建一个ArrayList集合对象(有序、有索引、可以重复)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蜘蛛精");
list.add("至尊宝");
list.add("至尊宝");
list.add("牛夫人"); 
System.out.println(list); //[蜘蛛精, 至尊宝, 至尊宝, 牛夫人]

//2.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在某个索引位置插入元素
list.add(2, "紫霞仙子");
System.out.println(list); //[蜘蛛精, 至尊宝, 紫霞仙子, 至尊宝, 牛夫人]

//3.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根据索引删除元素, 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2)); //紫霞仙子
System.out.println(list);//[蜘蛛精, 至尊宝, 至尊宝, 牛夫人]

//4.public E get(int index): 返回集合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get(3));

//5.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 修改索引位置处的元素,修改后,会返回原数据
System.out.println(list.set(3,"牛魔王")); //牛夫人
System.out.println(list); //[蜘蛛精, 至尊宝, 至尊宝, 牛魔王]

List集合的遍历方式

List集合相比于前面的Collection多了一种可以通过索引遍历的方式,所以List集合遍历方式一共有四种:

  • 普通for循环(只因为List有索引)
  • 迭代器
  • 增强for
  • Lambda表达式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蜘蛛精");
list.add("至尊宝");
list.add("糖宝宝");

//1.普通for循环
for(int i = 0; i< list.size(); i++){
    //i = 0, 1, 2
    String e = 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e);
}

//2.增强for遍历
for(String s : list){
    System.out.println(s);
}

//3.迭代器遍历
Iterator<String>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tring s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

//4.lambda表达式遍历
list.forEach(s->System.out.println(s));

ArrayList底层的原理

ArrayList集合底层是基于数组结构实现的,也就是说当你往集合容器中存储元素时底层本质上是往数组中存储元素

1666166151267

我们知道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但是集合的长度是可变的,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理如下:

1666166661149

数组扩容,并不是在原数组上扩容(原数组是不可以扩容的),底层是创建一个新数组,然后把原数组中的元素全部复制到新数组中去

LinkedList底层原理

LinkedList底层是链表结构,链表结构是由一个一个的节点组成,一个节点由数据值、下一个元素的地址组成。

1666167170415

LinkedList集合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了,所以相对于ArrayList新增了一些可以针对头尾进行操作的方法,如下图示所示:

1666167572387

LinkedList集合的应用场景

可以用它来设计栈结构、队列结构

入队列可以调用LinkedList集合的addLast方法,出队列可以调用removeFirst()方法.

//1.创建一个队列: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LinkedList<String> queue = new LinkedList<>();
//入对列
queue.addLast("第1号人");
queue.addLast("第2号人");
queue.addLast("第3号人");
queue.addLast("第4号人");
System.out.println(queue);

//出队列
System.out.println(queue.removeFirst());	//第4号人
System.out.println(queue.removeFirst());	//第3号人
System.out.println(queue.removeFirst());	//第2号人
System.out.println(queue.removeFirst());	//第1号人

我们再用LinkedList集合来模拟一下栈结构的效果。

接着,我们就用LinkedList来模拟下栈结构,代码如下:

//1.创建一个栈对象
LinkedList<String> stack = new ArrayList<>();
//压栈(push) 等价于 addFirst()
stack.push("第1颗子弹");
stack.push("第2颗子弹");
stack.push("第3颗子弹");
stack.push("第4颗子弹");
System.out.println(stack); //[第4颗子弹, 第3颗子弹, 第2颗子弹,第1颗子弹]

//弹栈(pop) 等价于 removeFirst()
System.out.println(statck.pop()); //第4颗子弹
System.out.println(statck.pop()); //第3颗子弹
System.out.println(statck.pop()); //第2颗子弹
System.out.println(statck.pop()); //第1颗子弹

//弹栈完了,集合中就没有元素了
System.out.println(list); //[]

Set系列集合

//Set<Integer> set = new HashSet<>();	//无序、无索引、不重复
//Set<Integer> set = new LinkedHashSet<>(); //有序、无索引、不重复
Set<Integer> set = new TreeSet<>(); //可排序(升序)、无索引、不重复
set.add(666);
set.add(555);
set.add(555);
set.add(888);
set.add(888);
set.add(777);
set.add(777);
System.out.println(set); //[555, 666, 777, 888]

HashSet集合底层原理

HashSet集合底层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哈希表根据JDK版本的不同,也是有点区别的

  • JDK8以前:哈希表 = 数组+链表
  • JDK8以后:哈希表 = 数组+链表+红黑树

1666170451762-1667311904484

  • 只有新添加元素的hashCode值和集合中以后元素的hashCode值相同、新添加的元素调用equals方法集合中已有元素比较结果为true, 才认为元素重复
  • 如果hashCode值相同,equals比较不同,则以链表的形式连接在数组的同一个索引为位置(如上图所示)

在JDK8开始后,为了提高性能,当链表的长度超过8时,就会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HashSet去重原理

要想保证在HashSet集合中没有重复元素,我们需要重写元素类的hashCodeequals方法。比如以下面的Student类为例,假设把Student类的对象作为HashSet集合的元素,想要让学生的姓名和年龄相同,就认为元素重复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姓名
    private int age; //年龄
    private double height; //身高
 
    //无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全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height){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this.height=height;
    }
    //...get、set、toString()方法自己补上..
    
    //按快捷键生成hashCode和equals方法
    //alt+insert 选择 hashCode and equals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 o;

        if (age != student.age) return false;
        if (Double.compare(student.height, height) != 0) return false;
        return name != null ? name.equals(student.name) : student.name == null;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result;
        long temp;
        result = name != null ? name.hashCode() : 0;
        result = 31 * result + age;
        temp = Double.doubleToLongBits(height);
        result = 31 * result + (int) (temp ^ (temp >>> 32));
        return result;
    }
}

接着,写一个测试类,往HashSet集合中存储Student对象。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et<Student> students = new HashSet<>();
        Student s1 = new Student("至尊宝",20, 169.6);
        Student s2 = new Student("蜘蛛精",23, 169.6);
        Student s3 = new Student("蜘蛛精",23, 169.6);
        Student s4 = new Student("牛魔王",48, 169.6);
        
        students.add(s1);
        students.add(s2);
        students.add(s3);
        students.add(s4);
        
        for(Student s : students){
            System.out.println(s);
        }
    }
}

打印结果如下,我们发现存了两个蜘蛛精,当时实际打印出来只有一个,而且是无序的。

Student{name='牛魔王', age=48, height=169.6}
Student{name='至尊宝', age=20, height=169.6}
Student{name='蜘蛛精', age=23, height=169.6}

LinkedHashSet底层原理

LinkedHashSet它底层采用的是也是哈希表结构,只不过额外新增了一个双向链表来维护元素的存取顺序

1666171776819-1667311894748

TreeSet集合

TreeSet集合的特点是可以对元素进行排序,但是必须指定元素的排序规则。

如果往集合中存储String类型的元素,或者Integer类型的元素,它们本身就具备排序规则,所以直接就可以排序。

Set<Integer> set1= new TreeSet<>();
set1.add(8);
set1.add(6);
set1.add(4);
set1.add(3);
set1.add(7);
set1.add(1);
set1.add(5);
set1.add(2);
System.out.println(set1); //[1,2,3,4,5,6,7,8]

Set<Integer> set2= new TreeSet<>();
set2.add("a");
set2.add("c");
set2.add("e");
set2.add("b");
set2.add("d");
set2.add("f");
set2.add("g");
System.out.println(set1); //[a,b,c,d,e,f,g]

如果往TreeSet集合中存储自定义类型的元素,比如说Student类型,则需要我们自己指定排序规则,否则会出现异常。

我们想要告诉TreeSet集合按照指定的规则排序,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让元素的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重写compareTo方法

第二种:在创建TreeSet集合时,通过构造方法传递Compartor比较器对象

  • 排序方式1:我们先来演示第一种排序方式
//第一步:先让Student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
//注意:Student类的对象是作为TreeSet集合的元素的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height;
	//无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全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height){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this.height=height;
    }
    //...get、set、toString()方法自己补上..
    
    //第二步:重写compareTo方法
    //按照年龄进行比较,只需要在方法中让this.age和o.age相减就可以。
    /*
    原理:
    在往TreeSet集合中添加元素时,add方法底层会调用compareTo方法,根据该方法的
    结果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决定元素放在后面、前面还是不存。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o) {
        //this:表示将要添加进去的Student对象
        //o: 表示集合中已有的Student对象
        return this.age-o.age;
    }
}

此时,再运行测试类,结果如下

Student{name='至尊宝', age=20, height=169.6}
Student{name='紫霞', age=20, height=169.8}
Student{name='蜘蛛精', age=23, height=169.6}
Student{name='牛魔王', age=48, height=169.6}
  • 排序方式2:接下来演示第二种排序方式
//创建TreeSet集合时,传递比较器对象排序
/*
原理:当调用add方法时,底层会先用比较器,根据Comparator的compare方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决定谁在后,谁在前,谁不存。
*/
//下面代码中是按照学生的年龄升序排序
Set<Student> students = new TreeSet<>(new Comparator<Student>{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tudent o1, Student o2){
        //需求:按照学生的身高排序
        return Double.compare(o1,o2); 
    }
});

//创建4个Student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至尊宝",20, 169.6);
Student s2 = new Student("紫霞",23, 169.8);
Student s3 = new Student("蜘蛛精",23, 169.6);
Student s4 = new Student("牛魔王",48, 169.6);

//添加Studnet对象到集合
students.add(s1);
students.add(s2);
students.add(s3);
students.add(s4);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 

总结Collection集合

1666174020172-1667311882030

并发修改异常

我们先把这个异常用代码演示出来,再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异常产生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王麻子");
list.add("小李子");
list.add("李爱花");
list.add("张全蛋");
list.add("晓李");
list.add("李玉刚");
System.out.println(list); // [王麻子, 小李子, 李爱花, 张全蛋, 晓李, 李玉刚]

//需求:找出集合中带"李"字的姓名,并从集合中删除
Iterator<String>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tring name = it.next();
    if(name.contains("李")){
        list.remove(name);
    }
}
System.out.println(list);

运行上面的代码,会出现下面的异常。这就是并发修改异常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异常呢?那是因为迭代器遍历机制,规定迭代器遍历集合的同时,不允许集合自己去增删元素,否则就会出现这个异常。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不使用集合的删除方法,而是使用迭代器的删除方法,代码如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王麻子");
list.add("小李子");
list.add("李爱花");
list.add("张全蛋");
list.add("晓李");
list.add("李玉刚");
System.out.println(list); // [王麻子, 小李子, 李爱花, 张全蛋, 晓李, 李玉刚]

//需求:找出集合中带"李"字的姓名,并从集合中删除
Iterator<String>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tring name = it.next();
    if(name.contains("李")){
        //list.remove(name);
        it.remove(); //当前迭代器指向谁,就删除谁
    }
}
System.out.println(list);

Collection的其他操作

可变参数
  • 可变参数就算你学明白了。

    • 可变参数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参数,定义在方法、构造器的形参列表处,它可以让方法接收多个同类型的实际参数。

    • 可变参数在方法内部,本质上是一个数组

public class Param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不传递参数,下面的nums长度则为0, 打印元素是[]
        test();	
        
        //传递3个参数,下面的nums长度为3,打印元素是[10, 20, 30]
        test(10,20,30); 
        
        //传递一个数组,下面数组长度为4,打印元素是[10,20,30,40] 
        int[] arr = new int[]{10,20,30,40}
        test(arr);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int...nums){
        //可变参数在方法内部,本质上是一个数组
        System.out.println(nums.length);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ums));
        System.out.println("----------------");
    }
}

最后还有一些错误写法

  • 一个形参列表中,只能有一个可变参数;否则会报错

  • 一个形参列表中如果多个参数,可变参数需要写在最后;否则会报错

1667194652653

Collections工具类

注意Collections并不是集合,它比Collection多了一个s,一般后缀为s的类很多都是工具类。这里的Collections是用来操作Collection的工具类

我们把这些方法用代码来演示一下:

public class Collections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public static <T>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super T> c, T...e)
        List<String> names = new ArrayList<>();
        Collections.addAll(names, "张三","王五","李四", "张麻子");
        System.out.println(names);
        
        //2.public static void shuffle(List<?> list):对集合打乱顺序
        Collections.shuffle(names);
        System.out.println(names);
        
        //3.public static <T> void sort(List<T list): 对List集合排序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3);
        list.add(5);
        list.add(2);
        Collections.sort(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
    }
}

上面我们往集合中存储的元素要么是Stirng类型,要么是Integer类型,他们本来就有一种自然顺序所以可以直接排序。但是如果我们往List集合中存储Student对象,这个时候想要对List集合进行排序自定义比较规则的。指定排序规则有两种方式,如下:

排序方式1:让元素实现Comparable接口,重写compareTo方法

比如现在想要往集合中存储Studdent对象,首先需要准备一个Student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height;
    
     //排序时:底层会自动调用此方法,this和o表示需要比较的两个对象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o){
        //需求:按照年龄升序排序
        //如果返回正数:说明左边对象的年龄>右边对象的年龄
        //如果返回负数:说明左边对象的年龄<右边对象的年龄,
        //如果返回0:说明左边对象的年龄和右边对象的年龄相同
        return this.age - o.age;
    }
    
    //...getter、setter、constructor..
}

然后再使用Collections.sort(list集合)对List集合排序,如下:

//3.public static <T> void short(List<T list): 对List集合排序
List<Student> students = new ArrayList<>();
students.add(new Student("蜘蛛精",23,169.7));
students.add(new Student("紫霞",22,169.8));
students.add(new Student("紫霞",22,169.8));
students.add(new Student("至尊宝",26,169.5));

/*
原理:sort方法底层会遍历students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采用排序算法,将任意两个元素两两比较;
	每次比较时,会用一个Student对象调用compareTo方法和另一个Student对象进行比较;
	根据compareTo方法返回的结果是正数、负数,零来决定谁大,谁小,谁相等,重新排序元素的位置
	
	注意:这些都是sort方法底层自动完成的,想要完全理解,必须要懂排序算法才行;
*/
Collections.sort(students);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

排序方式2:使用调用sort方法是,传递比较器

/*
原理:sort方法底层会遍历students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采用排序算法,将任意两个元素两两比较;
	每次比较,会将比较的两个元素传递给Comparator比较器对象的compare方法的两个参数o1和o2,
	根据compare方法的返回结果是正数,负数,或者0来决定谁大,谁小,谁相等,重新排序元素的位置
	
	注意:这些都是sort方法底层自动完成的,不需要我们完全理解,想要理解它必须要懂排序算法才行.
*/
Collections.sort(students, new Comparator<Student>(){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tudent o1, Student o2){
        return o1.getAge()-o2.getAge();
    }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

Map集合

所有的Map集合有如下的特点:键不能重复,值可以重复,每一个键只能找到自己对应的值。

public class Map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 一行经典代码。 按照键 无序,不重复,无索引。
        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LinkedHashMap<>(); // 有序,不重复,无索引。
        map.put("手表", 100);
        map.put("手表", 220); // 后面重复的数据会覆盖前面的数据(键)
        map.put("手机", 2);
        map.put("Java", 2);
        map.put(null, null);
        System.out.println(map);

        Map<Integer, String> map1 = new TreeMap<>(); // 可排序,不重复,无索引
        map1.put(23, "Java");
        map1.put(23, "MySQL");
        map1.put(19, "李四");
        map1.put(20, "王五");
        System.out.println(map1);
    }
}

Map集合的常用方法

学习一下Map集合提供了那些方法供我们使用。由于Map是所有双列集合的父接口,所以我们只需要学习Map接口中每一个方法是什么含义,那么所有的Map集合方法你就都会用了。

public class Map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添加元素: 无序,不重复,无索引。
        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手表", 100);
        map.put("手表", 220);
        map.put("手机", 2);
        map.put("Java", 2);
        map.put(null, null);
        System.out.println(map);
        // map = {null=null, 手表=220, Java=2, 手机=2}

        // 2.public int size():获取集合的大小
        System.out.println(map.size());

        // 3、public void clear():清空集合
        //map.clear();
        //System.out.println(map);

        // 4.public boolean isEmpty(): 判断集合是否为空,为空返回true ,反之!
        System.out.println(map.isEmpty());

        // 5.public V get(Object key):根据键获取对应值
        int v1 = map.get("手表");
        System.out.println(v1);
        System.out.println(map.get("手机")); // 2
        System.out.println(map.get("张三")); // null

        // 6. 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根据键删除整个元素(删除键会返回键的值)
        System.out.println(map.remove("手表"));
        System.out.println(map);

        // 7.public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判断是否包含某个键 ,包含返回true ,反之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Key("手表")); // false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Key("手机")); // true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Key("java")); // false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Key("Java")); // true

        // 8.public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判断是否包含某个值。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Value(2)); // true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Value("2")); // false

        // 9.public Set<K> keySet(): 获取Map集合的全部键。
        Set<String> keys = map.keySet();
        System.out.println(keys);

        // 10.public Collection<V> values(); 获取Map集合的全部值。
        Collection<Integer> values = map.values();
        System.out.println(values);

        // 11.把其他Map集合的数据倒入到自己集合中来。(拓展)
        Map<String, Integer> map1 = new HashMap<>();
        map1.put("java1",  10);
        map1.put("java2",  20);
        Map<String, Integer> map2 = new HashMap<>();
        map2.put("java3",  10);
        map2.put("java2",  222);
        map1.putAll(map2); // putAll:把map2集合中的元素全部倒入一份到map1集合中去。
        System.out.println(map1);
        System.out.println(map2);
    }
}

Map集合遍历方式1

/**
 *  目标:掌握Map集合的遍历方式1:键找值
 */
public class Map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准备一个Map集合。
        Map<String, Double> map = new HashMap<>();
        map.put("蜘蛛精", 162.5);
        map.put("蜘蛛精", 169.8);
        map.put("紫霞", 165.8);
        map.put("至尊宝", 169.5);
        map.put("牛魔王", 183.6);
        System.out.println(map);
        // map = {蜘蛛精=169.8, 牛魔王=183.6, 至尊宝=169.5, 紫霞=165.8}

        // 1、获取Map集合的全部键
        Set<String> keys = map.keySet();
        // System.out.println(keys);
        // [蜘蛛精, 牛魔王, 至尊宝, 紫霞]
        //         key
        // 2、遍历全部的键,根据键获取其对应的值
        for (String key : keys) {
            // 根据键获取对应的值
            double value = map.get(key);
            System.out.println(key + "=====>" + value);
        }
    }
}

Map集合遍历方式2

Map集合是用来存储键值对的,而每一个键值对实际上是一个Entry对象。

直接获取每一个Entry对象,把Entry存储扫Set集合中去,再通过Entry对象获取键和值。

/**
 * 目标:掌握Map集合的第二种遍历方式:键值对。
 */
public class Map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String, Double> map = new HashMap<>();
        map.put("蜘蛛精", 169.8);
        map.put("紫霞", 165.8);
        map.put("至尊宝", 169.5);
        map.put("牛魔王", 183.6);
        System.out.println(map);
        // map = {蜘蛛精=169.8, 牛魔王=183.6, 至尊宝=169.5, 紫霞=165.8}
        // entries = [(蜘蛛精=169.8), (牛魔王=183.6), (至尊宝=169.5), (紫霞=165.8)]
        // entry = (蜘蛛精=169.8)
        // entry = (牛魔王=183.6)
        // ...
		
        // 1、调用Map集合提供entrySet方法,把Map集合转换成键值对类型的Set集合
        Set<Map.Entry<String, Double>> entries = map.entrySet();
        for (Map.Entry<String, Double> entry : entries) {
            String key = entry.getKey();
            double value = entry.getValue();
            System.out.println(key + "---->" + value);
        }
    }
}

Map集合遍历方式3

Map集合的第三种遍历方式,需要用到下面的一个方法forEach,而这个方法是JDK8版本以后才有的。调用起来非常简单,最好是结合的lambda表达式一起使用。

/**
 * 目标:掌握Map集合的第二种遍历方式:键值对。
 */
public class MapTest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String, Double> map = new HashMap<>();
        map.put("蜘蛛精", 169.8);
        map.put("紫霞", 165.8);
        map.put("至尊宝", 169.5);
        map.put("牛魔王", 183.6);
        System.out.println(map);
        // map = {蜘蛛精=169.8, 牛魔王=183.6, 至尊宝=169.5, 紫霞=165.8}


		//遍历map集合,传递匿名内部类
        map.forEach(new BiConsumer<String, Dou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String k, Double v) {
                System.out.println(k + "---->" + v);
            }
        });
		//遍历map集合,传递Lambda表达式
        map.forEach(( k,  v) -> {
            System.out.println(k + "---->" + v);
        });
    }
}

Map集合案例

1667311182716

先分析需求,再考虑怎么用代码实现

1.首先可以将80个学生选择的景点放到一个集合中去(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80个任意的ABCD元素)
2.准备一个Map集合用来存储景点,以及景点被选择的次数
3.遍历80个学生选择景点的集合,得到每一个景点,判断Map集合中是否包含该景点
	如果不包含,则存储"景点=1"
    如果包含,则存获取该景点原先的值,再存储"景点=原来的值+1"; 此时新值会覆盖旧值
/**
 * 目标:完成Map集合的案例:统计投票人数。
 */
public class MapDemo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把80个学生选择的景点数据拿到程序中来。
        List<String> data = new ArrayList<>();
        String[] selects = {"A", "B", "C", "D"};
        Random r = new Random();
        for (int i = 1; i <= 80; i++) {
            // 每次模拟一个学生选择一个景点,存入到集合中去。
            int index = r.nextInt(4); // 0 1 2 3
            data.add(selects[index]);
        }
        System.out.println(data);

        // 2、开始统计每个景点的投票人数
        // 准备一个Map集合用于统计最终的结果
        Map<String, Integer> result = new HashMap<>();

        // 3、开始遍历80个景点数据
        for (String s : data) {
            // 问问Map集合中是否存在该景点
            if(result.containsKey(s)){
                // 说明这个景点之前统计过。其值+1. 存入到Map集合中去
                result.put(s, result.get(s) + 1);
            }else {
                // 说明这个景点是第一次统计,存入"景点=1"
                result.put(s, 1);
            }
        }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Map接口下面的是三个实现类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

HashMap

往HashSet集合中添加元素时,实际上是把元素作为添加添加到了HashMap集合中。HashSet底层就是HashMap

HashMap集合的特点是由键决定的: 它的键是无序、不能重复,而且没有索引的

HashMap底层数据结构: 哈希表结构
	JDK8之前的哈希表 = 数组+链表
	JDK8之后的哈希表 = 数组+链表+红黑树
	哈希表是一种增删改查数据,性能相对都较好的数据结构
	
往HashMap集合中键值对数据时,底层步骤如下
	第1步:当你第一次往HashMap集合中存储键值对时,底层会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
	第2步:把键然后将键和值封装成一个对象,叫做Entry对象
	第3步:再根据Entry对象的键计算hashCode值(和值无关)
	第4步:利用hashCode值和数组的长度做一个类似求余数的算法,会得到一个索引位置
	第5步:判断这个索引的位置是否为null,如果为null,就直接将这个Entry对象存储到这个索引位置
		   如果不为null,则还需要进行第6步的判断
	第6步:继续调用equals方法判断两个对象键是否相同
		  如果equals返回false,则以链表的形式往下挂
		  如果equals方法true,则认为键重复,此时新的键值对会替换就的键值对。
	
HashMap底层需要注意这几点:
	1.底层数组默认长度为16,如果数组中有超过12个位置已经存储了元素,则会对数组进行扩容2倍
	  数组扩容的加载因子是0.75,意思是:16*0.75=12 	
   	
    2.数组的同一个索引位置有多个元素、并且在8个元素以内(包括8),则以链表的形式存储
    	JDK7版本:链表采用头插法(新元素往链表的头部添加)
    	JDK8版本:链表采用尾插法(新元素我那个链表的尾部添加)
    	
    3.数组的同一个索引位置有多个元素、并且超过了8个,则以红黑树形式存储
    

往Map集合中存储自定义对象作为键,为了保证键的唯一性,我们应该重写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集合的特点也是由键决定的:有序的、不重复、无索引

/**
 * 目标:掌握LinkedHashMap的底层原理。
 */
public class Test2LinkedHashM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  按照键 无序,不重复,无索引。
        Linked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LinkedHashMap<>(); //  按照键 有序,不重复,无索引。
        map.put("手表", 100);
        map.put("手表", 220);
        map.put("手机", 2);
        map.put("Java", 2);
        map.put(null, null);
        System.out.println(map);
    }
}
  • LinkedHashMap的底层原理,和LinkedHashSet底层原理是一样的。底层多个一个双向链表来维护键的存储顺序。

取元素时,先取头节点元素,然后再依次取下一个几点,一直到尾结点。所以是有序的

1667647222054

TreeMap

  • TreeMap集合的特点也是由键决定的,默认按照键的升序排列,键不重复,也是无索引的。

TreeMap集合的底层原理和TreeSet也是一样的,底层都是红黑树实现的。所以可以对键进行排序

比如往TreeMap集合中存储Student对象作为键,排序方法有两种。

排序方式1:写一个Student类,让Student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

//第一步:先让Student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height;
	//无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全参数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height){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this.height=height;
    }
    //...get、set、toString()方法自己补上..
    
    //按照年龄进行比较,只需要在方法中让this.age和o.age相减就可以。
    /*
    原理:
    在往TreeSet集合中添加元素时,add方法底层会调用compareTo方法,根据该方法的
    结果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决定元素放在后面、前面还是不存。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o) {
        //this:表示将要添加进去的Student对象
        //o: 表示集合中已有的Student对象
        return this.age-o.age;
    }
}

排序方式2:在创建TreeMap集合时,直接传递Comparator比较器对象。

/**
 * 目标:掌握TreeMap集合的使用。
 */
public class Test3TreeM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Student, String> map = new TreeMap<>(new Comparator<Student>()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tudent o1, Student o2) {
                return Double.compare(o1.getHeight(), o2.getHeight());
            }
        });
//        Map<Student, String> map = new TreeMap<>(( o1,  o2) ->   Double.compare(o2.getHeight(), o1.getHeight()));
        map.put(new Student("蜘蛛精", 25, 168.5), "盘丝洞");
        map.put(new Student("蜘蛛精", 25, 168.5), "水帘洞");
        map.put(new Student("至尊宝", 23, 163.5), "水帘洞");
        map.put(new Student("牛魔王", 28, 183.5), "牛头山");
        System.out.println(map);
    }
}

这种方式都可以对TreeMap集合中的键排序。注意:只有TreeMap的键才能排序,HashMap键不能排序。

集合嵌套

就是把一个集合当做元素,存储到另一个集合中去,我们把这种用法称之为集合嵌套。

1667648201462

  • 案例分析
1.从需求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省份,每一个省份有多个城市
	我们可以用一个Map集合的键表示省份名称,而值表示省份有哪些城市
2.而又因为一个身份有多个城市,同一个省份的多个城市可以再用一个List集合来存储。
	所以Map集合的键是String类型,而指是List集合类型
	HashMap<String, List<String>> map = new HashMap<>();
  • 代码如下
/**
 * 目标:理解集合的嵌套。
 * 江苏省 = "南京市","扬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
 * 湖北省 = "武汉市","孝感市","十堰市","宜昌市","鄂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唐山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定义一个Map集合存储全部的省份信息,和其对应的城市信息。
        Map<String, List<String>> map = new HashMap<>();

        List<String> cities1 = new ArrayList<>();
        Collections.addAll(cities1, "南京市","扬州市","苏州市" ,"无锡市","常州市");
        map.put("江苏省", cities1);

        List<String> cities2 = new ArrayList<>();
        Collections.addAll(cities2, "武汉市","孝感市","十堰市","宜昌市","鄂州市");
        map.put("湖北省", cities2);

        List<String> cities3 = new ArrayList<>();
        Collections.addAll(cities3, "石家庄市","唐山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map.put("河北省", cities3);
        System.out.println(map);

        List<String> cities = map.get("湖北省");
        for (String city : cities) {
            System.out.println(city);
        }

        map.forEach((p, c) -> {
            System.out.println(p + "----->" + c);
        });
    }
}

异常

Exception 和 Error 区别:

Java 异常类层次结构图 在 Java 中,所有的异常都来自于 `java.lang` 包中的 `Throwable` 类。`Throwable` 类有两个重要的子类:
  • Exception :程序本身可以处理的异常,可以通过 catch 来进行捕获。Exception 又可以分为 Checked Exception (受检查异常,必须处理) 和 Unchecked Exception (不受检查异常,可以不处理)。
  • ErrorError 属于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不能通过 catch 来进行捕获不建议通过catch捕获 。例如 Java 虚拟机运行错误(Virtual MachineError)、虚拟机内存不够错误(OutOfMemoryError)、类定义错误(NoClassDefFoundError)等 。这些异常发生时,Java 虚拟机(JVM)一般会选择线程终止

Checked Exception 和 Unchecked Exception 区别:

Checked Exception :Java 代码在编译过程中,如果受检查异常没有被 catch或者throws 关键字处理的话,就没办法通过编译。

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以外,其他的Exception类及其子类都属于受检查异常 。

常见的受检查异常有:IO 相关的异常、ClassNotFoundExceptionSQLException...。

Unchecked Exception : Java 代码在编译过程中 ,即使不处理不受检查异常也可以正常通过编译。

RuntimeException 及其子类都统称为非受检查异常,常见的有(建议记下来,日常开发中会经常用到):

  • 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针错误)
  •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参数错误比如方法入参类型错误)
  • NumberFormatException(字符串转换为数字格式错误,IllegalArgumentException的子类)
  •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数组越界错误)
  • ClassCastException(类型转换错误)
  • ArithmeticException(算术错误)
  • SecurityException (安全错误比如权限不够)
  •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不支持的操作错误比如重复创建同一用户)

Throwable 类常用方法

  • String getMessage(): 返回异常发生时的简要描述
  • String toString(): 返回异常发生时的详细信息
  • String getLocalizedMessage(): 返回异常对象的本地化信息。使用 Throwable 的子类覆盖这个方法,可以生成本地化信息。如果子类没有覆盖该方法,则该方法返回的信息与 getMessage()返回的结果相同
  • void printStackTrace(): 在控制台上打印 Throwable 对象封装的异常信息

try-catch-finally 如何使用

  • try块:用于捕获异常。其后可接零个或多个 catch,如果没有 catch 块,则必须跟一个 finally 块。

  • catch块:用于处理 try 捕获到的异常

  • finally 块:无论是否捕获或处理异常,finally 块里的语句都会被执行

    当在 try 块或 catch 块中遇到 return 语句时,finally 语句块将在方法返回之前被执行


注意:不要在 finally 语句块中使用 return!

当 try 语句和 finally 语句中都有 return 语句时,try 语句块中的 return 语句会被忽略。

这是因为 try 语句中的 return 返回值会先被暂存在一个本地变量中,当执行到 finally 语句中的 return 之后,这个本地变量的值就变为了 finally 语句中的 return 返回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f(2)); // 输出:0
}

public static int f(int value) {
    try {
        return value * value;
    } finally {
        if (value == 2) {
            return 0;
        }
    }
}

Thows方法

使用throws在方法上声明,意思就是告诉下一个调用者,、这里面可能有异常啊,你调用时注意一下。

/**
 * 目标:认识异常。
 */
public class Exception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ParseException{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Date d = sdf.parse("2028-11-11 10:24");
        System.out.println(d);
    }
}

finally 中代码不会执行的情况

  1. 程序所在的线程死亡。
  2. 关闭 CPU。

如何使用 try-with-resources 代替try-catch-finally


异常使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不要把异常定义为静态变量,因为这样会导致异常栈信息错乱。每次手动抛出异常,我们都需要手动 new 一个异常对象抛出。
  • 抛出的异常信息一定要有意义。
  • 建议抛出更加具体的异常比如字符串转换为数字格式错误的时候应该抛出NumberFormatException而不是其父类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使用日志打印异常之后就不要再抛出异常了(两者不要同时存在一段代码逻辑中)。

泛型

什么是泛型?有什么作用

使用泛型参数,可以增强代码的可读性以及稳定性。


泛型的几种使用方式

泛型一般有三种使用方式: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项目中哪用到泛型


反射

加载类的字节码到内存,并以编程的方法解刨出类中的各个成分(成员变量、方法、构造器等)。

通过反射可以获取任意一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还可以调用这些方法和属性。

反射是用来写框架用的

因为反射获取的是类的信息

反射的第一步首先获取到类才行。由于Java的设计原则是万物皆对象,获取到的类其实也是以对象的形式体现的,叫字节码对象,用Class类来表示。

获取到字节码对象之后,再通过字节码对象就可以获取到类的组成成分了,这些组成成分其实也是对象,其中每一个成员变量用Field类的对象来表示每一个成员方法用Method类的对象来表示每一个构造器用Constructor类的对象来表示

1.获取类的字节码

反射的第一步:是将字节码加载到内存,我们需要获取到的字节码对象。

2. 获取类的构造器

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构造器,并使用构造器创建对象。1668577010983

想要快速记住这个方法的区别,给同学们说一下这些方法的命名规律,按照规律来记就很方便了。

get:获取
Declared: 有这个单词表示可以获取任意一个,没有这个单词表示只能获取一个public修饰的
Constructor: 构造方法的意思
后缀s: 表示可以获取多个,没有后缀s只能获取一个

2.1 反射获取构造器的作用

其实构造器的作用:初始化对象并返回

3.反射获取成员变量&使用

这些方法的记忆规则,如下

get:获取
Declared: 有这个单词表示可以获取任意一个,没有这个单词表示只能获取一个public修饰的
Field: 成员变量的意思
后缀s: 表示可以获取多个,没有后缀s只能获取一个

1668579517323

4.反射获取成员方法

在Java中反射包中,每一个成员方法用Method对象来表示,通过Class类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取类中的成员方法对象。如下下图所示

1668580761089

5.反射的应用

反射优缺点:

反射的应用场景:


注解

Annotation (注解) 是 Java5 开始引入的新特性,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注释主要用于修饰类、方法或者变量,提供某些信息供程序在编译或者运行时使用。

我们说的@Test注解、@Overide注解是别人定义好给我们用的,将来如果需要自己去开发框架,就需要我们自己定义注解。

接着我们学习自定义注解

自定义注解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1669604102185

元注解

元注解是修饰注解的注解

分别看一下@Target注解和@Retention注解有什么作用

@Target是用来声明注解只能用在那些位置,比如:类上、方法上、成员变量上等
@Retetion是用来声明注解保留周期,比如:源代码时期、字节码时期、运行时期

解析注解

通过反射技术把类上、方法上、变量上的注解对象获取出来,然后通过调用方法就可以获取注解上的属性值了。

我们把获取类上、方法上、变量上等位置注解及注解属性值的过程称为解析注解。

解析注解套路如下

1.如果注解在类上,先获取类的字节码对象,再获取类上的注解
2.如果注解在方法上,先获取方法对象,再获取方法上的注解
3.如果注解在成员变量上,先获取成员变量对象,再获取变量上的注解
总之:注解在谁身上,就先获取谁,再用谁获取谁身上的注解

注解的应用场景

注解是用来写框架的

注解的解析方法

注解只有被解析之后才会生效,常见的解析方法有两种:

  • 编译期直接扫描:编译器在编译 Java 代码的时候扫描对应的注解并处理,比如某个方法使用@Override 注解,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就会检测当前的方法是否重写了父类对应的方法。
  • 运行期通过反射处理:像框架中自带的注解(比如 Spring 框架的 @Value@Component)都是通过反射来进行处理的。

SPI

SPI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专门提供给服务提供者或者扩展框架功能的开发者去使用的一个接口。

SPI 将服务接口和具体的服务实现分离开来,将服务调用方和服务实现者解耦,能够提升程序的扩展性、可维护性。修改或者替换服务实现并不需要修改调用方。

SPI 和 API 区别:

一般模块之间都是通过接口进行通讯,那我们在服务调用方服务实现方(也称服务提供者)之间引入一个“接口”。

  • 当实现方提供了接口和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调用实现方的接口从而拥有实现方给我们提供的能力,这就是 API ,这种接口和实现都是放在实现方的。
  • 当接口存在于调用方这边时,就是 SPI ,由接口调用方确定接口规则,然后由不同的厂商去根据这个规则对这个接口进行实现,从而提供服务。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公司 H 是一家科技公司,新设计了一款芯片,然后现在需要量产了,而市面上有好几家芯片制造业公司,这个时候,只要 H 公司指定好了这芯片生产的标准(定义好了接口标准),那么这些合作的芯片公司(服务提供者)就按照标准交付自家特色的芯片(提供不同方案的实现,但是给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SPI 的优缺点:

通过 SPI 机制能够大大地提高接口设计的灵活性,但是 SPI 机制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

  • 需要遍历加载所有的实现类,不能做到按需加载,这样效率还是相对较低的。
  • 当多个 ServiceLoader 同时 load 时,会有并发问题。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序列化:将数据结构或对象转换成二进制字节流的过程。
  • 反序列化:将在序列化过程中所生成的二进制字节流转换成数据结构或者对象的过程

对于 Java 这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来说,我们序列化的都是对象(Object)也就是实例化后的类(Class)

综上:序列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网络传输对象或者说是将对象存储到文件系统、数据库、内存中


序列化协议对应于 TCP/IP 4 层模型的哪一层?

TCP/IP 4 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OSI 七层协议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对应的都是 TCP/IP 四层模型中的应用层,序列化协议属于 TCP/IP 协议应用层的一部分。


如果有些字段不想进行序列化怎么办?

对于不想进行序列化的变量,使用 transient 关键字修饰。当对象被反序列化时,被 transient 修饰的变量值不会被持久化和恢复。

关于 transient 还有几点注意:

  • transient 只能修饰变量,不能修饰类和方法
  • transient 修饰的变量,在反序列化后变量值将会被置成类型的默认值。例如,如果是修饰 int 类型,那么反序列后结果就是 0
  • static 变量因为不属于任何对象(Object),所以无论有没有 transient 关键字修饰,均不会被序列化

I/O

IO 即 Input/Output,输入和输出。

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内存的过程即输入,反之输出到外部存储(比如数据库,文件,远程主机)的过程即输出。

  • 从计算机结构的视角来看的话:I/О描述了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之间通信的过程。
  •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解读一下I/O:应用程序对操作系统的内核发起IO调用(系统调用),操作系统负责的内核执行具体的IO操作。也就是说,应用程序实际上只是发起了IO操作的调用而已,具体IO的执行是由操作系统的内核来完成的。

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划分为用户空间(User space)和内核空间(Kernel space ) 。

像我们平常运行的应用程序都是运行在用户空间,只有内核空间才能进行系统态级别的资源有关的操作,比如如文件管理、进程通信、内存管理等等。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进行IO操作,一定是要依赖内核空间的能力

用户空间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内核空间。当想要执行IO操作时,只能发起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帮忙完成。
我们在平常开发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磁盘IO(读写文件)网络IO(网络请求和响应)
当应用程序发起I/О调用后,会经历两个步骤:

  1. 内核等待I/О设备准备好数据
  2. 内核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

Java IO 流的 40 多个类都是从如下 4 个抽象类基类中派生出来的。

  • InputStream/Reader: 所有的输入流的基类,前者是字节输入流,后者是字符输入流。
  • OutputStream/Writer: 所有输出流的基类,前者是字节输出流,后者是字符输出流。

I/O 流为什么要分为字节流和字符流呢

不管是文件读写还是网络发送接收,信息的最小存储单元都是字节,那为什么 I/O 流操作要分为字节流操作和字符流操作呢?

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 字符流是由 Java 虚拟机将字节转换得到的,这个过程还算是比较耗时;

  • 如果我们不知道编码类型的话,使用字节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乱码问题。


  • 文本数据处理字符流更适用于处理文本数据,因为它们能够处理字符编码,确保正确的字符转换。

  • 二进制数据处理字节流更适用于处理二进制数据,如图像、音频、视频等文件,这些文件不受字符编码的影响。

  • 性能:字节流在处理数据时更为底层,直接操作字节,因此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能更为高效。字符流则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字符处理功能,但在处理二进制数据时可能效率较低。

总的来说,字节流主要用于处理原始的字节数据,而字符流更适用于处理文本数据


Java 中的常见IO模型

BIO(Blocking I/O)

BIO属于同步阻塞IО模型

同步阻塞IO模型中,应用程序发起read调用后,会一直阻塞,直到在内核把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

在客户端连接数量不高的情况下,是没问题的。但是,当面对十万甚至百万级连接的时候,传统的BIO模型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高效的I/O处理模型来应对更高的并发量

NIO(Non-blocking I/O I/O)

NIO中的N可以理解为Non-blocking,对于高负载、高并发的(网络)应用,应使用NIO。
Java中的NIO可以看作是I/O多路复用模型。也有很多人认为,Java中的NIO属于同步非阻塞IО模型

同步非阻塞IО模型中,应用程序会一直发起read调用,等待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的这段时间里,线程依然是阻塞的,直到在内核把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

相比于同步阻塞IO模型,同步非阻塞IO模型确实有了很大改进。通过轮询操作,避免了—直阻塞

但是,这种IO模型同样存在问题:应用程序不断进行I/O系统调用轮询数据是否已经准备好的过程是十分消耗CPU资源的。

这个时候,I/O多路复用模型就上场了。

image-20240319230543592

IO多路复用模型中,线程首先发起select调用,询问内核数据是否准备就绪,等内核把数据准备好了,用户线程再发起read调用read调用的过程(数据从内核空间->用户空间)还是阻塞的

Java 中的NIO,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器( Selector )的概念,也可以被称为多路复用器。

通过它,只需要一个线程便可以管理多个客户端连接。当客户端数据到了之后,才会为其服务。

IO多路复用模型,通过减少无效的系统调用,减少了对CPU 资源的消耗

AIO(Asynchronous I/O)

异步IO是基于事件回调机制实现的,也就是应用操作之后会直接返回,不会堵塞在那里,当后台处理完成,操作系统会通知相应的线程进行后续的操作。


语法糖

语法糖(Syntactic sugar) 代指的是编程语言为了方便程序员开发程序而设计的一种特殊语法,这种语法对编程语言的功能并没有影响。实现相同的功能,基于语法糖写出来的代码往往更简单简洁且更易阅读。

特殊文件

  • 后缀为.properties的文件,称之为属性文件,它可以很方便的存储一些类似于键值对的数据。经常当做软件的配置文件使用。
  1. 每一行末尾不要习惯性加分号,以及空格等字符;不然会把分号,空格会当做值的一部分
  2. Properties是什么?
    Properties是Map接口下面的一个实现类,所以Properties也是一种双列集合,用来存储键值对。 但是一般不会把它当做集合来使用。
    Properties核心作用?
    Properties类的对象,用来表示属性文件,可以用来读取属性文件中的键值对。
  • 而xml文件能够表示更加复杂的数据关系,比如要表示多个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家乡、性别等。在后面,也经常当做软件的配置文件使用。

XML是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意思是它是由一些标签组成 的,而这些标签是自己定义的。本质上一种数据格式,可以用来表示复杂的数据关系。

XML文件有如下的特点:

  • XML中的<标签名> 称为一个标签或者一个元素,一般是成对出现的。

  • XML中的标签名可以自己定义(可扩展),但是必须要正确的嵌套

  • XML中只能有一个根标签

  • XML标准中可以有属性

  • XML必须第一行有一个文档声明,格式是固定的<?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XML文件必须是以.xml为后缀结尾

  • <,>,& 等这些符号不能出现在标签的文本中,因为标签格式本身就有<>,会和标签格式冲突。

    如果标签文本中有这些特殊字符,需要用一些占位符代替。

    &lt;  表示 <
    &gt;  表示 >
    &amp; 表示 &
    &apos; 表示 '
    &quot; 表示 "
    
    <data> 3 &lt; 2 &amp;&amp; 5 &gt; 4 </data>
    
  • 如果在标签文本中,出现大量的特殊字符,不想使用特殊字符,此时可以用CDATA区,格式如下

    <data1>
        <![CDATA[
       		3 < 2 && 5 > 4
        ]]>
    </data1>
    

日志

日志技术有如下好处

  1. 日志可以将系统执行的信息,方便的记录到指定位置,可以是控制台、可以是文件、可以是数据库中。
  2. 日志可以随时以开关的形式控制启停,无需侵入到源代码中去修改。

推荐同学们使用Logback日志框架,也在行业中最为广泛使用的。**

Logback日志分为哪几个模块

多线程

线程其实是程序中的一条执行路径。

线程创建方式1

Java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类叫做Thread,此类的对象用来表示线程。创建线程并执行线程的步骤如下

1.定义一个子类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
2.创建Thread的子类对象
3.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启动线程后,会自动执行run方法中的代码)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2、必须重写Thread类的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描述线程的执行任务。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MyThread输出:" + i);
        }
    }
}

再定义一个测试类,在测试类中创建MyThread线程对象,并启动线程

public class ThreadTest1 {
    // main方法是由一条默认的主线程负责执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3、创建MyThread线程类的对象代表一个线程
        Thread t = new MyThread();
        // 4、启动线程(自动执行run方法的)
        t.start();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main输出:" + i);
        }
    }
}

打印结果如下图所示,我们会发现MyThread和main线程在相互抢夺CPU的执行权(注意:哪一个线程先执行,哪一个线程后执行,目前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每次输出结果都会不一样)****

1668047848218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不能直接去调用run方法,如果直接调用run方法就不认为是一条线程启动了,而是把Thread当做一个普通对象,此时run方法中的执行的代码会成为主线程的一部分。此时执行结果是这样的。

线程创建方式2

Java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Runnable接口,该接口中只有一个run方法,意思就是通过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对象专门来表示线程要执行的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1.先写一个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重写run方法(这里面就是线程要执行的代码)
2.再创建一个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
3.创建一个Thread对象,把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传递给Thread
4.调用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启动线程(启动后会自动执行Runnable里面的run方法)

代码如下:先准备一个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

/**
 * 1、定义一个任务类,实现Runnable接口
 */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2、重写runnable的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要执行的任务。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输出 ===》" + i);
        }
    }
}

再写一个测试类,在测试类中创建线程对象,并执行线程

public class Thread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3、创建任务对象。
        Runnable target = new MyRunnable();
        // 4、把任务对象交给一个线程对象处理。
        //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
        new Thread(target).start();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main输出 ===》" + i);
        }
    }
}

运行上面代码,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意:没有出现下面交替执行的效果,也是正常的)

主线程main输出 ===》1
主线程main输出 ===》2
主线程main输出 ===》3
子线程输出 ===》1
子线程输出 ===》2
子线程输出 ===》3
子线程输出 ===》4
子线程输出 ===》5
主线程main输出 ===》4
主线程main输出 ===》5

线程创建方式2—匿名内部类

同学们注意了,现在这种写法不是新知识。只是将前面第二种方式用匿名内部类改写一下。因为同学们在看别人写的代码时,有可能会看到这种写法。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

刚刚我们学习的第二种线程的创建方式,需要写一个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然后再把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传递给Thread对象。

现在我不想写Runnable实现类,于是可以直接创建Runnable接口的匿名内部类对象,传递给Thread对象。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hreadTest2_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直接创建Runnable接口的匿名内部类形式(任务对象)
        Runnable target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1输出:" + i);
                }
            }
        };
        new Thread(target).start();

        // 简化形式1: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2输出:" + i);
                }
            }
        }).start();

        // 简化形式2: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3输出:" + i);
                }
        }).start();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main输出:" + i);
        }
    }
}

线程的创建方式3

先分析一下前面两种都存在的一个问题。然后再引出第三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假设线程执行完毕之后有一些数据需要返回,前面两种方式重写的run方法均没有返回结果。

    public void run(){
        ...线程执行的代码...
    }
    
  • JDK5提供了Callable接口和FutureTask类来创建线程,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返回值。

    在Callable接口中有一个call方法,重写call方法就是线程要执行的代码,它是有返回值的

    public T call(){
        ...线程执行的代码...
        return 结果;
    }
    

第三种创建线程的方式,步骤如下

1.先定义一个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重写call方法
2.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对象
3.创建FutureTask类的对象,将Callable对象传递给FutureTask
4.创建Thread对象,将Future对象传递给Thread
5.调用Thread的start()方法启动线程(启动后会自动执行call方法)
   等call()方法执行完之后,会自动将返回值结果封装到FutrueTask对象中
   
6.调用FutrueTask对的get()方法获取返回结果

代码如下:先准备一个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

/**
 * 1、让子类继承Thread线程类。
 */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2、必须重写Thread类的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描述线程的执行任务。
        for (int i = 1;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MyThread输出:" + i);
        }
    }
}

再定义一个测试类,在测试类中创建线程并启动线程,还要获取返回结果

public class ThreadTest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3、创建一个Callable的对象
        Callable<String> call = new MyCallable(100);
        // 4、把Callable的对象封装成一个FutureTask对象(任务对象)
        // 未来任务对象的作用?
        // 1、是一个任务对象,实现了Runnable对象.
        // 2、可以在线程执行完毕之后,用未来任务对象调用get方法获取线程执行完毕后的结果。
        FutureTask<String> f1  = new FutureTask<>(call);
        // 5、把任务对象交给一个Thread对象
        new Thread(f1).start();


        Callable<String> call2 = new MyCallable(200);
        FutureTask<String> f2  = new FutureTask<>(call2);
        new Thread(f2).start();


        // 6、获取线程执行完毕后返回的结果。
        // 注意:如果执行到这儿,假如上面的线程还没有执行完毕
        // 这里的代码会暂停,等待上面线程执行完毕后才会获取结果。
        String rs = f1.get();
        System.out.println(rs);

        String rs2 = f2.get();
        System.out.println(rs2);
    }
}

多线程常用方法

1668051403591

线程安全问题

线程安全问题指的是,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同一个共享资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业务安全问题。

线程安全问题的代码演示

先定义一个共享的账户类

public class Account {
    private String cardId; // 卡号
    private double money; // 余额。

    public Account() {
    }

    public Account(String cardId, double money) {
        this.cardId = cardId;
        this.money = money;
    }

    // 小明 小红同时过来的
    public void drawMoney(double money) {
        // 先搞清楚是谁来取钱?
        String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1、判断余额是否足够
        if(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 + money + "成功!");
            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后,余额剩余:" + this.money);
        }els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余额不足~");
        }
    }

    public String getCardId() {
        return cardId;
    }

    public void setCardId(String cardId) {
        this.cardId = cardId;
    }

    public double getMoney() {
        return money;
    }

    public void setMoney(double money) {
        this.money = money;
    }
}

在定义一个是取钱的线程类

public class Draw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Account acc;
    public DrawThread(Account acc, String name){
        super(name);
        this.acc = acc;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取钱(小明,小红)
        acc.drawMoney(100000);
    }
}

最后,再写一个测试类,在测试类中创建两个线程对象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创建一个账户对象,代表两个人的共享账户。
        Account acc = new Account("ICBC-110", 100000);
        // 2、创建两个线程,分别代表小明 小红,再去同一个账户对象中取钱10万。
        new DrawThread(acc, "小明").start(); // 小明
        new DrawThread(acc, "小红").start(); // 小红
    }
}

运行程序,执行效果如下。你会发现两个人都取了10万块钱,余额为-10完了。

1668059997020

线程同步方案

为了解决前面的线程安全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线程同步思想。同步最常见的方案就是加锁,意思是每次只允许一个线程加锁,加锁后才能进入访问,访问完毕后自动释放锁,然后其他线程才能再加锁进来。

采用加锁的方案,就可以解决前面两个线程都取10万块钱的问题。怎么加锁呢?Java提供了三种方案

1.同步代码块
2.同步方法
3.Lock锁
同步代码块

我们先来学习同步代码块。它的作用就是把访问共享数据的代码锁起来,以此保证线程安全。

//锁对象:必须是一个唯一的对象(同一个地址)
synchronized(锁对象){
    //...访问共享数据的代码...
}

使用同步代码块,来解决前面代码里面的线程安全问题。我们只需要修改DrawThread类中的代码即可。

// 小明 小红线程同时过来的
public void drawMoney(double money) {
    // 先搞清楚是谁来取钱?
    String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1、判断余额是否足够
    // this正好代表共享资源!
    synchronized (this) {
        if(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 + money + "成功!");
            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后,余额剩余:" + this.money);
        }els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余额不足~");
        }
    }
}

此时再运行测试类,观察是否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况。

锁对象如何选择的问题

1.建议把共享资源作为锁对象, 不要将随便无关的对象当做锁对象
2.对于实例方法,建议使用this作为锁对象
3.对于静态方法,建议把类的字节码(类名.class)当做锁对象
同步方法

同步方法,就是把整个方法给锁住,一个线程调用这个方法,另一个线程调用的时候就执行不了,只有等上一个线程调用结束,下一个线程调用才能继续执行。

// 同步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rawMoney(double money) {
    // 先搞清楚是谁来取钱?
    String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1、判断余额是否足够
    if(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 + money + "成功!");
        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后,余额剩余:" + this.money);
    }els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余额不足~");
    }
}

同步方法有没有锁对象?锁对象是谁?

同步方法也是有锁对象,只不过这个锁对象没有显示的写出来而已。
	1.对于实例方法,锁对象其实是this(也就是方法的调用者)
	2.对于静态方法,锁对象时类的字节码对象(类名.class)

总结一下同步代码块和同步方法有什么区别?

1.不存在哪个好与不好,只是一个锁住的范围大,一个范围小
2.同步方法是将方法中所有的代码锁住
3.同步代码块是将方法中的部分代码锁住
Lock锁

Lock锁是JDK5版本专门提供的一种锁对象,通过这个锁对象的方法来达到加锁,和释放锁的目的,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格式如下

1.首先在成员变量位子,需要创建一个Lock接口的实现类对象(这个对象就是锁对象)
	private final Lock lk = new ReentrantLock();
2.在需要上锁的地方加入下面的代码
	 lk.lock(); // 加锁
	 //...中间是被锁住的代码...
	 lk.unlock(); // 解锁

使用Lock锁改写前面DrawThread中取钱的方法,代码如下

// 创建了一个锁对象
private final Lock l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drawMoney(double money) {
        // 先搞清楚是谁来取钱?
        String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try {
            lk.lock(); // 加锁
            // 1、判断余额是否足够
            if(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 + money + "成功!");
                this.money -= money;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后,余额剩余:" + this.money);
            }els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来取钱:余额不足~");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k.unlock(); // 解锁
        }
    }
}

线程池

线程池就是一个可以复用线程的技术

不使用线程池会有什么问题:

假设:用户每次发起一个请求给后台,后台就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下次新的任务过来肯定也会创建新的线程,如果用户量非常大,创建的线程也讲越来越多。然而,创建线程是开销很大的,并且请求过多时,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而使用线程池,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

线程池内部会有一个容器,存储几个核心线程,假设有3个核心线程,这3个核心线程可以处理3个任务。

但是任务总有被执行完的时候,假设第1个线程的任务执行完了,那么第1个线程就空闲下来了,有新的任务时,空闲下来的第1个线程可以去执行其他任务。依此内推,这3个线程可以不断的复用,也可以执行很多个任务。

所以,线程池就是一个线程复用技术,它可以提高线程的利用率。

创建线程池

线程池执行的任务可以有两种,一种是Runnable任务;一种是callable任务。

线程池执行Runnable任务

execute方法可以用来执行Runnable任务。

线程池执行Callable任务

学习使用线程池执行Callable任务。callable任务相对于Runnable任务来说,就是多了一个返回值。

线程池工具类(Executors)

Executors创建线程池这么好用,

为什么不推荐同学们使用呢?原因在这里:看下图,这是《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提供的强制规范要求。

并发和并行

  • 正常运行的程序(软件)就是一个独立的进程
  • 线程是属于进程,一个进程中包含多个线程
  • 进程中的线程其实并发和并行同时存在

什么是并发?

进程中的线程由CPU负责调度执行,但是CPU同时处理线程的数量是优先的,为了保证全部线程都能执行到,CPU采用轮询机制为系统的每个线程服务,由于CPU切换的速度很快,给我们的感觉这些线程在同时执行,这就是并发。(简单记:并发就是多条线程交替执行

什么是并行?

多个线程同时被CPU调度执行,多个CPU核心在执行多条线程。

1668069524799

最后一个问题,多线程到底是并发还是并行呢?

其实多个线程在我们的电脑上执行,并发和并行是同时存在的

线程的生命周期

在Thread类中有一个嵌套的枚举类叫Thread.Status,这里面定义了线程的6中状态。

NEW: 新建状态,线程还没有启动
RUNNABLE: 可以运行状态,线程调用了start()方法后处于这个状态
BLOCKED: 锁阻塞状态,没有获取到锁处于这个状态
WAITING: 无限等待状态,线程执行时被调用了wait方法处于这个状态
TIMED_WAITING: 计时等待状态,线程执行时被调用了sleep(毫秒)或者wait(毫秒)方法处于这个状态
TERMINATED: 终止状态, 线程执行完毕或者遇到异常时,处于这个状态。

单元测试

Junit测试框架,用于对代码进行单元测试的工具(IDEA已经集成了junit框架)。相比于在main方法中测试有如下几个优点。

1668506713783

由于Junit是第三方提供的,所以我们需要把jar包导入到我们的项目中,才能使用。

1668507051101

单元测试断言

所谓断言:意思是程序员可以预测程序的运行结果,检查程序的运行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

Junit框架的常用注解

1668508373865

前面的注解是基于Junit4版本的,再Junit5版本中对注解作了更新,但是作用是一样的。

1668509275659

动态代理

动态代理应用

posted @ 2024-04-16 19:41  zhyan0502  阅读(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